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展开《饮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亲近字词,亲近诗歌,感受陶渊明,感受悠然之境。
【课堂关键词】悠然淡定、问题要表述得清晰明朗不要变化着问
【教学过程】
一、走近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人陶渊明的一首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了解的陶渊明?
1. 一生简介
2. 我也准备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朗读。
二、整体感知,初读诗歌
(一)今天学的诗题目叫《饮酒》,共20首,为什么叫饮酒呢?(诗人酒后所作),课文节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1. 自由朗读,注意字音、语速、节奏
2. 谁来展示?
3. 朗读古典诗歌,语速再缓慢些似乎更好,谁再来试试。
4. 两位同学注意了语速,同时读出了五言诗的停顿和节奏,我们一起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二)诵读让我们初步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下面请大家结合注释自由地说一说诗歌的大意。
1. 生自由说大意。
2.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诗意的理解。
3. 语言流畅,理解准确,可见预习充分。几个词语请大家解释一下:结庐是什么意思?(建造房屋)人境(人间,人聚居的地方)问君何能尔?尔(如此)日夕(傍晚)飞鸟相与还(相与,结伴而归)
三、游历田园
1.作为百世田园之主,田园诗派的开创者,陶渊明这首诗是不是田园诗呢?诗中哪些句子描绘了田园生活?请大家自读一遍,找一找。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这几句诗,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田园生活呢?菊、篱笆、南山、山气(山上的云气)、日夕(夕阳)、飞鸟
四、说菊品 菊
1. 诗人用大自然中的景物为我们描绘了一系列的田园之景。自然本是无情之物,融入诗人的情感之后,就成为独特的意象。比如“菊花”这个意象,我们能从中感受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呢?我们先来看诗人采菊做什么呢?(菊花可以做什么)
泡茶:泡菊花茶
酿酒:东晋确实有酿菊花酒的习俗,而且陶渊明也爱喝酒。
赏菊:
吃菊:菊花可以吃吗?吃过吗?屈原《离骚》中有这样一句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早晨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泡茶,傍晚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做点心) 陶渊明有没有吃过菊花呢?有一年重阳节,陶渊明的菊花酒喝完了,没办法就大口地吃菊花,刺史王弘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他送酒,所以有“白衣送酒”的典故。
2. 诗人赏着菊花美,嗅着菊花香,喝着菊花酒,这是怎样的生活啊?
悠闲自得、闲适、宁静……
3. 诗中哪个词能形容?——悠然(板书)
4. 采别的花可以吗?比如莲花、槐花、月季、牡丹,为什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爱莲说》
5. 菊花在古诗中具有怎样独特的特点呢?大家有搜集写菊的诗句吗?(生朗读预习诗句)
6. 我也搜集了几句,我们一起读一读。齐读。
7. 你读出了菊花怎样的形象?
孤高自傲、品性高洁、凌霜盛开、坚强不屈
8. 屈原说自己吃菊花仅仅是为了好吃吗?暗喻自己品性高洁;那陶渊明为何只爱菊呢?他爱的是什么?菊的品质,以菊自比。
9. 从“采菊东篱下”,我们感受到一个怎样的陶渊明,过着怎样的一种生活?
(孤高自傲的陶渊明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过着悠闲的生活)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采菊东篱下”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忘我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忘了菊花,忘了自我,或者说我就是菊花,菊花就是我。
五、 游南山观飞鸟
1. 南山和飞鸟也是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谁来说说你搜集的诗句?我也搜集了一些,一起朗读。
2. 结合这些资料,请小组交流讨论,南山和飞鸟这两种意象,在《饮酒》这首诗中,你能读出陶渊明什么感情呢?讨论3分钟。
3. 全班交流。
南山:隐喻宁静美丽的风光,渴望宁静生活的陶渊明,南山就是诗人向往的隐居之地,诗人在庭院中随意采摘菊花,偶然抬头,目光恰与南山相会,人闲适自在,山静穆高远,多么宁静淡远的一幅画卷啊!(板书:宁静)
飞鸟:陶渊明不自由吗?表达诗人不愿被束缚,回归自然,厌倦官场,追求自由的生活,诗人以飞鸟自比,心归隐居生活,心灵追求宁静自由!(板书:自由)
4. 我们来读一读这四句诗吧。男生读前两句,女生读后两句。2遍。
六、众口纷纭说隐居
有古朴的院落,有摇曳的菊花,有葱茏的南山,有归林的倦鸟,(诗人陶渊明,描绘田园之景,抒发隐逸之情,形成悠然自得安闲自适的意境。)从这几句诗中,你感觉诗人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隐居在深山老林,人烟稀少的地方)我们读一读全诗,再来判断一下。
1. 齐读。
2. 从全诗看,事实上,陶渊明生活在什么地方?
