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陋室铭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同步训练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音字形,重要词语,文化常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2课 陋室铭一、字音字形陋室(lòu) 德馨(xīn) 苔痕(tái)鸿儒(rú) 帘(lián) 案牍(dú)西蜀(shǔ)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理解(1)斯是陋室:指示代词,这。(2)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3)可以调素琴:不加装饰的。(4)南阳诸葛庐:简陋的小屋子。(5)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词类活用解释(1)有仙则名活用词语:名 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出名,著名(2)有龙则灵活用词语:灵 解释: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显出灵异(3)苔痕上阶绿活用词语:上 解释:名词活用作动词,长上(4)无丝竹之乱耳活用词语:乱 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活用词语:劳 解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3.特殊句式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应为“有何陋”)三、文化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有用韵的特点。 1.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点拨: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2.本文文题为“陋室铭”,为什么文中却没写“陋室”如何“陋”,而是强调“不陋”呢?点拨:这是一种反向立意的写法。文中只字不写“陋室”的“陋”,却从“陋”的反面“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这样就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 “何陋之有”,最后对“陋室”的“陋”字作了彻底否定。这种新奇别致的写法,使文章的立意不落俗套,是文章构思的特别精妙之处。3.核心图解陋室铭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往来无白丁(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谈笑有鸿儒(大儒,学识渊博的人)B.惟吾德馨(文中指品德高尚)可以调素琴(平时)C.斯是陋室(这)无案牍之劳形(劳累)D.有仙则名(名词,名气、名声)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箫管等乐器)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C.春冬之时D.观之正浓3.为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1)山 不 在 高,有 仙 则 名。(2)南 阳 诸 葛 庐,西 蜀 子 云 亭。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用原文填空。(1)《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最后画龙点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2)有一句诗说:“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陋室铭》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代先贤常常经游学以广智,乐交往而善道,在彼此的沟通中增长智慧,砥砺品格,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谈及与朋友的交往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有仙则名( ) (2)无案牍之劳形( )7.翻译下面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8.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你对这种交友之道是否认同?理由是什么? 【类文阅读】(2011·广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言默戒杨 时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注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注: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10.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或旦而不鸣 或:__________(2)皆足取祸也 取:__________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12.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13.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表达交流】14.《陋室铭》堪称经典,它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有一篇歌颂伟人邓小平的铭文《小平铭》:人不在高,有德则名;话不在多,有理则灵。斯是邓公,智勇超群。历史建丰功,当代创理论。谈笑论国事,浮沉惊风云。可以挽狂澜,顶恶风。无落难之颓唐,无功高之忘形。南疆特区设,北国乾坤定。万众云:“伟哉小平!”读过此文,你对邓小平同志有了怎样的了解?体会到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怎样的感情?【体验中考】15.(2011·湖北武汉中考)根据要求完成(1)~(3)题。中国的“老玩意儿”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的沉淀。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中国的‘老玩意儿’”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请你为“探访家乡的‘老玩意儿’”的调查问卷设计一个调查问题,并写明相应的调查对象。(不要出现家乡的真实名称)材料1:中国的年画色彩鲜艳,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春节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在室内门上张贴年画,借此寄托人们对风调雨顺、家室安泰的祈盼。材料2:中国各地的灯彩花色众多,风格各异:冰灯晶莹剔透,纱灯流光溢彩,宫灯端庄稳重……它们无不具有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灯彩为婚寿吉庆营造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是中国传统的吉祥象征物。材料3: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它题材广泛,造型生动活泼,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往往选择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谷丰登等题材,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活动过程中,同桌小明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对本组的研究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大家推荐他在全班展示学习成果,胆小的他却反复推辞。你鼓励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终于点了点头。参考答案:1. 解析:B项中“素”应解释为“不加装饰的”。C项中的“劳”应解释为“使……劳累”。D项中的“名”应解释为“出名”,“丝竹”应解释为“奏乐的声音”。答案:A2. 解析:B项中的“之”与示例中的“之”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中“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中的“之”是结构助词“的”。D项中的“之”是代词。答案:B3. 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 解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和赏析语言的能力。翻译句子要注意发挥想象,做到意译即可。赏析用词,先要解释加点字词,然后结合句意分析该字词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赏析:“上”这里是“长上”的意思,动词;“入”是“映入”的意思。两字化静为动,生动传神,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5. 答案:(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2)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6. 答案:(1)著名,出名 (2)形体,身体7. 参考答案: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8. 解析:“陋室不陋”的原因是屋主人品德高尚。答案:D9. 答案示例:①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②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10. 解析:此题考查对常见实词含义的把握。解答时一是联系以前所学知识,再者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答案:(1)有的 (2)招致11.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句式特点以及关键词“夫”“祥”“其”“自为”的含义。参考答案:鸡打鸣能对人不吉祥吗?只不过它们自作不吉祥罢了。12.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由“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一句可知。参考答案:当鸣不鸣,不当鸣而鸣都是不合时宜的。(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13. 解析:此题考查对故事寓意的把握。由文章最后的议论“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可知。参考答案:该说不说和不该说而说,都会招致灾祸,说话做事要适宜。14. 答案示例:品德高尚,智勇超群,宠辱不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篇铭文表达了作者对邓小平同志的歌颂和赞美之情。15. 答案示例:问题:您见过我们老家的哪些“老玩意儿”?对象:家中长辈。(2)下面是某小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围绕“中国的‘老玩意儿’得以传承的原因”整理出两条主要信息。16.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阅读三则材料,都谈到共同的两点:艺术价值和美好寓意。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概括。参考答案:(1)“中国的‘老玩意儿’”具有极高的文化艺术价值。(2)“中国的‘老玩意儿’”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或“中国的‘老玩意儿’”是吉祥象征物)。(2)解析:此题是语言运用题目。可以指出小明的优势,鼓励他树立自信,还可以提出一些战胜胆怯的发言技巧或方法。语言一定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答案示例:小明,不要害怕,你有优势的。你搜集这么多资料,可以先在小组里试试,然后再到班上展示,我们给你加油。大胆一点,好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当堂检测题,共2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课后复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陋室铭课后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走近作者,文体常识,文言知识归纳,主题解说,重点突破,结构图解,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