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 江上渔者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进阶篇) 5江上渔者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诗句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是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天的月亮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出了打鱼人的艰辛。
B.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C.《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春风小船抒发思念家乡的感情。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填朝代)朝时期的 ,字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有 传世。《江上渔者》这首诗表现了 。
4.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 , 鲈鱼美。
君看 ,出没 。
5.《江上渔者》﹣﹣“出没”的危险。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2)“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 。
(3)读到“出没风波里”这句诗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四字词语: 、 。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人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②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是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的真实写照。
三.翻译(共2小题)
6.先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 。 但: 。
爱: 。 美: 。
句意: 。
7.先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 。 一叶舟: 。
出没: 。
句意: 。
四.问答题(共1小题)
8.《江上渔者》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五.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9.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0.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悲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开头用碧云、 、 、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请你用“ ”画出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的词句。
(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由上片的 转入下片的 。
(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下片中,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真切地表达了相思之苦。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首词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由近及远,由秋景触发情思。
(进阶篇) 5江上渔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小题)
1.下列诗句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是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B.“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的意思是江上来来往往的人不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
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意思是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天的月亮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解答】A.正确;
B.错误,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C.错误,出自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翻译: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故选:A。
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写出了打鱼人的艰辛。
B.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C.《泊船瓜洲》中,诗人借助山、水、春风小船抒发思念家乡的感情。
【解答】A、B正确。
C选项有误,诗人借助三、四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思念家乡的感情。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3.《江上渔者》的作者是 宋 (填朝代)朝时期的 范仲淹 ,字 希文 。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有 《范文正公集》 传世。《江上渔者》这首诗表现了 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
【解答】《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范仲淹,字希文。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范文正公集》。这首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故答案为:
宋 范仲淹 希文《范文正公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4.把诗句补充完整。
江上 往来人 , 但爱 鲈鱼美。
君看 一叶舟 ,出没 风波里 。
【解答】根据诗歌《江上渔者》作答。
故答案为:
往来人 但爱
一叶舟 风波里
5.《江上渔者》﹣﹣“出没”的危险。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
(2)“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 很小 。
(3)读到“出没风波里”这句诗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这样的四字词语: 心惊胆战 、 惊涛骇浪 。
(4)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诗人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
②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是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的真实写照。 √
【解答】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翻译: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一叶舟”突出了打鱼的船很小。
(3)根据诗意写出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象和心理的成语即可。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惊涛骇浪: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4)①诗人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同情。题干错误;
②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渔民疾苦的同情,是诗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的真实写照。正确。
故答案为:
(1)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2)很小;
(3)心惊胆战 惊涛骇浪;
(4)①√;②√。
三.翻译(共2小题)
6.先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往来: 来来往往 。 但: 只 。
爱: 喜欢 。 美: 鲜美 。
句意: 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
【解答】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翻译: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往来:来来往往。但:只。爱:喜欢。美:鲜美。
故答案为:
来来往往 只
喜欢 鲜美
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
7.先写出加点字词的意思,再写出句意。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 你 。 一叶舟: 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
出没: 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看不见 。
句意: 你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
【解答】出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翻译:你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看不见。
故答案为:
你 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若隐若现,一会儿看得见,一会看不见
你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四.问答题(共1小题)
8.《江上渔者》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
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解答】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牵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风波”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故答案为: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
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五.古诗词赏析(共2小题)
9.课内阅读。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解答】(1)考查了诗歌的表现手法。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可知。这首诗通过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和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这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考查了诗歌内容的理解。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可知。这首诗写了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通过这两个场景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考查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感悟。结合诗句意思的理解可知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写照。
故答案为:
(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
(2)江上往来的客人欢快地品尝鲈鱼的画面和江上渔者冒着风浪捕鱼的场景。
反映了劳动者的艰辛,体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3)对渔人疾苦的同情。
10.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悲肠,化作相思泪。
(1)词的开头用碧云、 黄叶 、 寒波 、 翠烟 ,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请你用“ ”画出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的词句。
(3)“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承上启下 ,由上片的 写景 转入下片的 抒情 。
(4)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项是 B
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的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下片中,词人通过对梦境的描写,真切地表达了相思之苦。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首词描写视角颇具匠心:从高到低、由近及远,由秋景触发情思。
【解答】(1)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词的开头用碧云、黄叶、寒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2)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阅读诗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可知,这几句诗是将“天”“地”“水”三种景象融为一体的词句。
(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上片的写景转入下片的抒情。
(4)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可知,下片写诗人夜间因思旅愁而不能入睡,并没有对梦境进行描写。故B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
(1)黄叶 寒波 翠烟;
(2)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3)承上启下 写景 抒情;
(4)B。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9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达标测试,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探究性学习,古诗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采薇(节选)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1 采薇(节选)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在横线上,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诗句,佳句赏析,朗读古诗《采薇》,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 江上渔者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5 江上渔者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选择正确的读音填空,品读诗句,完成练习,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根据诗意写诗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