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人教版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巩固复习卷六
展开2022-2023人教版化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巩固复习卷六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填写好个人资料。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改动的答案也不能超出指定的区域;不准使用铅笔、圆珠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題卡的整洁,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l 35.5
一、单选题
1.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下列金属的用途利用了金属导电性的是
A.铜制电线 B.铁质铁锅 C.金制项链 D.铝制饮料罐
2.下列描述中表达的是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铁钉易生锈 B.铜是紫红色固体
C.氮气常温下是气体 D.金刚石在自然界硬度最大
3.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其劳动成果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烧制陶瓷 B.酿造米酒 C.工业炼铁 D.海水晒盐
4.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日天晴,半日晒出盐霜”
B.《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
C.《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
D.《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5.化学小组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不能完成本实验探究
6.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作燃料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吸附剂
C.铜具有导电性——作导线
D.氢气具有还原性——用于冶炼金属
7.下列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A.除去NaOH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
B.分离Cu和Ag的固体混合物: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C.制备FeSO4溶液:过量的Fe和H2SO4溶液混合,过滤
D.证明BaCO3中混有BaSO4:加入适量的稀H2SO4,观察是否有固体剩余
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B | 鉴别氮气、一氧化碳和甲烷 | 观察气体的颜色 |
C | 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 | 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 向混合气体中通入过量氧气,点燃 |
A.A B.B C.C D.D
9.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
B.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C.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D.探究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
10.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所以不带电的微粒一定是原子
C.燃烧需要氧气,所以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属于燃烧
D.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在空气中铝比铁更容易被腐蚀
二、填空题
11.2022年12月18日阿根廷队胜法国队,赢得世界杯冠军,获得大力神杯。
(1)大力神杯为18K黄金铸造,18k表示含金量为75%以上的合金。该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______(填“大”或“小”);
(2)市面上经常有人以假黄金(Cu-Zn)为材料制作大力神杯,但可以利用稀盐酸辨别真伪,请你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本次世界杯的饮料利用铝制作成铝罐作为包装材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_______。
三、简答题
12.铝、铁、铜等是常见的金属。根据有关知识回答:
(1)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_____(选填“金属材料”或“合成材料”)。
(2)铝比铁活泼,但通常铝的耐腐蚀性比铁强,原因是_____。
(3)往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根据上述现象,推断滤液的成分有_____种可能。
四、实验题
13.我国第四套人民币中使用到镍(Ni)、铁、铜等金属。某兴趣小组决定探究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1)【查阅资料】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的化合物,并放出氢气。
①写出镍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结合所学知识,__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2)【探究实验】(所用金属均已用砂纸打磨)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把铁片和铜片分别加入到相同浓度和体积的NiSO4溶液中 | 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铜片表面______。 |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 |
(3)【迁移应用】用镍片、硫酸亚铁溶液和______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Ni、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五、科学探究题
14.央视科普栏目将“锡纸”剪成一段两头宽中间窄的纸条,然后两头分别连接电池的正负极,观察到“锡纸”立即燃烧。据此,小明同学取某种“锡纸”进行了探究:
(1)“锡纸”燃烧的原因:“锡纸”两端接入电池两极后造成短路致使“锡纸”燃烧,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
(2)探究“锡纸”中金属的成分;“锡纸”中的金属是锡吗?
【查阅资料】
①“锡纸”是锡箔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
③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
【提出猜想】
猜想Ⅰ:“锡纸”中的金属是锡;猜想Ⅱ:“锡纸”中的金属是铝。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与结论 |
取未打磨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一段时间后,“锡纸”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 | 根据实验现象,小明认为“锡纸”中可能是锡(Sn),请写出锡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
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 | “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最终确定猜想_____(填“Ⅰ”或“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交流与讨论】
(3)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__。
(4)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铜 B.硝酸银 C.硫酸钠 D.硫酸亚铁
六、计算题
15.(1)计算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填最简整数比)
(2)某钢铁厂购买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1000t,理论上可炼铁多少吨?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性质决定用途,金属能用于作导线,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电性,符合题意;
B、铁用于制作铁锅,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不符合题意;
C、金制作项链,是因为金比较稀有,且有金属光泽,不符合题意;
D、铝制饮料罐是利用了金属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A
【详解】A、铁钉生锈属于化学变化,铁钉易生锈属于化学性质,此选项正确;
B、物质的颜色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正确;
C、物质的状态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正确;
D、物质的硬度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此选项不正确。
故选A。
3.D
【详解】A、瓷器烧制过程中,制造陶瓷的泥土经过高温煅烧,生成了其他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粮食经过发酵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工业炼铁就是将铁矿石在特定的环境中用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铁氧化物还原成生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海水晒盐就是海水蒸发了,盐析出,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4.A
【详解】A.海水中含有盐类物质,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化学变化,故B不合题意;
C.“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5.D
【分析】甲中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铜,说明活动性铝大于铜;乙中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金属,说明活动性铜大于银;丙中无现象铜和硫酸铝不反应,说明活动性铝大于铜。
【详解】由分析得:
A、由实验甲可知金属活动性:Al>Cu,正确;
B、由实验乙可知金属活动性:Cu>Ag,正确;
C、丙中铜丝表面没有明显变化,正确;
