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389987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学同步单元AB卷(2019人教版必修1)
展开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分析下表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序号 | 操作 | 现象 |
1 | 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常温 | 氧气泡少 |
2 | 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FeCl3溶液 | 氧气泡较多 |
3 | 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最多 |
4 | 质量分数20%过氧化氢+煮沸后冷却的鲜肝提取液 | 氧气泡少 |
A.该实验中pH为无关变量
B.2号和3号对照,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C.3号和4号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D.该实验能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专一性
2.如图表示有酶催化和无酶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Ⅰ曲线表示酶促反应过程
B.(a-d)的值表示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a-b)的值表示酶催化时降低的活化能
D.曲线Ⅰ、Ⅱ表示的反应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相同
3.下列有关酶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宜选用淀粉酶
B.若用淀粉和蔗糖来验证淀粉酶的专一性,可用碘液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C.若用淀粉和淀粉酶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可用斐林试剂来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
D.验证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时,可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FeCl3溶液作为对照组
4.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将过氧化氢酶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活性,自变量有温度、时间
B.从图中可以得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温度为25 ℃
C.20~80 min,40 ℃下过氧化氢酶活性减小最显著
D.温度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原理相同
5.如图1为ATP的结构简图,图2为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的A与ATP中的“A”为同一种物质,b、c为高能磷酸键
B.图2中反应向右进行时,图1中的c断裂并释放能量
C.酶1和酶2的作用机理都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的高效性
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苯和乙醇的跨膜运输都不需要消耗ATP
B.ATP中的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结合而成
C.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D.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为吸能反应,此反应会伴随细胞中ADP含量减少
7.如图为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代谢过程简图,①~③是生化反应过程,甲~丁代表相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③过程都伴有ATP的生成
B.甲、乙、丙、丁表示的物质各不相同
C.①、②过程均有乙生成,但催化①、②过程的酶不同
D.图示生理过程既能发生在真核生物的细胞中,也能发生在原核生物的细胞中
8.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类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用酵母菌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为兼性厌氧型生物
B.甲装置加入油脂的作用是隔绝空气,属于对照组
C.乙装置中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
D.两装置均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替换澄清石灰水
9.下图表示某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CO2释放和O2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2~24 h期间,细胞呼吸的主要方式是有氧呼吸
B.曲线相交时,有氧呼吸速率与无氧呼吸速率相等
C.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相对不变
D.胚根长出后,萌发种子的有氧呼吸速率明显升高
10.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类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
A.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红色液滴均不动,则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11.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
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发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12.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要穿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
13.如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中氧的转移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H2OO2H2OCO2C3(CH2O)
A.过程①②④都有ATP生成
B.过程②⑤所需NADPH全部来源于①
C.过程①③⑤都需在生物膜上进行
D.过程②③可相互提供物质
14.下图为植物细胞代谢的部分过程简图,①~⑦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植物缺Mg,则首先会受到显著影响的是③
B.②的进行与⑤⑥密切相关
C.蓝藻细胞中④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叶肉细胞③中O2的产生量小于⑥中O2的吸收量,则该细胞内有机物的总量将减少
15.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菠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只与暗反应有关
B.此实验中CO2浓度是无关变量,各组间需保持一致和稳定
C.温度为40 ℃,光照为1 500 lx条件下菠菜光合速率为6
D.菠菜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低于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16.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不考虑酸碱对淀粉水解的影响),某同学具体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的唾液1 mL。
②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的淀粉液2 mL,
③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3 mL。使各试管中的pH依次稳定在5.60、6.20、6.80、7.40、8.00。
④将1~5号试管均放入37 ℃温水中恒温水浴。
⑤反应过程中,每隔1 min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如表所示:
项目 | 1 | 2 | 3 | 4 | 5 |
pH | 5.60 | 6.20 | 6.80 | 7.40 | 8.00 |
颜色 | ++ | + | 橙黄色 | + | ++ |
注:“+”表示蓝色程度。
(1)实验设计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选择37 ℃恒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速率过快,应当对唾液进行怎样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的操作中有一处错误,请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将某种微生物放在含等量葡萄糖溶液的4支试管中培养,通入不同浓度的O2后,在同一时刻测得其产生的CO2与酒精的量如下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O2浓度 | a | b | c | d |
CO2 | 9 | 12.5 | 15 | 30 |
酒精 | 9 | 6.5 | x | 0 |
(1)该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O2浓度为c时,如何鉴定该微生物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当O2浓度为c时,有2/3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则产生的酒精的量是__________。
(4)该微生物在进行无氧呼吸时,不能产生乳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是某小组在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所遇到的问题,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层析液中,它们被分离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滤纸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在研钵中,加入二氧化硅后,迅速研磨成糊状,发现糊状的研磨液呈现浅绿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为防止挥发性物质大量挥发,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生物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分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 “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所示,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绿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嫩黄叶组的滤纸条是__________(填字母),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 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____(填序号)。
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