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
知能演练提升
一、能力提升
1.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产生严重后果,其主要原因是(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损失
D.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2.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行性感冒的传染源是流感病毒,传播途径是空气和飞沫
B.侵入的流感病毒靠人体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制造出新病毒
C.对流感患者的用具进行彻底消毒,这种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D.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获得免疫力,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受伤的小狗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的作用。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唾液中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C.唾液中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病菌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4.下列各项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
①皮肤的保护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接种疫苗
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A.①②⑤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花粉过敏
B.胃肠蠕动
C.扁桃体发炎
D.泪液的杀菌作用
6.将减毒处理的蛇毒注射到马体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重复注射,重复注射若干次后,可从这些马的血液中获得抗蛇毒血清。医生会注射抗蛇毒血清到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体内,以减轻蛇毒的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患者注射抗蛇毒血清的方式称为预防接种
B.抗蛇毒血清本质上是一种高效的蛇毒疫苗
C.上述治疗毒蛇咬伤的方式属于特异性免疫
D.注射抗蛇毒血清的目的是引发患者产生抗蛇毒抗体
7.注射乙肝疫苗可以预防乙型肝炎,被毒蛇咬之后需要及时注射抗毒血清。疫苗和抗毒血清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中分别属于 ( )
A.抗原、抗原
B.抗体、抗体
C.抗体、抗原
D.抗原、抗体
8.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原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也能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9.下列关于人体内抗原与抗体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B.当抗原侵入人体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抗体是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D.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10.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B.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病
C.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11.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确定每年8月1日至8月7日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旨在提高6个月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促进婴儿健康发育。提倡母乳喂养的一个原因是( )
A.母乳内有多种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母乳内有多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C.母乳内有多种抗体,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母乳内有多种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12.下图中,Ⅰ和Ⅱ分别表示某种病毒先后两次侵染人体,曲线表示人体产生的抗体的数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第Ⅰ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消失
B.该病毒第Ⅱ次侵入后,人体产生的相应抗体大量增多
C.抗体是在特定抗原的刺激下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D.产生的相应抗体只对该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3.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增多,从免疫的角度看这是属于( )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在增强
B.人体免疫功能出现了紊乱
C.特异性免疫功能失去活力
D.人体内组织器官出现了异常
14.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季节,曾经感染过腮腺炎病毒的人,可对此病产生终生免疫。下列关于这个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免疫是后天获得的
B.这种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C.患过腮腺炎的人,对其他疾病也会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D.对患腮腺炎的病人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15.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会迅速繁殖,人体免疫细胞在受到HIV攻击时也会迅速增多,并摧毁大多数HIV,但不能将其彻底消灭。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步侵袭人体的免疫系统(即人体抵抗各种外来感染的自然防卫系统),降低并最终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体液中HIV浓度和免疫细胞浓度的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16.下列关于下图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17.下图是免疫功能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是一种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 和 成分,从而破坏进入人体内的 物质及人体产生的 和 等,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2)免疫有三方面的功能,清除体内 的细胞;抵抗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 。
(3)免疫并不总是对人体有益的,如当抵抗 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人体内的某些食物或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18.乙肝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全球约有20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3.5亿人为慢性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乙肝患者属于 。
(2)婴儿出生后就需要注射乙肝疫苗,这样能够有效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 。
(3)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内的淋巴细胞就会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 ;当乙肝病毒再次侵入时,该种物质就会迅速发生作用并消灭它们。这种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因而叫作 免疫。
19.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HIV主要侵犯并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致使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从而引发感染或形成肿瘤等,致使全身器官衰竭、死亡。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传染病角度考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属于 。它是一类不具有 结构的微生物。
(2)HIV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途径传播。从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分析,不安全性行为属于 ;对艾滋病患者进行集中治疗,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属于 。
(3)由于HIV的侵犯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缺损,不能抵御病原体的侵害。人体抵御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
(4)人们常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传染病,2017年我国已成功研发出安全的宫颈癌疫苗,并陆续为全国各地适合的人群接种,从免疫学角度讲,注射的宫颈癌疫苗被称为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
二、探究创新
★20.为了研究免疫的产生,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取6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2组。
步骤二,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甲组不做任何处理;2周后,取活的肺炎球菌注入甲组、乙组的小白鼠体内。
步骤三,观察实验结果。甲组的小白鼠死亡,乙组的小白鼠存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实验中, 是实验组, 是对照组。
(2)在步骤一中,6只小白鼠的健康状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3)乙组实验中小白鼠产生了抵抗肺炎球菌的能力,这种免疫属于什么类型?
(4)实验结束后,将流感病毒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会不会患病?为什么?
(5)人类的计划免疫中,如接种卡介苗,相当于上述实验中的哪一步操作?
知能演练·提升
1.B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皮肤损伤后,第一道免疫防线被破坏,病原体易侵入人体。
2.C
3.C 受伤的小狗用舌舔伤口,有利于伤口愈合,这是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生来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B ①皮肤的保护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④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③接种疫苗和⑤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5.B 6.C 7.D
8.B 题图表示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抗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不一定是蛋白质。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9.C
10.A 接种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
11.D
12.A 病毒第Ⅰ次侵染被清除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并未消失,当同种抗原再次入侵时,人体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13.A 体内病菌增多时,白细胞增多,这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白细胞能吞噬多种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4.C 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腮腺炎痊愈后的人将不再感染此病,但对其他传染病不起作用。对患腮腺炎的病人及时治疗并隔离,这属于控制传染源。
15.A 根据题意分析,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会迅速繁殖,这时体液中HIV的浓度会迅速升高。与此同时,HIV的入侵会刺激人体免疫细胞迅速增加来抵抗HIV,这时免疫细胞的浓度也会处于较高水平。在免疫细胞的作用下,HIV浓度会迅速下降。存留下来的HIV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繁殖,逐渐恢复到浓度较高的水平,在HIV的破坏下,免疫系统失去抵抗HIV的功能,免疫细胞浓度逐渐下降。
16.B 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该免疫细胞不能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17.答案 (1)自己 非己 抗原 损伤细胞 肿瘤细胞
(2)衰老、死亡和损伤 抗原 异常细胞
(3)抗原
18.解析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乙肝病人或携带乙肝病毒的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因此属于传染源。(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给婴儿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有效方法,乙肝疫苗注射到人体内会刺激人体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该抗体只对乙肝病毒有免疫作用,因此这种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1)传染源
(2)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 特异性
19.答案 (1)病原体 细胞
(2)传播途径 控制传染源
(3)皮肤和黏膜
(4)抗原 特异性免疫
20.解析 本题是探究免疫的产生,所以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功能的组为实验组。探究实验的关键就是保证实验有对照性,只能有1个变量,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其他无关条件都要相同。
答案 (1)乙组 甲组
(2)相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在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应该相同。
(3)特异性免疫。
(4)会患病,因为特异性免疫具有专一性。
(5)相当于步骤二中的取加热杀死的肺炎球菌注入乙组的小白鼠体内。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二节 免疫与计划免疫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对免疫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人体皮肤的屏障作用和体液, 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 以下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节 传染病及其预防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探究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