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778453/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
展开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等,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史记·苏秦列传》
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分工、工商业繁荣
出现个体劳动、个体经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形成新兴地主、自耕农阶级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土地制度的变革井田制——私有制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革贵族和奴隶 地主和农民
王畿变小,核心力量缩水。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祝聃射王中肩,王亦能军。——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事实上争霸作战的胜负,对上述大国的国力并没有太大影响。无用论晋、楚都无法给对方以致命打击,它们之间并非进行占领决战,而主要是为争夺中间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而战。战胜者就可以逼迫诸侯和周王室承认自己为霸主,勒令小国向自己纳贡。小国国君要不时亲赴霸主国朝见,小国间发生纠纷也要提交霸主国评判。”
目的:为争夺中间地带 和控制弱小国家而战。
西汉学者刘向概括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说: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书录》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的崩溃
►变化:(1)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形成区域强国;(2)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3)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消失了;►变化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下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四夷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发展。
仔细观察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两幅地图,找出二者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
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小农经济产生、发展。王室衰微、礼崩乐坏、争霸、兼并(旧制度的崩溃)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燔诗书而明法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第一次变法(BC356)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第二次变法(BC350)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有道之国,务在弱民。——《商君书·弱民》
十年:行法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秦俗日败。……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秦人富强,天子致胙於孝公,诸侯毕贺。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二十年: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前338年)百年:长平之战,坑赵卒四十万。 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前260年) 灭周,迁九鼎于咸阳(前256年)百三十年:六王毕,四海一(前221年)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百五十年: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前206年)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如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汉书·艺文志》
经济大发展:私有制的确立政治大动荡:旧制度的崩溃思想大解放:士阶层的崛起
“孝为仁之本”“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曰:恭、宽、信、敏、惠。”“以孝治天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仪制度,但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政治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民贵君轻”(民本思想)伦理观:“性本善”。
政治思想:施行“仁义”和“王道”(法后王);“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用”。伦理观:“性本恶”朴素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
主张: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大宗师》
思想主张:齐物---逍遥----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无为而治。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来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权术御臣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他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唐朝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中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族群、文化、国家政权,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滋生发展。
大禹治水划“九州”“五服”
《诗经·商颂》战国《尚书·禹贡》
1.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张,在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演示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思考商鞅变法的特点,商鞅变法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春秋争霸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2课,礼崩乐坏,政治动荡,战争频仍,经济发展,如何应对,破旧立新秩序重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