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七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性复习精选精练 北师大版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基础篇)-【挑战满分】七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性复习精选精练(北师大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基础篇)-【挑战满分】七年级数学下册阶段性复习精选精练(北师大版),共18页。
第5章 生活中的轴对称(基础篇)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2年冬奥会将在北京举行,以下历届冬奥会会徽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图形中,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等边三角形 B.正方形
C.含锐角的直角三角形 D.圆
3.如图,在网格图中选择一个格子涂阴影,使得整个图形是以虚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则这个格子内标有的数字是( )
A.1 B.2 C.3 D.4
4.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则的度数是( )
A. B. C. D.
5.某市计划在公路旁修建一个飞机场M,现有如下四种方案,则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的是( )
A. B.
C. D.
6.如图,△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则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C=A′C′ B.BO=B′O C.AA′⊥MN D.ABB′C′
7.如图,直线MN是四边形AMBN的对称轴,P是直线MN上的点,连接AP,BP.下列判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AM=BM B.∠ANM=∠BNM
C.∠MAP=∠MBP D.AP=BN
8.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3cm、6cm,那么第三边长为( )
A.7cm B.13cm C.6cm D.8cm
9.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 cm,BC=10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CD的周长为( )
A.10cm B.12cm C.15cm D.20cm
10.如图,AB∥CD,AP,CP分别平分∠BAC和∠ACD,PE⊥AC于点E,且PE=3cm,则AB与CD之间的距离为( )
A.3 cm B.6 cm C.9 cm D.无法确定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B.有一个内角是60°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斜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
D.等腰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12.如图,将△AOD沿直线l折叠后得到△BO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AO=∠CBO,∠ADO=∠BCO B.直线l垂直平分AB,CD
C.△AOD和△BOC均是等腰三角形 D.AD=BC,OD=OC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度数相等,则此正多边形对称轴条数为______.
14.如图,和关于直线AB对称,和关于直线AC对称,CD与AE交于点F,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15.如图,点关于,的对称点分别是,,分别交,于点,,,则的周长为_____.
16.已知一张三角形纸片(如图甲),其中,.将纸片沿折叠,使点与点重合(如图乙)时,;再将纸片沿折叠,使得点恰好与边上的点重合,折痕为(如图丙),则的周长为____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
17.如图,如图,∠AOB=45º,点M、N分别在射线OA、OB上,MN=7,△OMN的面积为14,P是直线MN上的动点,点P关于OA对称的点为P1,点P关于OB对称点为P2,当点P在直线NM上运动时,∠P1OP2=___°,△OP1P2的面积最小值为___.
18.如图,在△ABC中,,,,点D是BC上一动点(点D与点B不重合),连接AD,作B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E,当点E在直线BC的下方时,连接BE、CE,则CE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BEC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60分)
19.(8分)如图,点A在中,点B、C分别在边OM、ON上.请画出,使的周长最小(请保留作图痕迹).
20.(10分)(1)如图1,直线两侧有两点A,B,在直线上求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作法不限,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知识拓展:如图2,直线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上求一点C,使它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作法不限,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1.(10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D=130°,∠A+∠B=155°,AD=4cm,EF=5cm.
(1)求出AB,EH的长度以及∠G的度数;
(2)连接AE,DH,AE与DH平行吗?为什么?
22.(10分)如图,三角形纸片△ABC,AB=8,BC=6,AC=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折痕为BD(点D在线段AC上且不与A,C重合).
(1)如图①,若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求△ADE的周长;
(2)如图②,若点C落在AB边下方的点E处,记△ADE的周长为L,直接写出L的取值范围 .
23.(10分)如图,在△ABC中,AB=AC,D,E是BC边上的点,连接AD,AE,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D'E,连接D'C,若BD=CD'.
(1)求证:△ABD≌△ACD'.
(2)若∠BAC=100°,求∠DAE的度数.
