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3920664/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展开
考点总结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
概念: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有性生殖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产生的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强的生存力和变异性。
2.无性生殖
概念: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特点: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具有变异少、繁殖快的特点。
优点:迅速扩大优良品种的繁殖量;保持优良遗传特的一致性。
植物无性生殖现象:①用叶繁殖,如椒草的叶片长成植物体;②用茎繁殖,马铃薯块茎发芽、移栽长成新植物体;③用根繁殖,甘薯的根长成新植物体。
3.无性生殖的方式
(1)嫁接
图示:
方法:把一株植物体的⑤芽或⑥枝(接穗),接到另一株植物体(⑦砧木)上,如桃、苹果等。
成功关键:接穗和砧木的⑧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注意】嫁接后接穗还保持原有植物的性状,与砧木无关。如把苹果枝条嫁接到梨树上,接穗上结出的果实还是苹果。
(2)扦插
选材:一般选用带有芽的薄荷、紫背天葵、杨、柳、葡萄、月季、菊等植物。
材料处理:茎段长度15~20厘米,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
判断成活标准:下面生出新根,上面长出新叶,即为成活。
(3)组织培养
概念: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生物技术。
过程:外植体→形成愈伤组织→分化成丛芽→试管苗生根。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的发育过程
过程:家蚕的一生要经过①(受精)卵→②幼虫→③蛹→④成虫四个时期。
(2)变态发育
概念: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注意】家蚕幼虫期吐丝结茧。养蚕可获得蚕丝,若要提高蚕丝的产量,应该延长家蚕发育的幼虫期。
2.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
概念: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举例:菜粉蝶、蝇、蚊、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
概念: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举例:蟋蟀、蝼蛄、蝗虫等。
【注意】蝗虫属于农业害虫,其成虫以禾本科植物的茎、叶为食,食量大,危害大。蝗虫的若虫没有翅,只能爬行和跳跃,活动范围较小,所以消灭蝗虫的最佳时期是若虫期。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时间:“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青蛙的繁殖季节是①春末夏初。
求偶:雄蛙口角有一对②鸣囊,它鸣叫以③招引雌蛙,属于求偶(繁殖)行为。
抱对:雌雄蛙抱对,以促进雌雄蛙同时将④卵细胞和⑤精子排入水中,提高了受精率,属于⑥体外受精。
受精:青蛙的卵和精子在⑦水中完成受精形成⑧受精卵。
【注意】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但雌蛙产的是卵细胞,不是受精卵。
发育过程:⑨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特征: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2.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
常见的两栖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生殖和发育特点: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②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地生活。
环境影响:畸形蛙的出现可能是水污染造成的。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
鸡卵的结构图示:
功 能:①是卵壳,具有保护和透气的作用;
②是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
③是气室,贮存空气;
④是卵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和营养物质;
⑤是胚盘,内含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⑥是卵黄,是主要的营养部分;
⑦是系带,固定卵黄;
⑧是卵黄膜,保护卵黄。
2.鸟卵适于鸟类在陆地上繁殖后代的特点
特点:①鸟卵可贮存丰富的营养物质供胚胎发育需要;②有卵壳、卵壳膜的保护,能减少水分的丢失。
第五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
概念:亲子间的相似性。
举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等。
(2)变异
概念: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举例:“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2.生物的性状
(1)性状
概念: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相对性状
概念: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举例:豌豆的圆粒与皱粒;家兔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转基因超级鼠的培育
图示:
过程:选取①核未融合的小鼠的受精卵,用显微注射器将大鼠②生长激素基因注射到其中,再将该受精卵注入小鼠的③输卵管中,该受精卵发育成④转基因超级鼠。
被研究的性状:⑤鼠的个体大小。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⑥大鼠生长激素基因。
结论:⑦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基因。②后代具有双亲的基因是遗传现象的基础;后代与亲代的基因不完全相同,是变异现象产生的原因。
(2)转基因生物
概念: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生物叫作转基因生物。
性状表达的特点: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第六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DNA和染色体
(1)性状的遗传
实质: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桥梁: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子代由亲代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因此,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DNA和染色体
DNA分子:DNA分子主要存在于④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
基因:基因是⑤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⑥DNA分子和⑦蛋白质分子构成,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⑧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存在特点: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⑨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⑩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如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含有数万对基因,决定着人体可遗传的性状。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1)体细胞和生殖细胞
体细胞:构成生物体的绝大多数细胞(除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由父方的体细胞产生的精子;由母方的体细胞产生的卵细胞。
