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辩”,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决”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两小儿辩日》。3.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意。4.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意。2.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教学难点】能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复习回顾,指名背诵《学弈》,说说《学弈》这篇课文的大意和蕴含的道理。2.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选自《孟子·告子上》的《学弈》。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与另一位古代思想家孔子合称为“孔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孔子有关的小故事。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书:两小儿辩日)4.引导学生说说课题的意思。预设: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进行辩论。5.过渡:两个小孩子围绕太阳辩论些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设计意图:指名背诵,检测上节课的学习效果。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夯实基础1.情境诵读播放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先听读文言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点拨:注意字词读音;注意断句和节奏。2.随文识字出示课文中标注的及易读错的汉字的读音。教师随机点名朗读,并相机点拨识记汉字的方法。yú cāng shú rǔ zhì盂 沧 孰 汝 知点拨:“于”字加上皿字底就是“盂”;“仓”字加上“三点水”就是“沧”;“熟”去掉四点底就是“孰”。“三点水”加“女”就是“汝”。用熟字加偏旁或去偏旁的方法就能记住这些生字的读音。“知”在本文中是通假字,同“智”,意思是“智慧”。3.书写指导(1)出示要求会写的汉字:辩。(2)教师示范书写,指导书写。点拨:“辩”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中间部分窄一些,三个部分要写紧凑,“辛”第七笔竖要变成撇。(3)学生练习书写,师生共同评价。4.读出节奏(1)出示学生停顿有困难的句子,师生合作读。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点拨:教师可以抓住对话句式相似的特点,指导学生注意停顿,有节奏地朗读。(2)播放情境课文(跟读版),学生跟读课文。5.作者简介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字云。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他是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出自《列子》,《列子》是中国道家典籍之一,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著。全书共八篇,一百三十四则,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纪昌学射”“愚公移山”等。三、问题探究过渡:初读《两小儿辩日》后,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文言文的大意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一)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结合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意。2.探究方法(1)默读《两小儿辩日》,结合注释或上下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3.探究活动(1)让学生先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①默读《两小儿辩日》,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②圈出不理解的词语,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教师点拨:①“问其故”中的“故”的意思是“原因”。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的“去”是“距离”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③“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中的“乎”是语气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吗”,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中的“乎”是同一个意思。“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的意思是“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④“孔子不能决也”中的“决”是“判断”的意思。3.让学生自己说一说《两小儿辩日》的意思,再在班内交流,教师相机指导。点拨:孔子游历东方,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于是询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了正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了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样大,到了正午却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因为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近的东西看起来大吗?”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很寒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一样,这不是因为离得近让人感觉热,离得远让人感觉凉吗?”孔子无法判断孰是孰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很聪明呢?”(二)合作探究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文言文的大意,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呢?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又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1.探究任务了解《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并知道他们说明观点的依据。2.探究方法(1)阅读课文,并借助表格梳理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2)再读课文,说一说“孔子不能决也”的原因。(3)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引导、总结,并指导背诵。3.探究活动(1)从文中找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并借助表格进行梳理。 日初出日中时 一小儿观点 理由 另一儿观点 理由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归纳。预设: 日初出日中时 一小儿观点日始出时去人近日中时远理由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近者大远者小 另一儿观点日初出远日中时近理由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远者凉近者热(板书:日初出 日中时 一小儿 观点 近 远 理由 大 小 另一儿 观点 远 近 理由 凉 热)(3)联系表格,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都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预设2:说的都符合事实。(4)启发思考:两小儿分别是从哪个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预设:一小儿是从视觉的角度说的,另一小儿是从触觉角度说的。(板书:视觉 触觉)(5)再读课文,并思考:两小儿辩斗,请孔子决断,为什么“孔子不能决也”?(板书:孔子不能决也)预设1:仅从两小儿所言判断,皆有理有据,孔子不能妄下判断。预设2: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无法判断两小儿说的孰是孰非,孔子自然也不可能知道。(6)故事读到这儿,你从中收获到了什么?预设1:要像两小儿一样有探索的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用生活经验来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但是不能仅仅从自己的经验来考虑问题。预设2:要像孔子一样,诚实地面对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正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7)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自由朗读《两小儿辩日》并跟随情境视频背诵课文。设计意图: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两小儿辩日》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及说明观点的依据。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故事相信对大家都很有启发,我们既要像两个小儿那样有探索精神,也要像孔子一样实事求是。五、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科学知识的诗句,教师评议。2.补充包含科学知识的诗句。(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3.课上我们学习了《两小儿辩日》,下面我们来阅读一篇文言文,先结合注释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再联系课文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夸父①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②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③。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尸膏肉所浸④,生邓林⑤。邓林弥广数千里焉。——选自《列子·汤问》注释:①夸父:神话人物。②隅谷:也作“虞渊”,古代传说中的日落的地方。③河、渭:河,黄河;渭,渭河,在今陕西境内,是黄河的大支流之一。④膏肉:脂膏和筋肉。⑤邓林:即桃林。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树林。4.学生反馈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夸父不估计自己的能力,想要追上太阳的影子,一直赶到太阳落下的隅谷旁边。他口渴极了,想找到水喝,就跑去饮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喝,他又跑到北方去喝大湖里的水。还没有跑到,半路上他就渴死了。他丢弃掉的手杖,为尸体的脂膏和肌肉所浸润,生长成一片茂密的桃林,名叫邓林。桃林绵延弥漫,方圆达到好几千里。预设2:夸父追日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做人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5.小结:这则文言文也选自《列子·汤问》。联系现在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人不可能通过奔跑追上太阳,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懂得了做事做人应该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道理。设计意图:通过积累课外关于科学知识的诗句,阅读相关文言文,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懂得人要积极探索,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道理。六、布置作业1.背诵《两小儿辩日》。2.把《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讲给家长听。【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出 日中时 观点 近 远 理由 大 小 观点 远 近 理由 凉 热 孔子不能决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及背景,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设计特色,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