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一课一练
展开(进阶篇) 10清平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各项中,“处”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2.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屐齿(jí jī) | 柴扉(fēi fěi) | 浣溪沙(huàn wǎn) | 一水间(jiàn jiān) |
鲈鱼(lǔ lú) | 蕲水(qí jí) | 野径(jìng jìn) | 随风潜入夜(qián qiǎn) |
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萧萧暮雨子规啼
(2)谁道人生无再少
(3)休将白发唱黄鸡
(4)寂寞无行路
(5)因风飞过蔷薇
6.《清平乐》的作者是 代的 。 全词表现了词人 的感情。
三.翻译(共3小题)
7.先写出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谁知: 。
句意: 。
8.先写出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啭: 。
(2)解: 。
(3)因: 。
(4)因风: 。
(5)句意: 。
9.(《清平乐•春归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0.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 ”,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进阶篇) 10清平乐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下列各项中,“处”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B.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C.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D.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解答】A、C、D中的“处”都是指地方。
B选项中的“处”指时节、时候。
故选:B。
2.下列诗词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D.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解答】A、B、C表述正确。D错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是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因此朗读节奏应为: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故选:D。
3.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解答】考查了诗歌的意境鉴赏,结合内容理解。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ABD正确;C有误,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结合下句“谁道”两字,可知,表现出了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不是想到“人生无再少”,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4.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
屐齿(jí jī) jī | 柴扉(fēi fěi) fēi | 浣溪沙(huàn wǎn) huàn | 一水间(jiàn jiān) jiàn |
鲈鱼(lǔ lú) lú | 蕲水(qí jí) qí | 野径(jìng jìn) jìng | 随风潜入夜(qián qiǎn) qián |
【解答】“间”[jiān]两段时间相接的地方,或介于两桩事物当中。[jiàn]空隙:~隙。故选“jiàn”。
故答案为:
jī fēi huàn jiàn
lú qí jìng qián
5.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萧萧暮雨子规啼 杜鹃鸟。
(2)谁道人生无再少 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3)休将白发唱黄鸡 感慨时光的流逝。
(4)寂寞无行路 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5)因风飞过蔷薇 借着风势。
【解答】(1)出自苏轼的《浣溪沙》,傍晚,下起了小雨,杜鹃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子规:杜鹃鸟。
(2)出自苏轼的《浣溪沙》,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无再少: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3)出自苏轼的《浣溪沙》,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
(4)出自黄庭坚的《清平乐》,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5)出自黄庭坚的《清平乐》,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因风:借着风势。
故答案为:
(1)杜鹃鸟。
(2)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3)感慨时光的流逝。
(4)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5)借着风势。
6.《清平乐》的作者是 宋 代的 辛弃疾 。 全词表现了词人 对田园生活热爱 的感情。
【解答】《清平乐》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 全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热爱的感情。
故答案为:
宋 辛弃疾 对田园生活热爱
三.翻译(共3小题)
7.先写出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谁知: 有谁知道 。
句意: 有谁知道春天的踪迹?如果想知道,问一问黄鹂鸟吧。 。
【解答】“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句词是出自北宋的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谁知”的意思是“有谁知道”。这句诗的意思是:有谁知道春天的踪迹?如果想知道,问一问黄鹂鸟吧。
故答案为:
有谁知道 有谁知道春天的踪迹?如果想知道,问一问黄鹂鸟吧。
8.先写出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啭: 鸟鸣 。
(2)解: 懂得,理解 。
(3)因: 顺着 。
(4)因风: 顺着风势 。
(5)句意: 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
【解答】“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出自黄庭坚的《清平乐•春归何处》,翻译: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啭:鸟鸣。解:懂得,理解。因:顺着。因风:顺着风势。
故答案为:
(1)鸟鸣;
(2)懂得,理解;
(3)顺着;
(4)顺着风势;
(5)那黄鹂千百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9.(《清平乐•春归何处》)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解答】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诗意: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故答案为: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沉寂,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喊它回来同我们住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百遍的婉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四.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
10.诗词阅读。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作者写的应是 初夏 时节,表现了强烈的 惜春 之情。
(2)阅读这首词,根据要求完成赏析。
词的上片,一个“ 若 ”字直接道出了作者的设想:有人知道春的去处,唤回与自己同住。词的下片,通过黄鹂“ 因风飞过蔷薇 ”,写出了春天已过,初夏已来。整首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天的 惋惜 之情。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什么?试分析这种手法使用的妙处。
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这首词的下片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美丽悠长的情味,请对此进行阐述。
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啭。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作者情感的把握。根据这首词的内容,首句“春归何处?”可知,作者写的应是初夏时节,“清平乐”是词牌名。作者上片发出疑问:春天到底归去了哪里?如果有人知道的话,那就把它喊回来和我同住吧。春天到底去了哪里呢?问一问黄鹂,黄鹂鸣声清脆,却无人能解,只好飞过蔷薇去了。表现了作者对春天易逝的惋惜之情表现了强烈的惜春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字词的理解。阅读诗句可知,“若有人知春去处”的意思是如果有人知道春的去处,一个“若”字点明了这是作者的设想。“因风飞过蔷薇”表明了季节的变化,此时春天已过,初夏以来,所以黄鹂也不愿停留。通读全词可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易逝的感慨和惋惜之情。
(3)本题考查了修辞和思想感情的感悟。阅读诗歌可知,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词人把春天拟人化,赋予春天生命。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4)本道题考查了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阅读诗句下片: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下片诗句的意思是: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要想知道,只有问一问黄鹂。那黄鹂千白遍地宛转啼叫,又有谁能懂得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了盛开的蔷薇。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啭。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故答案为:
(1)初夏 惜春;
(2)若 因风飞过蔷薇 惋惜;
(3)这首词运用的最明显的修辞手法是拟人,将春天“人格化”,幻想其去处,唤其归来同住,最终难见其踪影,将自然季节描写得生动活泼,寄托了词人对奏的喜爱和对“无法与春住”的无奈。
(4)词人运用想象,将春天拟人化,表达出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执着与追求。美丽悠长的情味:词人不知春归何处,一心向人请教;无人知晓时,又向鸟儿请教,问人人不语,问鸟鸟百啭。在这妙趣横生的抒写中,词人的惜春之情跃然纸上。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探究性学习,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下册10 清平乐·春归何处课后测评,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辨字组词,解释句中带点的字,古诗词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7 游园不值测试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7 游园不值测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游园不值》的作者是,读拼音,写词语,探究性学习,解释下列词语,熟读并背诵诗文,完成下面填空,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