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课时导学案
展开[学习目标] 1.掌握速度的概念、定义,理解其矢量性.2.知道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速率的含义,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一、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3.定义式:v=eq \f(Δx,Δt).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或km·
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描述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2)v=eq \f(Δx,Δt).
2.瞬时速度
(1)描述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2)当Δt非常非常小时,eq \f(Δx,Δt)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由v=eq \f(Δx,Δt)可知,v的大小由Δx决定.( × )
(2)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1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 × )
(3)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
(4)时间越短,平均速度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 )
2.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在男子100 m和200 m决赛中分别以9.69 s和19.30 s的成绩破两项世界纪录,获得两枚金牌.则他在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______ m/s,在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率约为________ m/s.(结果均保留四位有效数字)
答案 10.32 10.36
一、对速度的理解
导学探究
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30 min内行驶了8 km,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成绩为10 s,自行车和运动员哪个快?
答案 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自行车:eq \f(Δx1,Δt1)=eq \f(8 km,30 min)=eq \f(8×103 m,30×60 s)≈4.4 m/s;
运动员:eq \f(Δx2,Δt2)=eq \f(100 m,10 s)=10 m/s;
所以运动员快.
知识深化
对速度的理解
(1)公式:v=eq \f(Δx,Δt),其中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v=eq \f(Δx,Δt)是速度的定义式,v的大小与Δx及Δt无关.比如匀速直线运动中v不变.
(2)速度是矢量
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比较两个物体的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速度的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速度的方向是否相同.
例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位移越大,其速度一定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答案 D
解析 由v=eq \f(Δx,Δt)知,物体运动的位移大,时间长,其速度不一定大;同理,物体运动的时间短,其速度也不一定大,A、B错误;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运动的快慢),C错误;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跟时间的比值是速度,其大小、方向不变,D正确.
针对训练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的速度为2 m/s,乙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
B.因为+2>-4,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C.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相距60 m
答案 B
解析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比较大小只比较其绝对值,故A、C正确,B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由同一点出发,向相反方向运动,10 s内甲运动了20 m,乙运动了40 m,故10 s后甲、乙相距60 m,D正确.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导学探究
如图所示,甲、乙两地直线距离为20 km.
(1)小明开车从甲地到乙地,用时20分钟,他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2)途中某时刻小明发现速度计指示为70 km/h,此示数表示什么?
答案 (1)由v=eq \f(Δx,Δt)得:v=eq \f(20 km,\f(1,3) h)=60 km/h.
(2)表示此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速率)为70 km/h.
知识深化
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
2.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的比较
(1)平均速度
①定义式:平均速度=eq \f(位移,时间),
即v=eq \f(Δx,Δ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无关.
(2)平均速率
①定义式:平均速率=eq \f(路程,时间),即v=eq \f(s,t).
②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运动的路径有关.
(3)速率
①概念: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瞬时速率的简称.
②意义:精确地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
③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例2 (2021·淮安市六校高一上调研)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
A.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B.百米赛跑中,50 m处的速度为10 m/s
C.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D.汽车在100 m内的速度为8 m/s
答案 D
例3 (2021·南京高二学业考试)2021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的成绩.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了亚洲纪录.成为我国首位闯入奥运会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赛跑过程中苏炳添的位移就是路程
B.9秒83表示苏炳添冲到终点时的时刻
C.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大于36 km/h
D.苏炳添百米全程瞬时速度始终大于其他运动员
答案 C
解析 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A项错误;9秒83是时间间隔,B项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eq \x\t(v)=eq \f(x,t),苏炳添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大小eq \x\t(v)=eq \f(100,9.83) m/s≈10.2 m/s
≈36.7 km/h,C项正确;苏炳添百米全程平均速度大于其他运动员,D项错误.
例4 (2021·邢台八中月考)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单向行驶,从A处行驶到B处用了60 s,A、B两地相距900 m;在B处停留30 s后沿原路返回,又用了45 s到达A、B的中点C处.问:
(1)这辆汽车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2)这辆汽车从A处到C处的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15 m/s (2)3.33 m/s
解析 (1)前60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eq \f(x,t)=eq \f(900,60) m/s=15 m/s.
(2)从A到C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v′=eq \f(\f(x,2),t+t0+t′)=eq \f(450,60+30+45) m/s≈3.33 m/s.
例5 一物体沿正东方向以4 m/s的速度匀速运动4 s,又以3 m/s的速度向北匀速运动4 s,求这8 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sin 37°=eq \f(3,5),cs 37°=eq \f(4,5)).
答案 2.5 m/s,方向为东偏北37° 3.5 m/s
解析 如图所示,物体先向东由A运动到B,
通过的位移x1=4×4 m=16 m,接着又向北行进x2=3×4 m=12 m到达C点,
则8 s内通过的位移大小为x=eq \r(x12+x22)=20 m.
所以这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eq \x\t(v)=eq \f(x,t)=2.5 m/s
设AB与AC间夹角为θ,则tan θ=eq \f(x2,x1)=eq \f(3,4)
所以θ=37°,所以平均速度方向为东偏北37°
平均速率eq \x\t(v)率=eq \f(x1+x2,t)=3.5 m/s.
考点一 对速度的理解
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置不变化,则这段时间内物体速率为零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快
答案 D
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v=eq \f(Δx,Δt)知,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B.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C.v=eq \f(Δx,Δt)只适用于匀速直线运动
D.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
答案 D
解析 v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v与Δx、Δt无关,A错误;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B错误;v=eq \f(Δx,Δt)适用于任何运动,C错误;由v=eq \f(Δx,Δt)可知,速度的方向与对应时间内物体位移的方向一致,D正确.
