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4、《卖炭翁》导学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7075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4、《卖炭翁》导学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7075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八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24、《卖炭翁》导学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87075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优质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语文“五环阅读”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导学案
课题 | 卖炭翁 | 课型 | 阅读 | 课时 | 2课时 | 设计者 |
| |||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熟读成诵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 |||||||||
重点 | 通过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把握诗歌内容,人物形象 | |||||||||
难点 |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 |||||||||
学 习 过 程 | 个性补改 | |||||||||
第一课时
一、预习先知: 1.介绍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是组诗《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 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二、 字词积累: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丈绫( ) 回车叱牛( )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_________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_________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__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_________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_________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_________叱:_________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_________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同“_____”,__________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朗读。 (2)再读古诗,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指名学生再读古诗,师生评价。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4 结合描写他们的具体语句,谈谈这些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 年龄: 职业: 劳动地点: 外貌: 衣着: 心理; 动作描写: 卖炭目的: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
第二课时
一、理解运用
3.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卖炭翁烧炭是如何辛苦?
2.卖炭翁运炭辛苦表现在哪里?
3.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5.诗中写卖炭翁的苦有何用意?
五、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布置作业: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
| |||||||||
学后感悟
|
| |||||||||
《卖炭翁》导学案答案:
一、1.介绍白居易: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刘禹锡
2. 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二、1.xīn bìn niǎn zhé chì líng chì
2.(1)木柴 (2)苍白 (3)谋求 (4)轻快的样子 (5)皇帝的命令 (6)调转 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
3.直 值 价钱
四、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 结合描写他们的具体语句,谈谈这些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苦)
年龄: 翁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终南山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衣着: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官使驱将惜不得
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目的: 身上衣裳口中食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霸)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
第二课时
一、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满面少灰烟火色,两髪苍苍十指黑。
-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1.卖炭翁烧炭是否辛苦?
伐薪: 山高林深 一斧一斧地“伐薪”
烧炭: 一窑一窑地“烧炭” 千余斤
南山中 : 豺狼出没 荒无人烟
2.卖炭翁运炭辛苦表现在哪里?
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铺垫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五、1,。运用对比: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2.陪衬和反衬:
(1)以“两鬓苍苍”和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卖炭翁年迈与劳动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却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2)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而这一切,却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3)“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学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学案,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唐诗三首卖炭翁导学案及答案,共1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