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原卷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原卷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原卷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0753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第1章 机械运动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2小题)1.下列对长度和时间的估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8cm 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cm 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cm 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9.6s【答案】C【解答】解:A、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17.5cm,故A不符合实际;B、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约2.4mm,故B不符合实际;C、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1.65m=165cm,故C符合实际;D、一个中学生跑完100m的时间约12s,不可能为9.6s,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C。2.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答】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故选:C。3.如图显示了在陆地、水中、空中运动最快的三种动物和世界短跑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其中运动速度最大的是( )A.陆地上跑得最快猎豹一每秒跑40m B.水中游得最快旗鱼一108km/h C.空中飞得最快褐海燕一5km/min D.世界冠军博尔特的百米记录9.58s【答案】C【解答】解:A、猎豹的速度v1===40m/s;B、旗鱼的速度v2=108km/h==30m/s;C、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83.3m/s;D、博尔特的速度v4==≈10.4m/s。比较可知,运动速度最大的是褐海燕。故选:C。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B.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 C.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D.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答案】C【解答】解:A、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此选项正确;B、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此选项正确;C、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此选项错误;D、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此选项正确。故选:C。5.根据图烟囱中冒的烟和甲、乙两小车上小旗飘动的情况,有关甲、乙两小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小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小车可能运动,乙小车向右运动 D.甲小车可能静止,乙小车向左运动【答案】D【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2、静止;3、向左运动,但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故选:D。6.小强同学在一次测量某物体长度时,记录了四次测量结果,即18.12cm,18.1cm,18.13cm,18.14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为( )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答案】C【解答】解:在四次测量的数据中,18.1cm与其他三个数据的准确值不同,故18.1cm是记录错误,应去掉;物体的长度为:L==18.13cm,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B.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答案】C【解答】解: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时间都不成比例,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8.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A.A图与B图 B.A图与C图 C.B图与C图 D.C图与D图【答案】C【解答】解:A、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s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B、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表示v不随t的变化而变化,即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C、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s与t成正比,速度不变,即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D、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表示v与t成正比,即物体处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由上分析可知: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B图与C图。故选:C。9.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细铜丝的总宽度为18.90cm 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答案】D【解答】解:A、由图可知,刻度尺上1cm中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为0.1cm=1m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故A错误;B、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刻度线垂直,故B错误;C、由图示刻度尺可知,线圈总长度是:L=18.90cm﹣15.00cm=3.90cm,故C错误;D、实验中采用了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需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及数出所绕铜丝的圈数,利用d= 计算细铜丝直径,故D正确。故选:D。10.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高铁时代,长约200m的复兴号列车,若以288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约6000m的隧道,对此分析符合实际的有( )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是静止的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是运动的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约为75s④列车全部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约为72.5s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答案】D【解答】解:①以隧道为参照物,列车与隧道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①错误;②以列车为参照物,隧道与列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②正确;③列车完全通过隧道通过路程:s=6000m+200m=6200m,v=288km/h=80m/s;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77.5s;故③错误;④列车完全在隧道通过的路程:s'=6000m﹣200m=5800m,v=288km/h=80m/s;列车完全通过隧道时间:t'===72.5s;故④正确。故选:D。11.测量误差是科学探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活动中,错误总是不可避免的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可以减小误差【答案】B【解答】解:A、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A错误;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故B正确;C、测量活动中,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C错误;D、测量时,有且只能有一位估读值,多估读几位没有意义,也并不能减小误差,故D错误。故选:B。12.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③正确 D.