24.(12分)如图,取一张长方形纸片ABCD,沿AD边上任意一点M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D′、C′的位置,设折痕为MN,D′C′交BC于点E且∠AMD′=α,∠NEC′=β
(1)探究α、β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连接AD′是否存在折叠后△AD′M与△C′EN全等的情况?若存在,请给出证明;若不存在,请直接作否定的回答,不必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分析】
根据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进行分析即可.
解:A、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 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C、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D、不能找到这样的一条直线,使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熟知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逐一判断即可得.
解:A.等边三角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B.正方形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C.含锐角的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D.圆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这时,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3.C
【分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即可得.
解:由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可知,这个格子内标有的数字是3,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熟记定义是解题关键.
4.C
【分析】
利用折叠的特性可得:∠CBD=∠EBD=25°,再利用长方形的性质∠ABC=90°,则∠ABE=90°−∠EBC,结论可得.
解:由折叠可得:∠CBD=∠EBD=25°,
则∠EBC=∠CBD+∠EBD=50°,
∵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
∴∠ABC=90°,
∴∠ABF=90°−∠EBC=40°,故C正确.
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计算,折叠的性质,利用折叠得出:∠CBD=∠EBD是解题的关键.
5.B
【分析】
用对称的性质,通过等线段代换,将所求路线长转化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解:作点A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交直线l于M,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项B机场M到A,B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之和最短.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最短路径的数学问题,这类问题的解答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由于所给条件的不同,解决方法和策略上有所差别.
6.D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解答.
解:∵△ABC与△A′B′C′关于直线MN对称,BB′交MN于点O,
∴AC=A′C′,BO=B′O,AA′⊥MN,但ABB′C′不正确,
故选:D.
【点拨】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轴对称两个图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D
【分析】
根据直线是四边形的对称轴,得到点与点对应,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直线是四边形的对称轴,
,,.
由于和不是对应线段,故不一定等于.
故选:D.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轴对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性质.
8.B
【分析】
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分别为13cm、6cm,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解:当6cm是腰时,因6+6<13,不能组成三角形,应舍去;
当13cm是腰时,6cm、13cm、13cm能够组成三角形.
则第三边应是13cm.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
9.C
【分析】
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AD=BD,故AC+(CD+AD)=AC+BC,由此即可得出结论.
解:∵△ADE由△BDE翻折而成,∴AD=BD.
∵AC=5cm,BC=10cm,∴△ACD的周长=AC+CD+AD=AC+BC=15cm.
故选C.
【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熟知图形翻折不变性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B
【分析】
先过点P作FG⊥AB,可以得到FG⊥CD,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OE=OF=OG,即可求得AB与CD之间的距离.
解:过点P作FG⊥AB.
∵AB∥CD,∴FG⊥CD,∴FG的长度就是AB与CD之间的距离.
∵∠BAC与∠DCA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PE⊥AC于E,
∴PE=PF=PG,∴AB与CD之间的距离等于2•PE=6(cm).
故选B.
【点拨】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作出AB与CD之间的距离是正确解决本题的关键.
11.C
【分析】
此题的考点是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1,根据定义和性质特点分析各选项.
解:A选项说的不够具体;在等腰三角形里,只有顶角的角平分线才是它的对称轴,故错误;
B选项所说“有一个内角的的三角形”可能是各种各样的三角形,不能因此判定是轴对称图形,故错误;
C选项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即为它的对称轴,故正确;
D选项等腰三角形有3条或1条对称轴,故错误.
故选:C.
【点拨】学生要熟练掌握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定义和性质内容判断出正确结论.
12.C
解: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可得:∠DAO=∠CBO,∠ADO=∠BCO,直线l垂直平分AB,CD,AD=BC,OD=OC,
即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3.4
【分析】
利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列出方程,求得多边形的边,再利用正多边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n-2)•180°=360°,
解得n=4.
所以正多边形为正方形,
所以这个正多边形有4条对称轴,
故答案为:4.
