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59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590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405905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19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展开
19 古诗二首第二课时教案班级:______ 课时:______ 课型:______一、学情分析《古诗二首》由两首古诗《夜宿山寺》和《敕勒歌》组成,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属于基础层面,对于古诗背后的内涵还缺乏深入了解的兴趣和知识基础。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习第二首古诗《敕勒歌》,掌握会认和会写的生字,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山寺夜景的喜爱、赞赏之情。二、教学目标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苍”等5个字,积累词语,理解《敕勒歌》的大意。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朗读指导,随古诗理解生字的意思,学习正确地书写。【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高远辽阔的意境。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1.分享交流:播放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视频。提问:看完这个视频,你对大草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一起继续欣赏吧!2.读懂课题:(1)“敕勒”是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2)“诗”“歌”同源,很多今天认为是“诗”的经典一开始都是传唱的民歌。这也是我们今天常说“诗歌”的原因。 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点拨:所以,这是一首少数民族民歌。 (二)随文识字 1.自主朗读:听音频,大声跟读,并圈出本课生字。 展示要求会认的生字,点明:诗中“见”是“出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 2.生字认读:区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要求:大声读给全班同学和老师听。 3.生字认读:区分左右、半包围、上下结构。 (三)书写指导 我会写:(1)阴:展示不同时期的字形: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巧记:反义词——“阳”(2)似:当“似”用于“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时念“shì”。 形近字辨析: 拟( )( ) 以( )( ) 从( )( ) (3)野:展示不同时期的字形: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看图造句:我喜欢去郊外野餐。(4)苍:组合:艹+仓展示不同时期的字形:金文、小篆、楷书 形近字:仓、呛……(5)茫:迷茫(展示图片)形近字:芒( )( )范( )( ) (四)理解诗意 1.文学常识:北朝民歌。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2.字字究义:敕勒川,阴山下。(1)“川”:展示甲骨文时期;本义:河流而河流的冲积,会形成低矮的平地,所以“川”也有“平地”的意思。故而“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所聚居的平地。(2)“阴山”:山脉的名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点拨:这句话交代了作者所处的位置。3.字字究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1)“穹”是“高起”的意思,故而也指天空。(如“苍穹”) (2)“庐”是房屋的意思。(比如“三顾茅庐”) (3)“穹庐”的字面意思就是“中间高起的房子”即蒙古包。 科普:你知道“蒙古包”是什么样的吗?北方游牧民族的房舍通常就是这样的。(展示图片) (4)“笼盖”指像笼子一样罩住;“四野”即“四方的原野”。 释义:天空像蒙古包一样笼罩着原野。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点拨:借助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4.展开想象:播放视频,结合视频和课本上的插图,想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画面,用手势模仿穹庐笼盖四野的感觉,体会草原的辽阔。5.对比理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天苍苍→蓝 白发苍苍→白 松柏苍苍→绿提问:这些“苍苍”是一个意思吗? 这里形容天空的颜色是蓝蓝的。(2)野茫茫→原野没有边际 人海茫茫→人多而杂 云海茫茫→云雾浓厚看不清楚点拨:诗中的“茫茫”主要表达一种无边无际、难以把握的感觉。(3)逐字理解:这里的“见”同“现”,表示显露、出现。 释义: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时,牛羊就露出来了。6.理解背诵:说说你读这首诗的体会。 我感受到草原辽阔、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到牧民的自豪之情。 教师:试着背诵全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7.画面想象:播放音乐《乌兰巴托之夜》,结合图片,发挥想象,体会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 (五)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1)会认“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苍” “敢”等5个生字。(2)掌握《敕勒歌》的大意,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节课我还收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随堂小测 1.我会连。天苍苍 绿白发苍苍 蓝松柏苍苍 白野茫茫 看不清楚人海茫茫 没有边际云海茫茫 多而杂2.简答题。诗中哪两句交代了作者的位置?作者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敕勒川,阴山下。 作者描写的景物有敕勒川、蓝天、四野、草、牛羊。(七)板书设计 (八)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并默写。2.查找资料,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北朝民歌,读一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