只有②④正确【答案】B【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两个物体不是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的,B是从距离O点5m处出发的,故①错误;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故②正确;③从第3s开始,A的斜率大,故vA>vB,5s末A、B相遇,故③正确;④5s内,A、B运动的路程不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v=可知A、B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故④错误。故只有②③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共4小题)13.如图所示,如图甲所示,铅笔长为 5.35 cm。如图乙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选用刻度尺 A 更精确。如图丙所示的秒表示数为 336.0 s。【答案】5.35;A;336.0【解答】解:(1)图甲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因此要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左侧与2.0cm刻度线对齐,读作2.00cm,右端在7.3cm和7.4cm之间,读作7.35cm,铅笔的长度为:L=7.35cm﹣2.00cm=5.35cm;(2)刻度尺A的分度值是0.1cm,刻度尺B的分度值是0.2cm,刻度尺A的精确程度高;(3)由图丙所示秒表可知,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5”和“6”之间,分针示数是5min,大盘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是36s,则秒表示数是:t=5min+36.0s=336.0s。故答案为:5.35;A;336.0。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全程100m,前一半路程用了10s,后一半路程用了5s,那么,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5 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 10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6.7m/s 。【答案】5;10;6.7m/s【解答】解: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前===5m/s;物体通过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后===10m/s;物体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6.7m/s。故答案为:5;10;6.7m/s。15.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并收集火星表面的各种信息。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是 运动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 静止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答案】运动;静止【解答】解:(1)以火星表面为参照物,火星车在巡视的过程中,火星车相对于火星发生了位置变化,火星车是运动的;(2)以火星车为参照物,火星车上的太阳能电池板相对于火星车没有发生位置变化,太阳能电池板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16.如图是用照相机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过程中某段时间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10cm,闪光灯每隔0.2s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由照片可知,小球从A位置下落到B位置做 减速 (先填“匀速”、“加速”或“减速”)运动,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 0.5 m/s。【答案】减速;0.5【解答】解:由图象知,AB、BC、CD的时间相同,AB的路程最长,BC、CD段距离相等,小于AB的距离,说明从B点开始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小于A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AB段小球做减速运动;BD段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sBD=2×10cm=20cm,tBD=0.2s×2=0.4s,则v===50cm/s=0.5 m/s。故答案为:减速;0.5。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7.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小球在做 加速 (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 不平衡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 1.8 m/s。CD段的路程为 1.5 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 < VBC(选填“>”“<”或“=”)(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做出了v﹣t图象,如图2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 4.8 m/s。(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 > v2(选填“>”“<”或“=”)【答案】(1)加速;不平衡;(2)1.8;1.5;<;(3)4.8;(4)>【解答】解:(1)由图1知,小球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小球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受到非平衡力作用。(2)由表中数据可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1.8m/s;由表中数据可得:sCD=vCDtCD=3m/s×0.5s=1.5m;vAB=0.6m/s<vBC。(3)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知,小球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小球1s时的速度为2.4m/s,则经过2s小球的速度为4.8m/s。(4)小球从A静止滑下时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匀加速运动),所以小球经过前一半时间速度小于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所以前一半时间通过的路程小于AB,如图所示:小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v1>v2。故答案为:(1)加速;不平衡;(2)1.8;1.5;<;(3)4.8;(4)>。四.计算题(共2小题)18.沈阳到天津的G1300次列车组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1)求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为190km/h,求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3)此动车长为200m,若以70m/s的速度匀速通过长为1200m的桥,求动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答案】(1)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为170km/h;(2)北截河到唐山的里程为95km;(3)动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为20s。【解答】解:(1)列车从沈阳到天津所用的时间:t1=17:20﹣13:20=4h,从沈阳到天津的路程s1=680km,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v1===170km/h;(2)该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平均速度v2=190km/h,车从北戴河到唐山的时间:t2=16:44﹣16:14=30min=0.5h,从北戴河到唐山的里程:s2=v2t2=190km/h×0.5h=95km;(3)车全部通过大桥行驶的路程:s3=L车+L桥=200m+1200m=1400m,由v=可得,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t3===20s。答:(1)列车从沈阳到天津的平均速度为170km/h;(2)北截河到唐山的里程为95km;(3)动车全部过桥所用时间为20s。19.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答案】(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解答】解:(1)家到书店的时间t1=5min=300s,平均速度v1===6m/s;(2)从家到学校的路程s=1800m+3600m=5400m,运动时间t=5min+1min+12min=300s+60s+720s=1080s,平均速度v===5m/s。答:(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6m/s。(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5m/s。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经过某点时的速度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VC=2.4m/sSCD=tCD=0.5sVCD=3m/sVD=3.6m/s时间沈阳北戴河唐山天津到站时间16:1116:4417:20发车时间13:2016:1416:48里程/km0426680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