【点拨】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也考查的正多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
14.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出角的度数,进而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
解:∵△ABC和△ABE关于直线AB对称,△ABC和△ADC关于直线AC对称,
∴∠DCA=∠ACB=18°,∠BAC=∠BAE,
∵∠ABC=32°,
∴∠BAC=180°-18°-32°=130°=∠BAE,
∴∠EAC=360°﹣∠BAC﹣∠BAE=360°﹣130°﹣130°=100°,
∴∠CFE=∠ACD+∠EAC=18°+100°=118°,
故答案为:118°.
【点拨】此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相关角的度数.
15.6
【分析】
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结合三角形周长的性质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解:∵点关于,的对称点分别是,
∴,
∴的周长
故答案为:6.
【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6.
【分析】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BDE≌△ADE,△GEF≌△CEF,进而求得BE=10-a,BG=10-2a,根据C△BFG = BG + BC求解即可.
解:∵将纸片沿DE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
∴△BDE≌△ADE,
∴AE = BE,
∵AB= AC = 10, CE= a,
∴AE= AC–CE=10–a,
∴BE=10-a,
∵再将纸片沿EF折叠,使得点C恰好与BE边上G点重合,折痕为EF,
∴△GEF≌△CEF,
∴GE=CE=a,GF=CF,
∴BG= BE–GE=10–a-a=10-2a,
∵BC= 6,
∴C△BFG = BG + BF + GF
=BG + BF + CF
=BG + BC
=10-2a+6
=16-2a.
故答案为:16-2a.
【点拨】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全等的性质,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7. 90° 8
【分析】
连接OP,过点O作OH⊥NM交NM的延长线于H.首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OH,再证明△OP1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P最小时,△OP1P2的面积最小.
解:连接OP,过点O作OH⊥NM交NM的延长线于H.
∵S△OMN= •MN•OH=14,MN=7,
∴OH=4,
∵点P关于OA对称的点为P1,点P关于OB对称点为P2,
∴∠AOP=∠AOP1,∠POB=∠P2OB,OP=OP1=OP2
∵∠AOB=45°,
∴∠P1OP2=2(∠POA+∠POB)=90°,
∴△OP1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OP=OP1最小时,△OP1P2的面积最小,
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OP的最小值为4,
∴△OP1P2的面积的最小值=×4×4=8,
故答案为90°;8.
【点拨】本题考查轴对称,三角形的面积,垂线段最短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证明△OP1P2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8. 4
【分析】
利用对称可知E点在以A点为圆心、AE为半径的圆上,即可知CE的长度不超过BC的长度,当E点移动到F点时,使得A、C、F三点共线,此时CF最短;当点E移动到使得AE⊥BC时,A点到BC的距离最短,则E点到BC的距离最大,则此时△BCE的面积最大,设AE交BC于点G点,利用已知的长度即可解答.
解:∵B、E关于AD对称,
∴AE=AB=4,
则可知E点在以A点为圆心、AE为半径的圆上,
如图,
在Rt△ABC中,AB=4,AC=3,则BC=5,
当E点与B点重合时,有CE最长,即为5;
又∵B、E不重合,
∴有,
当E点移动到F点时,使得A、C、F三点共线,此时CF最短,且为CF=AF-AC=4-3=1,
即CE最短为1,
即CE的取值范围为:;
当点E移动到使得AE⊥BC时,A点到BC的距离最短,则E点到BC的距离最大,
则此时△BCE的面积最大,设AE交BC于点G点,
利用面积可知,则可求得AG=2.4,
∵AE=AB=4,
∴EG=4-2.4=1.6,
则△BCE的面积最大值为:,
即△B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4;
故答案为:,4.
【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圆的相关知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利用对称得出E点在以A点为圆心、AE为半径的圆上,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9.见分析
【分析】
分别作出点A关于OM,ON两条射线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的线段与OM,ON的交点即为所确定的点.
