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2《整式的除法(2)》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6.5.3《整式的乘法(3)》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7.1.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 7.2.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课件+教案 课件 1 次下载
- 7.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课件+教案 课件 0 次下载
初中数学鲁教版 (五四制)六年级下册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优质课件ppt
展开7.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猜想、交流、推理等获取信息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量和图形的有关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共设计以下环节:第一环节:走进生活,引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实践、探究新知;第三环节:学以致用,步步为营;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综合应用;第五环节:学有所思,反馈巩固;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能力延伸。
第一环节 走进生活 引入课题
活动内容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 请同学们自学第一节,提前两天搜集有关“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图片,提炼出数学图形,进行归类,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2. 教师提前一天进行筛选,捕捉出有代表性的答案,课堂上由学生本人主讲,最后概括出有关结论。
3. 巩固练习:教师展示下列图片,学生快速回答:
7.1—1 7.1—2 7.1—3
结论:1.一般地,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和 。
2.定义分别为: 。
问题1:在7.1—1中,直线m和n 的关系是 ;a和b是 ;
a和n是 。
问题2:在7.1—2和7.1—3中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活动目的: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前开放,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图形出发,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总结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体会本章内容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引入新课做好准备。通过亲身经历提炼有关数学信息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直观有趣的问题情境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加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在相互探讨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课堂效率。
第二环节 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动手实践一
.
问题1:观察7.1—4:∠1和∠2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顶角的定义。
问题2:剪子可以看成图7.1—4,那么剪子在剪东西的过程中,∠1和∠2还保持相等吗?∠3和∠4呢?你有何结论?
问题3: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问题4:如图7.1—6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能说出所量角是多少度吗?为什么?
活动目的:概括归纳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设置问题1和问题2的目的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素材,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而问题3和问题4是利用学习过的有关事实解决实际问题,一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巩固了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方法的不唯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动手实践二
补角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
余角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0,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complementary angle)
活动目的:通过动手画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相互交流中,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在相互补充、相互学习中,体验“互补互余”仅仅表明了两个角的度量关系,并没有限制角的位置关系;在合作共赢中,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可以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巩固反馈:
问题1:小组合作,每人编一道有关余角或者补角的题目,其余同学抢答,组长记录、整理各种题型,练习2分钟。教师巡视,给予评价,捕捉好资源。
问题2:教师将捕捉到的好资源用投影仪集体展示,全班抢答,及时给予评价。
问题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填序号)
① 已知∠A=40º,则∠A的余角=500②若∠1+∠2=90º,则∠1和∠2互为余角。③若∠1+∠2+∠3=180º,则∠1、∠2和∠3互为补角。④若∠A=40º26′,则∠A的补角=139º34′⑤一个角的补角必为钝角。⑥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0
活动目的:据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心理,设置问题1和问题2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在竞争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升所编题的质量,促进合作交流的意识。问题3是针对学生易错题而改编的一组判断题,这种形式能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余角、补角的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动手实践三
打台球时,选择适当的方向,用白球击打红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将图7.1—7抽象成图7.1—8,ON与DC交于点O,∠DON=∠CON=900,∠1=∠2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下列问题:在图7.1—8中
问题1:哪些角互为补角?哪些角互为余角?
问题2:∠3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问题3:∠AOC与∠BO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你还能得到哪些结论?
活动目的:概括归纳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同角或者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者等角的余角相等。”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简单推理。同时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几何图形进行建模的能力。本着面向全体的原则,从学生生活经验和熟悉的背景知识出发,通过创设情境串---问题串,极大的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的舞台,以达到人人都能学好数学的目标!
第三环节 学以致用,步步为营
问题1:①.因为∠1+∠2=90º,∠2+∠3=90º,所以∠1= ,理由是 .
② 因为∠1+∠2=180º,∠2+∠3=180º,所以∠1= ,理由是 .
问题2:
①用你手中的三角板,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如图7.1—9.则∠A是∠B的 。
变式训练:
② 在①的基础上,做∠CDA=900。如图7.1—10.
- 则∠A的余角有哪几个?为什么?
- 请找出互补的角,并说明理由。
-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试看吧!
活动目的:通过一题多变,可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本质找规律、通过规律找方法。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亲自画图,可以直观的发现有关结论,它有利于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对抽象数学的理解,为问题的顺利解决而奠定基础。变式训练题的设置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超级变变变中体验数学的美,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第四环节 拓展延伸,综合应用
问题1:如图7.1—11已知:直线AB与CD交于点O, ∠EOD=900,回答下列问题:
1.∠AOE的余角是 ;补角是 。
2.∠AOC的余角是 ;补角是 ;对顶角是 。
问题2:如图2.1—12,点O在直线AB上,∠DOC和∠BOE都等于900.
请找出图中互余的角、互补的角、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先独立探究,再小组交流。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串的巧妙设置,不仅高效率的复习了本节的知识点,而且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收获了一份自信!问题串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第五环节 学有所思 反馈巩固
归纳总结: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还有哪些困惑?
活动目的:本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把握知识方法,努力使知识结构化、网络化,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畅谈自己学习的知识和体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与信心,培养学生独自梳理知识,归纳学习方法及解题方法的能力。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及表达能力,经历与同伴分享成果的快乐过程。
巩固反馈
1.如图7.1-13,直线AB与CD交于点O,∠BOC=900,EF经过点O。
(1)指出图中所有的对顶角;
(2)图中那些角与∠AOE互余?互补?
(3)若∠BOF=34°,试求出∠AOF,∠BOE,∠DOE的度数.
2.如图7.1—14,点O在直线AB上,OC平分∠BOD,OE平分∠AOD,请找出∠COD的余角和补角,并说明理由。
3.学以致用: 如图7.1—15:小颖想测量一堵拐角高墙在底面上所成的角∠AOB度数,人不能进入围墙内,你能帮小颖想出简单的测量方法吗?请简述你的方法。
活动目的:巩固本节课的知识点,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能力延伸
基础题:1.书P66页习题7. 1 第1,2,3,4,5题
提高题:2.下图由两块相同的直角三角板拼成,其中∠FDE=∠AOB=900,点O在FD上,DE在直线AB上, 请找出相等的角、互余的角、互补的角。
活动目的:作业应该体现出课堂学习的延续性,因此本节课我也精心设计了一道探究性的题目,实现了同一图形经过不同变化可以产生不同问题,与课堂的问题相呼应;作业分层,可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有不同的收获。
三、教学反思:
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文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鲁教版 (五四制)<a href="/sx/tb_c26889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课文配套课件ppt</a>,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素养目标,想一想,情境导入,不相交,在同一个平面内,学习新知,探究发现对顶角,还有别的对顶角么,对顶角相等,小试牛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第二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优秀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引入,探究新知,相交线平行线概念,归纳总结,针对训练,两直线相交,∠1和∠3,位置关系,∠2和∠4,有公共顶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7.1.1有序数对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711《有序数对》课件pptx、711《有序数对》教案doc、711《有序数对》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