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321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11课《核舟记》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40321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语文核舟记巩固练习
展开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
第11课《核舟记》第一课时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不( ) 贻( ) 有奇( ) 衣褶( )
诎 ( ) 楫( ) 壬戌( ) 虞山(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 ) 2.尝贻余核舟一( )
3.高可二黍许( ) 4.其两膝相比者( )
5.佛印绝类弥勒(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
7.珠可历历数也( ) 8.钩画了了,其色墨( )
9.曾不盈寸( )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2.左手倚一衡木(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2、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为东坡 (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3、可:高可二黍许( ) 4、云: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5、曾: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6、径:能以径寸之木( )
曾益其所不能( ) 一狼径去(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作者是 ,字 ,
_________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6.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_________
。
7.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8.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4、文中有哪些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两则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甲:(魏学洢《核舟记》)
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6分)
(1)绝类弥勒 (2)视端容寂
(3)大可二寸 (4)篷桅橹舵咸具
(5)二人对酌于中 (6)皆有机能动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2分)
(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2分)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4分)
第11课《核舟记》第二课时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1–4题。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东安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跟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佛印绝类弥勒( ) ②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 )
③东安一士人善画( ) ④逮举轴 ( )
⑤令怪之,黎明物色( ) ⑥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
2.划分句子朗读节奏(2处)(2分)
旦 而 过 之 轴 必 坠 地 屡 悬 屡 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2)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4.甲乙两文同是表现艺术的精湛,但表现手法不同,说说乙文是怎样表现画作的逼真的?(2分)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第7–9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 ,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解释下列语句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尝贻余核舟一 贻: (2)观者异以为神 异:
(3)凿木人长寸许 许: (4)不能悉载 悉:
2.下列加点字含义及用法不一致的是( )
A.尤喜出新意 水尤清冽
B.尝背塾师 尝贻余核舟一
C.吠之声与真无二 寡助之至
D.凄越可听 珠可历历数也
3.给下列句子断句(2处)
作 木 狗 置 门 侧 卷 卧 如 常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5.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① ”两字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一个“ ②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③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 ④ 。(①②用原文回答,③④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①
②
③
④
初中人教部编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核舟记同步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核舟记同步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课内阅读《核舟记》,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当堂达标检测题,文件包含11核舟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原卷版docx、11核舟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