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含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7123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含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7123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含答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407123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数学八年级下册2 直角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下册2 直角三角形当堂达标检测题,共9页。
直角三角形----知识讲解(提高)【学习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证明方法、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用.理解原命题与其逆命题,原定理与其逆定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能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三边之长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3. 能够熟练地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及其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2)利用勾股定理,当设定一条直角边长为未知数后,根据题目中已知线段的长可以建立方程求解,这样就将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解决问题的目的.(3)理解勾股定理的一些变式:,, .(4)勾股数:满足不定方程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熟悉下列勾股数,对解题会很有帮助: ① 3、4、5; 5、12、13; 8、15、17; 7、24、25; 9、40、41……② 如果是勾股数,当为正整数时,以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③(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④(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⑤ (是自然数)是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要点二、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一: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1)所示的正方形. 图(1)中,所以. 方法二:将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图(2)所示的正方形. 图(2)中,所以. 方法三:如图(3)所示,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直角梯形. ,所以.要点三、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作用是判定某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把“数”转为“形”,是通过计算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要点四、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1) 首先确定最大边(如).(2) 验证与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则△ABC是∠C=90°的直角三角形;若,则△ABC不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当时,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当时,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为三角形的最大边.要点五、互逆命题与互逆定理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正好相反,则称它们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原命题,则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要点诠释:原命题正确,逆命题未必正确;原命题不正确,其逆命题也不一定错误;正确的命题我们称为真命题,错误的命题我们称它为假命题.一个定理是真命题,每一个定理不一定有逆定理,如果这个定理存在着逆定理,则一定是真命题.要点六、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以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这个判定方法是直角三角形所独有的,一般三角形不具备.要点诠释:(1)“HL”从顺序上讲是“边边角”对应相等,由于其中含有直角这个特殊条件,所以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了. (2)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共有5种:SAS、ASA、AAS、SSS、HL.证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首先考虑用斜边、直角边定理,再考虑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3)应用“斜边、直角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要突出直角三角形这个条件,书写时必须在两个三角形前加上“Rt”.【典型例题】类型一、勾股定理1、(2020春•卢龙县期末)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3cm和4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_________ cm时,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思路点拨】本题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形成的条件,涉及分类讨论的思考方法,即:由于“两边长分别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指代不明,因此,要讨论第三边是直角边和斜边的情形.【答案】5或.【详解】解:①当第三边是直角边时,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5,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5能构成三角形;②当第三边是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第三边的长==,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亦能构成三角形;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第三边的长应为5或,故答案为5或.【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时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当题目指代不明时,一定要分情况讨论,把符合条件的保留下来,不符合的舍去.2、(2020春•黔南州期末)长方形纸片ABCD中,AD=4cm,AB=10cm,按如图方式折叠,使点B与点D重合,折痕为EF,求DE的长.【思路点拨】在折叠的过程中,BE=DE.从而设BE即可表示AE.在直角三角形ADE中,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解.【答案与详解】解:设DE=xcm,则BE=DE=x,AE=AB﹣BE=10﹣x,△ADE中,DE2=AE2+AD2,即x2=(10﹣x)2+16.∴x=(cm).答:DE的长为cm.【总结升华】注意此类题中,要能够发现折叠的对应线段相等.类型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AB⊥AD,AB=2,AD=,CD=3,BC=5,求∠ADC的度数.【答案与详解】解:∵ AB⊥AD,∴ ∠A=90°,在Rt△ABD中,.∴ BD=4,∴ ,可知∠ADB=30°,在△BDC中,,,∴ ,∴ ∠BDC=90°,∴ ∠ADC=∠ADB+∠BDC=30°+90°=120°.