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精品学案设计
展开八年语文“五环阅读”导学 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
课题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课型 | 自读课 | 课时 | 2课时 | 设计者 |
|
学习目标 |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2.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品味作品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3.感受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 | ||||||
重点 | 梳理文章的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 | ||||||
难点 | 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品味作品的语言 | ||||||
学 习 过 程 | 个性补改 | ||||||
【环节一】赏读入境、夯实基础 一、导入活动,激趣引思 欣赏了丽江的图片,大家都会觉得丽江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它在阿来诗一般的的文字里变得温柔,变得婉约。或许你从未亲眼去看过,但是当你读了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只怕它要常入你的梦中了。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此文,了解丽江。 第一课时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阿来,1959年生于( ),( )族诗人、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 )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最年轻得奖者(41岁)及首位得奖藏族作家。2018年,作品( )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 )、( )的双冠王。 (二)写作背景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应允写一篇“(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但如何着手,阿来心下茫然,他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精髓是水!从玉龙雪山上的冰雪,到黑龙潭这些水体,乃至古城中淙淙流淌的河水,水是丽江之美的载体和精魄。”最终,阿来匠心独运,以( )这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这篇美文。 (三)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 (四)资料链接——丽江: 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最具纳西族风格的古代城镇。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16米,全城面积达3.8 平方公里。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兼有水乡之容、山城之貌。作为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20城市,它的建筑融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自具纳西族独特风采。丽江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轻盈( ) 喧哗( ) 驿道( ) 奔流( ) 草甸( ) 矗立( ) 目眩( ) 闸口( ) 徘徊( ) 翡翠( ) 砚池( ) 蘸到( ) 眺望( ) 流淌( ) 擦拭( ) 硕大( ) 掺入( ) 渠水( ) 咕咚( )老柏树( )苍劲( )
喧哗: 矗立: 徘徊: 漫溢: 苍劲: 硕大: 依止: 目眩神迷: 五彩斑斓: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追随一滴水的游踪(所至) 1.“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一滴水有哪些经历,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2.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写作顺序。
3.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网]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抄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课外查阅“丽江”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环节二】悟读品味、理解内容 一、跟着水滴感受美(所见) 1.课文题目是“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什么作者先从“我”是一片雪写起?
2.作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光呢?
3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建筑呢?这些建筑有何特点?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阅读第13段,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5.除了第13段,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介绍了丽江的民俗?其中又体现了纳西族人怎样的特点?
【环节三】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了
2.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和“美丽”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6.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7.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环节四】研读展示、探究写法 1.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都表现祖国的美好河山,但阅读后的感受却完全不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环节五】美读运用、实践练笔 本文的语言具有诗性的美感,有的优美,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富有节奏感…… 活动要求:请你找出你喜欢句子,稍加改动,把它改写成一首小诗,并且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写几句赏析的话。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经过,展示了丽江优美怡人的景色、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喧哗(xuān) 融化(lóng) 目眩神迷(xuàn) B.驿道(yì) 犹豫(yù) 五彩斑斓(lán) C.矗立(chù) 远眺(tiào) 徘徊不前(huí) D.蘸水(zhàn) 硕大(shuò) 无病呻吟(yǐn) 2.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 同一座古城。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 。 (3)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 在蓝天下面。 A.通过 热闹 矗立 B.穿越 热闹 耸立 C.穿越 喧哗 矗立 D.通过 喧哗 耸立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 B.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C.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 D.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布置作业: 1.学习本文独特的构思,仿照课文的写法,结合本地景物,写一篇简短的游记。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
|
《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
二、预习与交流
(一)文学常识:
四川省马尔康市,藏《尘埃落定》《蘑菇圈》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三)写作背景
“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一滴水
(三)文体知识——游记三要素:所见、所至、所感
三、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消除文字隔膜。
1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轻盈( yínɡ ) 喧哗( xuān ) 驿道( yì ) 奔流(bēn ) 草甸( diàn )
矗立(chù)目眩(xuàn) 闸口(zhá ) 徘徊( pái huái ) 翡翠(fěi )
砚池( yàn ) 蘸到( zhàn )眺望(tiào ) 流淌( tǎnɡ ) 擦拭( shì ) 硕大(shuò ) 掺入( chān ) 渠水( qú ) 咕咚(ɡū dōnɡ )
老柏树( bǎi )苍劲(jìng )
2.解释下列词语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喧嚷。
矗立:高耸地立着。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
漫溢:指水满向外流。
苍劲:指(树木、诗文、字画、歌声等)苍老挺拔。
硕大:高大,肥大,巨大。
依止:依托,依附。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色彩繁多亮丽。
四、
1.“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一滴水有哪些经历,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出来。
明确:古代:玉龙雪山——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
现代:黑龙潭——四方街——中河——小桥——店铺——浇花人的大壶——纳西人院子兰花上——壶——中河--果园和田地--金沙江
2.速读课文,理清本文的时空线索、写作顺序。
明确:空间: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平地起伏,接近一般游人的视角。
时间: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历史。(1—5)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描写现在的丽江。(6—16)
写作顺序:(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
3.文章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妙在何处?网]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标题点明了文章的内容与地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堂小结:
一滴水的游踪:以雪的形式落在玉龙雪山顶,变成冰,沉睡多年——融化成水,沿瀑布扑向山下,沿途看到很多自然美景——经过丽江坝,看见了纳西族人们筑起的四方街——跌进落水洞,睡了几百年——被亮光惊醒,发现丽江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城前,被水车扬到高处,欣赏到古城的美丽——回到玉河,跌进中河——穿行在古城,感受着古城的别样风情——被浇花人带到院子浇花,看游客的快乐——回到水流中,欣赏古城夜色——出了古城,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
第二课时
一、1.课文题目是“一滴水经过丽江”为什么作者先从“我”是一片雪写起?