人聚居的,有车马喧闹的地方
3. 生活在哪里的陶渊明更符合你的想象?
隐居在深山老林,结果他却在人境。
4. 人境中有无车马的喧闹呢?有,为何却说无?生回答。
生:心远。
师:心灵远离什么呢?P:顾城有一首诗《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你离我远了,就离云近了。那么,心离 远了,就离 近了?
示例:……
生:……
5. 小结: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诗人不受喧闹的环境的影响,心无杂念。虽在人境,诗人的内心却无比宁静,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也就是说小隐在山林,大隐在市朝。级别低的隐士隐在深山老林,级别高的隐在都市、朝廷。心远即心过高远,平淡高远。苏轼在《和陶桃花源》一诗中写道:凡圣无异居,清浊共此世,意思是说,凡人与圣人没有共同的居所,一个清静的世界,一个污浊的世界,即使同一个世界,区别只在人的内心,心胸开阔,你就在圣境,心胸狭隘,你就在浊世。
6.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王安石也非常喜欢这几句诗。他评价这几句是:奇绝不可及之语。有诗人以来无此句者,然则渊明趋向不群,词彩精拔,晋宋之间,一个而矣。评价可谓是真高!
7. 如果你就是陶渊明,生活在这喧闹之地,却能不受影响,问你是怎么做到的,你会怎么回答?你会用什么语气回答呢?淡然、窃喜、自豪……无论哪种语气,都能反映出你自己的的心境。我们配合读一下这四句诗。我读前半句,大家读后半句,读出你的心境来。
师:结庐在人境 生: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七、 感悟情怀
身在山林,身在闹市,你更喜欢身在哪里的陶渊明?身在哪里的陶渊明更值得我们崇敬?他说“此中有真意”
1. 你认为“真意”是什么?生自由表达。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哲理是什么?
淡泊名利、不为世俗困扰、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情怀。
2. 你认为全诗最能表达诗人“真意”这种情怀的是哪个词?
心远:你的答案和国学大师的答案一致,他认为整首诗围绕心远,心志高远才有淡远的境界。
真意:人生真正的意义。
悠然:悠悠然于乡野间,与陶的形象最为吻合。
小结:心远悠然真意,这三个词的关系:因为心远,所以悠然,因为悠然,才发现真意。一切的核心就在于“心远”。得到真意的陶渊明将真意写出来了吗?
没有,欲辨已忘言。
3. 如何理解忘言?他忘记了吗?已经领悟就无须写出来了。
4. 其实陶渊明相关的文章中,我发现了他好忘的特点:《桃花源记》中,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起读这几句: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和郭主簿》陶渊明
5. 他忘记了什么?忘了吃饭,忘了自己的得失,忘了荣华富贵。由这些忘,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陶渊明?不计名利、得失的忘我之人。
6. 有人说,忘言是诗的境界,忘是人生的境界。《饮酒》诗中的忘何尝不是人生的境界呢?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说这是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这是忘我;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他不受俗世的影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是“忘世”;
大家都已领悟了此中的真意,便可忘言。
7.像陶渊明一样忘我忘世,具有忘的情怀的人,又何止他一个呢?
8.齐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8.有忘了吃穿的宋濂,忘了名利的范仲淹,忘了生死的文天祥,中国的文人们,即使选择归隐的人生,即便历经千年历史,悠悠岁月,但一杆竹管涂画的文字,却能雕镂山河,镌刻人心,这便是文人的魅力、文字的魅力。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文人的情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6 诗词五首春望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读诗中音韵,赏诗中景致,品诗里情思,悟诗里人生,归纳总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作品知古韵,品悠然诗意,品诗识真人,悟人生真意,对话时空悟诗魂,课外阅读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对话,导入新课,探索新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