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01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02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重点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2、过程与方法:

    讲述课文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仔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多元导入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自主学习

    一、隋朝的建立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原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  长期分裂  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巩固:

    (1)措施。

    经济上:编订  户籍  ,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上:加强  中央集权  ,提高行政效率。

    (2)影响:促进了 社会经济 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  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  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  南北  交通,巩固 隋王朝 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

    隋文帝的统治为开通大运河奠定经济基础。

    隋朝国家统一。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  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9、评价:

    积极: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

     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总的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是隋对中国历史的重大贡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1.过程: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 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 选官 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 教育 的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  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概况:山东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

     

     

    合作探究一:

    1.想一想,隋朝实现重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1)南北经济发展,北方民族大融合。(2)隋文帝励精图治,隋朝经济和军事力量迅速增强。(3)陈后主荒淫无道。(4)人民渴望统一。

     

    合作探究二:

    2.我国封建社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哪些?

    答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280年,西晋短期统一;

    589年,隋的统一;

    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合作探究三:

    3.相传,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只是为了去扬州欣赏一种绮丽的琼花,所以有人认为运河的开凿对人民带来的只是有灾难。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不对。大运河的开通虽然极大地加重了人们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是它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合作探究四:

    4.动动手:绘制隋朝大运河简易图,填出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 中心、四段、五河流的名称等知识点 

    答案:略。

     

    合作探究五:

    5.秦朝和隋朝的共同点是什么?

    知识归纳:

    两朝由分裂走向统一: 秦在战国七雄斗争后统一。 隋在南北朝对峙后统一。

    两朝加强中央集权: 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 隋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三省六部、科举制。

    两朝修建历史上伟大工程: (1)秦修万里长城。 (2)隋修大运河。

    两朝都实行暴政: 秦暴政:租税多,徭役多,刑法苛。 隋暴政:滥用民力,三次进攻高丽。

    两朝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秦灭亡,刘邦建西汉,定都长安。 隋灭亡,李渊建唐朝,定都长安。

    两朝存在时间都短: (1)秦朝存在15年。 (2)隋朝存在17年。

    两朝都为后朝繁荣奠定了基础: (1)西汉调整统治政策,经济发展。 (2)唐朝调整统治政策, 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六:

    6.隋朝的兴亡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相关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共1页。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合作探究导学,基础梳理,合作探究,探究归纳,知能提升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 明朝的统治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多元导入,新知导学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导学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