作者这样写可以引起玉龙雪山。玉龙雪山是丽江城境内著名的景点,作者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来介绍丽江古城,以玉河、街道为线条,以四方街为框架,构成一副丽江古城特有的风景画。整个画面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景致分明,很有层次感。
2.作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光呢?
(1)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做杜鹃,叫做山茶。(3段)
(2)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7段)
(3)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10段)
(4)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12段)
(5)黄昏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14段)
(6)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15段)
小结:风景美:“硕大的银盘”丽江古城是画面的中心,玉龙雪山是画面背景;上有蓝天,中有冰川,下有村庄草甸。这幅图画远近相衬,高低相宜,景致分明,层次感强。充盈整个画面的是绿色: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点缀着红色的杜鹃、山茶、角砾岩街道和潭边的亭台楼阁,白色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光……这幅画色彩饱满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3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为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建筑呢?这些建筑有何特点?
四方街、木府:“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街道:五花石的街道,“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洗净了街道”“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房屋: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水车:“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小桥:一道又一道小桥。
建筑特点: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富有地域特色,成为丽江的城市名片。
小结:建筑美:丽江古城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城市,城里的建筑独具鲜明地域特色。无论是奇特非凡的木府建筑,还是依山势水流而建的石头街道,无论是形式各异的小桥,还是缓缓转动的风车,都显现出丽江古城的建筑美。
这里的街道,依山势而建,顺水流而设,开闸放水,以水洗尽街道,地域特色明显。这里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这里的小桥,历史悠久、数量大、形式多。
4.丽江不只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丽江的民俗民风更美。阅读第13段,一滴水被带进纳西族人的院子,通过所见所闻,你觉得纳西族人有哪些特点?
①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
浇花时平和、悠然——浇花民俗图
②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
闲话中恬静、和谐——休闲民俗图
③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交谈中热情、融洽——宾主交流民俗图
5.除了第13段,课文中还有那些语句介绍了丽江的民俗?其中又体现了纳西族人怎样的特点?
①在山下,马帮在驿道来往。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热爱生活,勤劳——劳作民俗图
②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热闹,快乐,勤奋——市井民俗图
③“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看纳西古城的四方街,看玉龙雪山”,“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做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热闹,愉悦——游客畅游民俗图
小结:民俗美:驿道上来往的马帮;小山前建城的木匠石匠;草甸上放牧的牧童;街道中敲打银器的银匠;字画店里售卖字画的老板;演奏古代音乐的老者;院子里浇花的市民;楼下正屋里闲话的一家;楼上回廊中眺望远山的游客;住房里相谈甚欢的宾主;风车下摄影留念的游览者;茶楼酒吧尽情欢歌的人们……构成了一幅丰富而和谐的民风民俗图。或热闹或恬静,或欢快或悠然,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教师总结:“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文中所展示的自然风光、古城独特的建筑、淳朴的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传达出热爱丽江、热爱大自然,对美好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环节三】精读积累,赏析语言
1.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下。在高山上,我们沉默了那么久,终于可以敞开喉咙大声喧哗了
明确: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两个“喧哗”强调了一滴水形成是的兴奋、喜悦之情;“扑”字形象地描绘了流水向下猛冲,一泻而下的情形。
2.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和“美丽”在这里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依止”写出了古城的建筑倚靠自然而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特点;“美丽”本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写出了因古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使自然更美丽的特点。
3.“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由整体到局部,写出了“我”目之所及的古城景色,写出了古城依自然特点而建,又给自然增添了美丽,表现了自然和古城和谐依存的美好。
-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用排比句式写一滴水所经之处的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 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
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一滴水”的心理活动表达了作者对巴东文字的喜爱与赞美,希望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保存下来并且传播到世界各地。
6.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用对比、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丽江的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简单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突出了文章主旨。
7.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这个比喻极其巧妙。云南各民族都有使用银饰的习惯,把薄云掠过月亮比作银匠擦拭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画面感强,富有地方特色,极具民族风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环节四】研读展示、探究写法
1.作者将自己比作一滴水,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写这滴水在丽江的旅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丽江水多,水美,使行文生动有趣,有地域特色,吸引读者。
②如童话般奇幻,充满童趣。
③第一人称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2.本文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为游记,都表现祖国的美好河山,但阅读后的感受却完全不同。请从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①两篇文章都是游记,都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祖国河山的美景。不同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表现出藏北高原的壮美,而本文表现的是云南丽江的柔美。而且《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主要描绘的是自然景物,突出自然的庄严神圣,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本文则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情并重,描绘出一幅幅极具民族风情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云南、对祖国的热爱和赞美。
②两篇文章都以游踪为线。本文以一滴水的视角讲述“我”游历丽江的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作者就像一个导游,带着读者在各拉丹冬跋涉,领略雪域高原的壮美神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环节五】美读运用、实践练笔
本文的语言具有诗性的美感,有的优美,有的富有哲理,有的形象生动,有的富有节奏感……
活动要求:请你找出你喜欢句子,稍加改动,把它改写成一首小诗,并且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写几句赏析的话。
1.句子: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第7段)
改写:
在桥上
在堤上
人们说着不同的语言
不同的语言里
丽江,丽江
频频出现
在堤上
在桥上
赏析:本诗长短句夹杂,节奏多变,同时又使用了反复的手法,有音乐的美感,“在桥上,在堤上”的反复,写出了游人丛集,“丽江,丽江”反复之中,是呼唤,也是赞美,从侧面写出了游人对丽江美景的喜爱。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讲述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经过,展示了丽江优美怡人的景色、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课堂检测:1.B 2.C 3.B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一滴水经过丽江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质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优质学案设计,共5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优质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1.介绍白居易,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1,,初读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