(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传递过程:生殖过程中,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都要减少一半,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子代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因此,后代就具有了与父母双方相似的性状。
第七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1)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
(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实验材料: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
传粉方式:人工授粉。
研究对象:相对性状的遗传。
过程及现象(见下图):
解释现象:(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高茎是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2)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若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d,则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用DD、Dd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用dd表示;(3)成对基因,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隐性基因并没有受显性基因的影响,还会遗传下去。
(1)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时,子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如豌豆种皮颜色的遗传:灰色×白色→子一代全为灰色,则灰色为显性性状,白色为隐性性状。
(2)两个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则分离出来的那个性状为隐性性状。如:灰色×灰色→灰色、白色,则白色为隐性性状,灰色为显性性状。
(3)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其基因组成必为纯合的隐性基因,而子代基因又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由此可推知父母的基因组成,这是常用的解题突破口。
2.禁止近亲结婚
近亲: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遗传病种类:白化病、红绿色盲、苯丙酮尿症等。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隐性遗传病,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产生隐形纯合的机会增加,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大。
第八节 人的性别遗传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性染色体概念: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
男女性染色体的区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较长的一条为X染色体,较短的一条为Y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与男性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性别决定遗传图示:
图示解读:从图中可以看出,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即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只产生一种卵细胞,即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两种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
第九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的变异
(1)变异的普遍性
概念:生物体性状的差异都于生物的变异。生物的相对性状也是通过变异产生的。
判定生物变异的方法:先看是否为同种生物,再看性状是否表现在亲子间或子代个体之间,三看是否为相对性状。
(2)探究一种变异现象(以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变异为例)
数量要求:为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准确度和可信度,样品数量应尽量多一些,最好不少于30枚。为减少人为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取样时应做到随机取样。
测量要求:用卡尺和三角尺或直尺测量果实的长轴的长短,以毫米为单位,四舍五入。
数据处理: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3)变异的类型及原因
可遗传的变异:由体内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能遗传给下一代。
不可遗传的变异:由环境引起的,体内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给下一代。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人工选择: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产奶量高的奶牛,让其繁殖后代,这样经过不断地进行选择、繁育,就培育出高产奶牛。
杂交育种:如高产不抗倒伏小麦与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高产基因与抗倒伏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诱变育种:如普通甜椒的种子在太空漫游后播种,经过选择,培育成太空椒。
第十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
1.研究生命起的主要方法——科学推测
要求:科学的推测需要一定的证据做基础,凭空想象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资料分析
(1)资料一:原始地球概况
①原始地球:地球大约形成于46亿年前,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②原始大气
来: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2)资料二:证明生命起的模拟实验
米勒的模拟实验装置:
原料:①甲烷、氨、氢气、水蒸气。
条件:②火花放电(模拟③闪电)。
产物:④多种氨基酸(冷凝器模拟地球温度下降,含有机物的溶液模拟⑤_原始海洋)。
实验结果及推测:米勒分析获得的液体时,发现其中含有构成蛋白质的多种⑥氨基酸。在原始地球的环境条件下,原始地球上尽管没有形成⑦原始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⑧有机物(如氨基酸)。
(3)资料三:“宇生说”
推测:有些科学家认为,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星球或星际尘埃。
3.生命起的“海洋化学起说”
内容:“海洋化学起说”认为从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的出现这一漫长的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第十一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1)地层中的化石
概念:生物的①遗体、②遗物或③生活痕迹,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
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④越复杂、⑤越高等,以⑥陆生生物居多;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⑦越简单、⑧越低等,以⑨水生生物居多。
(2)细胞色素c与生物进化
规律:生物间组成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的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反之,亲缘关系越近。
(3)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方法——比较法
概念: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1)植物进化历程
(2)动物进化历程
无脊椎动物:原始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第十二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生物进化的原因