【总结升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条件是三角形的三边长,结论是直角三角形,即由边的条件得到角的结论,所以在几何题中需要进行边角的转换时要联想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举一反三:【变式1】△ABC三边满足,则△ABC是(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直角三角形【答案】D;提示:由题意,,因为,所以△ABC为直角三角形.【变式2】(2020春•厦门校级期末)在四边形ABCD中,AB=AD=2,∠A=60°,BC=2,CD=4.求∠ADC的度数.【答案】解:连接BD,∵AB=AD=2,∠A=60°,∴△ABD是等边三角形,∴BD=2,∠ADB=60°,∵BC=2,CD=4,则BD2+CD2=22+42=20,BC2=(2)2=20,∴BD2+CD2=BC2,∴∠BDC=90°,∴∠ADC=150°.类型三、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实际应用4、如图所示,在一棵树的10高的B处有两只猴子,一只爬下树走到离树20处的池塘A处,另外一只爬到树顶D后直接跃到A处,距离的直线计算,如果两只猴子所经过的距离相等,试问这棵树有多高?【思路点拨】其中一只猴子从B→C→A共走了(10+20)=30,另一只猴子从B→D→A也共走了30,并且树垂直于地面,于是这个问题可化归到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答案与详解】解:设树高CD为,则BD=-10,AD=30-(-10)=40-,在Rt△ACD中,,解得:=15.答:这棵树高15.【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距离相等用未知数来表示出DC和DA,然后利用勾股定理作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举一反三:【变式】如图①,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底面半径等于3,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取3)【答案】解:如图②所示,由题意可得: , 在Rt△AA′B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则AB=15. 所以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15.5、(2020春•武昌区期中)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小时后相距2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答案与详解】解:1小时“远航”号的航行距离:OB=16×1=16海里;1小时“海天”号的航行距离:OA=12×1=12海里,因为AB=20海里,所以AB2=OB2+OA2,即202=162+122,所以△OAB是直角三角形,又因为∠1=45°,所以∠2=45°,故“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或东南方向航行.【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应先认真分析所给边的大小关系,确定最大边后,再验证两条较小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之间的关系,进而作出判断.类型四、原命题与逆命题6、下列命题中,逆命题错误的是( )A.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B.有两对邻角互补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C.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答案】C;【详解】解:A的逆命题是: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知这是真命题;
B的逆命题是:平行四边形的两对邻角互补,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这是真命题;
C的逆命题是: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是等腰梯形,故是错误的;
D的逆命题是: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地,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这是真命题;
故选C.【总结升华】分别写出每个命题的逆命题,再判断其真假即可.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逆命题的定义的理解,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举一反三:【变式】下列命题中,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对顶角相等 B.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数相等 C.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 D.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答案】C;解:A的逆命题是: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B的逆命题是:如果两实数的平方相等,那么两实数相等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C的逆命题是:两底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是真命题,故本选项正确,
D的逆命题是:对角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都三角形是假命题,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C.类型五、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 7、已知:如图,AB=AC,点D是BC的中点,AB平分∠DAE,AE⊥BE,垂足为E.求证:AD=AE.【思路点拨】证明线段相等,可证线段所在的三角形全等,结合本题,证△ADB≌△AEB即可.【答案与详解】证明:∵AB=AC,点D是BC的中点,
∴∠ADB=90°,
∵AE⊥EB,
∴∠E=∠ADB=90°,
∵AB平分∠DAE,
∴∠EAB=∠DAB; 在△ADB与△AEB中,
∴△ADB≌△AEB(AAS),
∴AD=AE.【总结升华】此题考查线段相等,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要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先根据已知条件或求证的结论确定三角形,然后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看缺什么条件,再去证什么条件.8、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①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求证:EF=BE+CF;(2)如图②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求:FE长.【答案与详解】(1)证明:∵BE⊥EA,CF⊥AF,∴∠BAC=∠BEA=∠CFE=90°,∴∠EAB+∠CAF=90°,∠EBA+∠EAB=90°,∴∠CAF=∠EBA,在△ABE和△CAF中,∠BEA=∠AFC=90°,∠EBA=∠CAF,AB=AC,∴△ABE≌△CAF.∴EA=FC,BE=AF.∴EF=EA+AF.(2)解:∵BE⊥EA,CF⊥AF,∴∠BAC=∠BEA=∠CFE=90°,∴∠EAB+∠CAF=90°,∠ABE+∠EAB=90°,∴∠CAF=∠ABE,在△ABE和△CAF中,∠BEA=∠AFC=90°,∠EBA=∠CAF,AB=AC,∴△ABE≌△CAF.∴EA=FC=3,BE=AF=10.∴EF=AF-CF=10-3=7.【总结升华】此题根据已知条件容易证明△BEA≌△AFC,然后利用对应边相等就可以证明题目的结论;(2)根据(1)知道△BEA≌△AFC仍然成立,再根据对应边相等就可以求出EF了.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利用它们解决问题,经常用全等来证线段和的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 直角三角形测试题,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2 提公因式法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因式分解课时训练,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