解:①分别作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A′,A″;
②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点C,连接AB、AC、BC,则△ABC即为所求.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要求周长最小问题可归结为求线段最短问题,通常是作已知点关于所求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
20.(1)见分析;(2)见分析
【分析】
(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交已知直线于点C即可;
(2)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A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E,连接BE交已知直线于C,由此即可得出答案.
解:(1)连接AB,交已知直线于点C,则该点C即为所求;
(2)作点A关于已知直线的对称点E,连接BE交已知直线于点C,连接AC,BC,则此时C点符合要求.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1);(2),理由见分析
【分析】
(1)先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和已知条件求得的度数,进而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得AB,EH的长度以及∠G的度数;
(2)根据对称的性质可知,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的两点连成的线段,则,进而根据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即可进行判断.
解:(1)四边形ABCD中,∠D=130°,∠A+∠B=155°,
∵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AD=4cm,EF=5cm.
,,
(2)连接AE,DH,则
已知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EFGH关于直线MN对称,的对称点分别为,
则.
【点拨】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四边形内角和,掌握轴对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2.(1)7;(2)7<L<10.
【分析】
(1)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E=CD,BE=BC,再求出AE=2,AD+DE=AC=5,然后由三角形的周长公式计算即可;
(2)由翻折变换的性质可得CE=CD,BE=BC,再求出AE=2,AD+DE=AC=5,然后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求出2<AE<5,即可求解.
解:(1)∵折叠△ABC,顶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
∴DE=DC,BE=BC=6,
∴AE=AB-BE=8-6=2,
∵AD+DE=AD+CD=AC=5,
∴△AED的周长=AD+DE+AE=5+2=7;
(2)∵折叠△ABC,顶点C落在AB边下方的点E处,
∴DE=DC,BE=BC=6,
在△ADE中,AD+DE=AD+CD=AC=5,AE<AD+DE,
即AE<5.
在△ABE中,AE>AB-BE,
即AE>2.
∴2<AE<5,
∴2+AD+DE<AE+AD+DE<5+AD+DE,
即2+5<L<5+5,
即7<L<10,
故答案为:7<L<10.
【点拨】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三角形周长的计算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熟练掌握翻折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3.(1)见分析;(2).
【分析】
(1)由对称得到,再证明 即可;
(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C==100°,最后根据对称图形的性质解题即可.
解:(1)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
在△ABD与中,
(2)
,∠BAC==100°,
以△ADE的边AE所在直线为对称轴作△ADE的轴对称图形△A,
∠DAE.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24.(1)、α+β=90°;(2)、点D′与点B重合时,△AD′M与△C′EN全等;证明过程见分析.
解:(1)、α+β=90°.如图1,延长MD′交BC于点F.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M D′=∠MFE=α.然后根据折叠的性质推知:∠MFE+∠D′EF=90°,∠D′EF=∠NEC′,故α+β=90°;(2)、当点D′与点B重合时,△AD′M与△C′EN全等.如图2,此时,B、E、D′三点重合.利用折叠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HL证得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试题解析:(1)、α+β=90°.理由如下:
如图1,延长MD′交BC于点F.∵AD∥BC, ∴∠AM D′=∠MFE=α.
又∠MD′E=∠D=90°,∠FD′E=90°,∴∠MFE+∠D′EF=90°,∠D′EF=∠NEC′, 故α+β=90°;
(2)、当点D′与点B重合时,△AD′M与△C′EN全等.
如图2,此时,B、E、D′三点重合.∵由折叠可知,∠1=∠2,∴∠C′=∠C=∠A=90°,C′E=CD.
∵AD∥BC,∠2=∠3, 得∠1=∠3,即D′M=EN. 又AD′=DC, ∴AD′=C′E,
∴在Rt△AD′M与Rt△C′EN中,,故Rt△AD′M≌Rt△C′EN(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