D、实验甲中的CuSO4溶液改为CuCl2溶液同样可以说明铝和铜的活动性大小,错误;
故选D。
6.A
【详解】A、氧气能够帮助燃烧,自身不能燃烧,故氧气可以作助燃剂,但是不能做燃料,性质与用途不相符,符合题意;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悬浮杂质,故可做吸附剂,性质与用途相符,不符合题意;
C、金属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于制造导线,性质与用途相符,不符合题意;
D、氢气具有还原性,氢气和金属氧化物可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水,可利用其还原性进行金属的冶炼,性质与用途相符,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A、盐酸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也能和碳酸钠反应,且三种溶液混合在一起时,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不能用盐酸除去氢氧化碳中的碳酸钠 ,该方法将主体物质反应了,应该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将碳酸钠转化为主体物质和沉淀而除去,故A选项错误;
B、分离Cu和Ag,加入适量的硝酸银溶液,铜与硝酸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过滤后得到银,但该方法将铜反应了,最终没有得到铜 ,故B选项错误;
C、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过量的Fe和H2SO4溶液混合,过滤后将剩余的铁分离出来,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C选项是正确的;
D、硫酸与碳酸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加入稀硫酸后,即使没有硫酸钡存在,也会产生硫酸钡,总会观察到固体有剩余,不能用稀硫酸来证明碳酸钡中是否含有硫酸钡,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8.C
【详解】A、检验二氧化碳,应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错误;
B、氮气、一氧化碳和甲烷都是无色气体,观察气体的颜色不能将三种气体鉴别开,错误;
C、除去FeCl2溶液中的CuCl2,加入过量铁粉,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氯化亚铁溶液,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正确;
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过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因而不能达到除杂目的,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 对比实验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铁生锈是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实验可探究水对铁生锈有无影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
B.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变化普遍遵守的规律,稀硫酸与氯化钠溶液不反应,该实验不能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Cu>Ag,铝丝表面附着一层银白色固体,说明金属活动性顺序为:Al>Ag,这两个实验不能说明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甲烷燃烧生成了水,只能证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不能探究甲烷由碳、氢元素组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A
【详解】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故正确;
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中子也不带电,故错误;
C、物质燃烧都需要氧气,但是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燃烧,如缓慢氧化,故错误;
D、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故在空气中铝比铁更耐腐蚀,故错误。故选A。
11.(1)大
(2)Zn+2HCl=ZnCl2+H2↑
(3)延展性及铝的氧化膜的稳定性
【详解】(1)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故该合金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硬度大。
(2)锌和稀盐酸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3)本次世界杯的饮料利用铝制作成铝罐作为包装材料,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及铝的氧化膜的稳定性。
12. 金属材料 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三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钒钢用于制造高铁的铁轨,它属于金属材料。
(2)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铝制品抗腐蚀性强。
(3)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银、铜强,往AgNO3和Cu(NO3)2的混合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先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银,AgNO3反应完,若还有铁粉,才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渣滤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不含能与稀盐酸反应的金属,一定不含铁;则可能是铁只与硝酸银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反应后硝酸银有剩余;也可能是铁恰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也可能是铁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完,又与硝酸铜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但硝酸铜有剩余;也可能是铁与硝酸铜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故滤液的成分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亚铁,硝酸亚铁三种可能。
13.(1) 不能
(2) 无明显现象 Fe>Ni>Cu
(3)硫酸铜(合理即可)
【详解】(1)①镍能与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正二价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并放出氢气。故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镍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铁、镍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均排在氢前,不能直接比较出Ni、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填:不能。
(2)镍能与稀硫酸反应,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镍排在氢前,而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铜排在氢后,故镍比铜活泼,铜与硫酸镍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所以现象为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铁能与硫酸镍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镍,铁片表面有固体析出,说明铁比镍活泼,镍比铜活泼,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为:Fe>Ni>Cu,故填:无明显现象;Fe>Ni>Cu。
(3)用镍片、硫酸亚铁和硫酸铜溶液通过实验也能判断Fe、N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因为镍与硫酸亚铁不反应,无明显现象,说明铁比镍活泼,镍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镍和铜,说明镍比铜活泼,可以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填:硫酸铜(合理即可)。
14. 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Sn+2HCl=SnCl2+H2↑ Ⅱ 2Al+3ZnCl2=2AlCl3+3Zn 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D
【详解】(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开始“锡纸”不燃烧但短路后却能燃烧的原因是,短路时温度升高,温度达到了“锡纸”的着火点。
(2)进行实验:
已知,锡(Sn)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2价的锡盐;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SnCl2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n+2HCl=SnCl2+H2↑。
已知,锌粉是一种深灰色固体;Zn、Sn、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l> Zn>Sn;取打磨后的“锡纸”片放入试管中,滴加氯化锌溶液,“锡纸”表面有深灰色固体析出,根据实验现象,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锡纸”活动性大于锌,则猜想Ⅱ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ZnCl2=2AlCl3+3Zn。
交流讨论:
①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除去“锡纸”表面的杂质和氧化膜。
②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实验的物质中,金属活动性必须在铝和锡之间,故选D。
15.(1)7:3
(2)解:设可炼铁的质量为x。
x=560t
答:理论上可炼铁560t。
【详解】(1)Fe2O3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56×2):(16×3)=7:3
(2)解:设可炼铁的质量为x。
x=560t
答:理论上可炼铁560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