内因: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外因: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
桦尺蛾的体色变化:英国曼彻斯特两种桦尺蛾的数量前后发生了变化,这个实例说明了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环境的改变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必须不断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殖、进化。
2.保护色
概念: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3.自然选择学说
(1)创始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2)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
(3)内容
过度繁殖:自然界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生存斗争: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获取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从适应环境的角度看,可遗传的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适者生存: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考点突破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用块茎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B.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毛毛虫”处于发育过程中的幼虫阶段
C.蝌蚪是由雌蛙将受精卵产在水中发育而来
D.鸡卵中的卵黄将发育成雏鸡
2.关于家蚕生殖和发育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蚕吐丝结茧;②幼虫;③受精卵;④雌雄蚕蛾交尾;⑤蚁蚕;⑥蚕蛹。
A.③⑥⑤②①④ B.③②⑤①⑥④
C.⑤②④①⑥③ D.③⑤②①⑥④
3.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殖方式不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螅的出芽生殖是有性生殖
B.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
C.柳树只能通过扦插繁殖后代
D.用带芽的马铃薯块茎繁殖是出芽生殖
4.用基因型为rr的枝条作接穗,成功嫁接到基因为RR的砧木上,在正常情况下,该枝条上结出了果实,判断果实的基因型正确的是( )
A.RR B.rr C.Rr D.RR和rr
5.如图是昆虫的两种变态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图甲昆虫的发育与蝉相同
B.图乙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C.图乙A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D.两种昆虫的发育都经过蛹期
6.目前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正在减少,原因不包括( )
A.水域面积缩小 B.水环境遭到污染
C.其天敌的数量的增加 D.人类的乱捕滥杀
7.“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鸣叫的行为及蛙的发育过程分别是( )
A.繁殖行为、变态发育
B.繁殖行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C.攻击行为、完全变态发育
D.防御行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8.在观察鸡蛋结构中,小明发现卵黄上有个小白点,两端各有一条白色的带,它们分别是( )
A.卵白、细胞核 B.卵细胞、卵白
C.胚盘、系带 D.卵细胞、系带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鸟都有求偶、交配和产卵的行为
B.鸟类产的卵就是一个卵细胞
C.母鸡产的所有卵都可以孵化出小鸡
D.家鸽的幼鸟在孵出后就会行走,觅食
10.关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说法中,不准确的是( )
A.草莓的压条可以培育新品种
B.蜻蜓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C.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D.兔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
二.解答题(共2小题)
1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等原因,蝗虫大量繁殖。蝗虫之间受到触碰的刺激会释放一种聚集信息素,吸引更多的蝗虫加入形成蝗群,蝗群所到之处,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尽,给多个国家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后经科学家研究,微孢子虫是一种寄生虫,会使蝗虫得病,从而抑制蝗虫聚集信息素的释放,达到控制蝗群的数量。“幼稚激素酯酶”是一种天然激素,它能穿过蝗虫幼虫的“皮”感染幼虫,使蝗虫永处于幼虫阶段,可有效预防蝗灾。
材料二:我国现有金丝猴、长臂猿、朱鸭、珙桐、水杉等珍稀动植物,经过有效的保护,生物的数量有所增长。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业原料。因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1)蝗虫的发育方式属于 ,材料一中蝗虫的“皮”是指具有保护作用的 ,蝗灾的蔓延主要发生在蝗虫发育阶段的 期。
(2)据材料一发现,寄生在蝗虫体内的微孢子虫,可通过干扰蝗虫间的 ,实现对蝗灾的抑制。
(3)材料一中“玉米、小麦、芦苇等植物被啃食尽”,体现了蝗虫惊人的取食行为,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判断,此行为属于 行为。
(4)材料二体现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中 的多样性,其实质是 多样性。从资料中告诉我们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那么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这种状态。从资料中得到启发,作为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呢? 。
12.如图是与生殖发育有关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图表示 的发育过程,其中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是 (填编号),图A与图B两种发育过程最大的区别是 。若图B表示的是一种害虫,则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时期是 。
(2)C图中2被称为胎儿的生命线,它的生物学名称是 ,子宫内的胎儿通过2和 (填名称)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的性别决定于 。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专题1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专题1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专题1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山东专用专题11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17人体健康: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17人体健康,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17人体健康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江苏专用专题17人体健康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8健康地生活: 这是一份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8健康地生活,文件包含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8健康地生活解析版docx、备战2023生物新中考二轮复习考点精讲精练广东专用专题18健康地生活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