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
展开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物理观念:能将速度概念与生活中相关现象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身边的运动现象。
科学思维: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和抽象思维的方法
科学探究:通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对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有所了解
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就在身边,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具有探索的兴趣;知道物理学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概念的形成与理解
多媒体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速度
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我们用公式计算出的速度,能否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讨论后得出结论:不能。因为,只能反应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怎样精确描述物体在任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呢?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和速率”两部分,同时提出问题:我们日常生活中说到的“速度”是指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教师活动:1、指导学生观察图1.3-2,认识汽车速度计的表盘并练习读数。
2、指导学生观察18页表格,了解表格中常见物体的速度;
3、就课本19页“说一说”中讲述的故事,展开讨论,回答图1.3-3中的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P20“问题与练习”第1、2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速度和速率
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2.日常生活和物理学中说到“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思考:平均速率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吗?
提示: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需时间的比值.由于物体在通过一段位移时,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率一般也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特例:只有当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的大小才与平均速率相等.
[典例分析]
【例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s为总位移,t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s=120m
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1+t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m/s=2.4m/
〔例2〕汽车沿着指向从甲地开往乙地,(1)若在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若汽车在全程所用时间的前一半和平均?(3)两种情况下的平均速度哪个大?
解:设一半路程为x前一半路程用时间为t1,后一半路程所用时间t2,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有(2)设全程运动时间为t,则前一半时间位移为x1=v1 ,后一半时间的位移x2=v2 ,由平均速度公式。(3)两平均速度作差有:,即v1≠v2时,后一种情况的平均速度大
实验: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测量原理
测量某一位置的瞬时速度,可以取包含这一位置在内的一小段位移△x,测出这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用这个平均速度代表纸带经过该位置的瞬时速度。
2、应用到的公式:
1、测位移
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的毫米的下一位
2、测时间
1、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及毫米刻度尺测量情况如图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_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___m/s 。
2、下图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 =______cm。
(3) 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本章节主要学习了速度的概念极其物理意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知道了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3.速度是矢量,方向就是物体运动方向。平均速度中,速度方向也与位移方向相同。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质点在那一时刻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讲授新课,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度——时间图像,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人教版 (2019)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实验活动,实验器材,研究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