考点二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3.(2021·盐城阜宁实验高中高二学业考试)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B.平均速度就是初、末速度的平均值,它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C.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它是标量
D.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平均速度大小的仪器
答案 A
解析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故A正确;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它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是矢量,故B错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它是矢量,故C错误;汽车上的速度计是用来测量汽车瞬时速度大小的仪器,故D错误.
4.(2022·南通海门高一期末)在某段高速公路上,分别有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块告示牌,分别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A.甲是指位移,乙是指平均速度
B.甲是指路程,乙是指平均速度
C.甲是指路程,乙是指瞬时速度
D.甲是指位移,乙是指瞬时速度
答案 C
5.(2021·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月考)某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标准化操场上隆重开幕,李某某同学在400 m跑中获得第一名,这是因为他在比赛中( )
A.平均速度最大
B.平均速率最大
C.撞线时的瞬时速度最大
D.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都比别人的大
答案 B
6.(2021·南京市高一上期末)有媒体报道中国空军于2020年12月14日上午8时出动飞机进行“绕岛巡航”,锤炼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若此次“绕岛巡航”从起点飞到巡航终点用时约1小时,航程约为1 800千米,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约为600千米.关于本次巡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报道中“1小时”是时刻
B.报道中“上午8时”是时间间隔
C.平均速度大小约为800 km/h
D.平均速度大小约为600 km/h
答案 D
7.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成绩,教练员分析了运动员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动员在前7 s内跑了61 m,7 s末到7.1 s末跑了0.92 m,跑到终点共用10.8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9.26 m/s
B.运动员在前7 s内的平均速度是8.71 m/s
C.运动员在7 s末的瞬时速度约为9.2 m/s
D.运动员在第7 s内的平均速度是9.2 m/s
答案 D
解析 运动员在百米赛跑全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是eq \x\t(v)=eq \f(x,t)=eq \f(100,10.8) m/s≈9.26 m/s,选项A正确;运动员在前7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eq \x\t(v)′=eq \f(x7,t7)=eq \f(61,7) m/s≈8.71 m/s,选项B正确;7 s末到7.1 s末时间较短,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9.2 m/s,近似等于7 s末的瞬时速度,而不能认为是第7 s内的平均速度,选项C正确,D错误.
8.(2021·聊城一中高一期中)如图所示,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图示路径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N到M的过程中,B的位移最小
B.质点A到达M点时的速率最大
C.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速度始终不相同
D.从N到M的过程中,三个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 D
解析 三个质点都从N到M,则位移相等,平均速度相同,A错误,D正确;三个质点运动的时间都相等,质点A从N点到达M点的路程最大,则平均速率最大,但到达M点时的速率不一定最大,B错误;三个质点到达各自轨迹的中点时速度可能相同,C错误.
9.(2021·泰安一中高一上月考)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利用地图计算出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时5 min,赛车上的里程表显示的里程数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是150 km/h
答案 D
解析 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瞬时速度不断变化,A错误;平均速度等于位移和时间的比值,即v=eq \f(x,t)=eq \f(9 km,\f(5,60) h)=108 km/h,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v′=eq \f(s,t)=eq \f(15 km,\f(5,60) h)=180 km/h,B、C错误;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即经过该路标时的瞬时速率,D正确.
10.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如图所示,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率为eq \f(\r(2),2)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答案 A
解析 前2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2 m,平均速率为eq \x\t(v)率=eq \f(s,t1)=1 m/s,由A运动到cd边的中点B,在第2 s末瞬时速度大小为1 m/s,方向由B指向d,前2 s内的位移大小为x1=|AB|=eq \r(Ac2+Bc2)=eq \r(12+12) m=eq \r(2) m,平均速度为eq \x\t(v)1=eq \f(x1,t1)=eq \f(\r(2),2) m/s,方向由A指向B,故A正确,B、D错误.前4 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 m,平均速率仍为1 m/s,故C错误.
11.(2021·镇江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一人从甲地向东出发做匀速直线运动,以3 m/s的速度用10 min行至乙地,然后又以4 m/s的速度用10 min向北到达丙地,求:
(1)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率是多少?
(2)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大小是多少?
答案 (1)3.5 m/s (2)2.5 m/s
解析 (1)此人从甲地到丙地的路程为
s=v1t1+v2t2=4 200 m
所以平均速率为eq \x\t(v)率=eq \f(s,t) m/s=eq \f(4 200,1 200) m/s=3.5 m/s
(2)从甲地到丙地的位移为
x=eq \r(v1t12+v2t22)=3 000 m
所以平均速度大小为eq \x\t(v)=eq \f(x,t)=eq \f(3 000,1 200) m/s=2.5 m/s.
12.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以15 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 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16 m/s B.16.3 m/s
C.17.5 m/s D.18.8 m/s
答案 A
解析 设全程位移大小为x,先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eq \x\t(v)=eq \f(x,\f(3x,4v1)+\f(x,4v2)),解得eq \x\t(v)=16 m/s,选项A正确.
13.某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
(1)若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2,求全程的平均速度.
(2)若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为v2,全程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答案 (1)eq \f(1,2)(v1+v2) (2)eq \f(2v1v2,v1+v2)
解析 (1)eq \x\t(v)=eq \f(v1t+v2t,2t)=eq \f(1,2)(v1+v2)
(2)eq \x\t(v′)=eq \f(x,\f(x,2v1)+\f(x,2v2))=eq \f(2v1v2,v1+v2).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物理
意义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大小
由v=eq \f(Δx,Δt)求出
当Δt→0时可由v=eq \f(Δx,Δt)求出
方向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某时刻运动的方向相同
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
说明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Δx足够小或Δt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高中物理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2课时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2课时导学案,共14页。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两种打点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2课时学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