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展开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选择题
1.实际节约用电15%这句话中的单位“1”的量是( )。
A.节约的用电量 B.实际用电量 C.计划用电量
2.图中,图2是图1的展开图,“?”代表的是( )号面。
A.6 B.4 C.3 D.2
3.下面( )图可以表示算式的意义。
A. B.
C. D.
4.一根绳子,减去,还剩下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正确列式是( )。
A. B. C. D.
5.一批新绿植按2∶3∶5或按1∶5∶6分给甲、乙、丙三家商铺,在这次分配中( )店分得的数量不变。
A.甲 B.乙 C.丙 D.无法确定
6.如图,将长、宽、高是3厘米、2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挖去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表面积和原来相比( )。
A.增加2平方厘米 B.不变 C.减少2平方厘米 D.无法确定
7.王阿姨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一共用去1080元。已知1张餐桌的价钱是1把椅子的3倍,1张餐桌( )元。
A.120 B.240 C.360 D.720
8.“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常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它的比值约等于( )。
A.0.518 B.0.618 C.0.718 D.0.818
二、填空题
9.=( )÷8=75%。
10.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54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它的高是( )分米。
11.某超市搞年终促销活动,原价36元的菲力牛排,现可优惠14.40元,相当于打了( )折。
12.李叔叔把960毫升果汁倒入6个同样的小杯和2个同样的大杯,正好都倒满。已知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的容量是( )毫升,大杯的容量是( )毫升。
13.电影画面是由许多连续拍摄的照片以每张秒的速度连续播放的,半秒可以播放( )张照片。
14.果园里有180棵梨树和450棵桃树。梨树与桃树棵数的比是( ),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梨树比桃树少。
15.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之和为3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为2∶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 )厘米。
16.将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先按照①的方式放置,再将这两张长方形纸条分别向左、右方向平移至②的位置,则每张长方形纸条的长是( )厘米。
17.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如果高减少2厘米,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4平方厘米。现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
18.用一根长米的绸带正好做了6朵绸花,平均每朵绸花用了这根绸带的。照这样计算,做30朵绸花要用这种绸带( )米。
三、作图题
19.(1)画一个长方形,宽是6厘米,长比宽多。(每个小正方形边长1厘米)
(2)把下边的正方形按面积比2∶5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
四、计算题
20.直接写出得数。
21.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
22.解方程。
1-=
五、解答题
23.一根米长的绳子,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米。这根绳子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24.甲、乙两车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慢20千米,两车的速度比是7∶9,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5.有一张边长为12分米的正方形铁皮,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做成一个高2分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水箱,这个水箱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6.张叔叔每月收入8000元,按个人所得税规定,每月收入扣除5000元免缴税后,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张叔叔每月实际收入多少元?
27.苏果超市里的一袋薯片比一盒饼干便宜4元,李明的妈妈在超市买了8袋薯片和12盒饼干,一共花去了268元。一盒饼干多少元?
28.六年级三个班参加“科学防疫,从我做起”作品征集活动,根据以下信息解决问题。
①六(1)班提交的作品占总件数的45%。
②六(2)班提交了24件作品。
③六(2)班与六(3)班提交作品件数的比是6∶5。
④六(1)班与六(2)班提交作品件数正好是总件数的。
(1)六(3)班提交了多少件作品?
(2)六(1)班提交了多少件作品?
参考答案:
1.C
【分析】实际节约用电15%是以计划用电量为单位“1”,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1-15%,据此分析。
【详解】实际节约用电15%这句话中的单位“1”的量是计划用电量。
故答案为:C
【点睛】主要考虑两个量之间单位“1”的确定:找含有分率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如:比、相当于、等于、是、占……
2.B
【分析】根据正方体展开图可知,与数字5和1相邻的面的数字是2和4;又2在5和1的上面,4在5和1的下面;所以“?”代表的是4号面;据此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代表的是4号面。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方体展开图,可通过实际操作进行解答。
3.A
【分析】表示的是多少,在长方形中先选取,再从选取的中选取,可以表示算式,据此分析。
【详解】A.,表示;
B.,表示长方形的;
C.,表示;
D.,表示;
故答案为:A
【点睛】关键是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4.C
【分析】剩下的米占总长度的1-=,量率对应,求单位“1”用除法。然后写成综合算式即可。
【详解】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除法的应用,理清数量关系,明确求单位“1”用除法,找准分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C
【分析】根据题意,这批绿植的总量不变,只需分别求出两次分配中甲、乙、丙三家商铺分得的分率,比较即可解答。
【详解】由分析得:
按2∶3∶5分配时
2+3+5=10
甲分得:2÷10=
乙分得:3÷10=
丙分得:5÷10=
按1∶5∶6分配时
1+5+6=12
甲分得:1÷12=
乙分得:5÷12=
丙分得:6÷12=
两次分配中丙分得的绿植占绿植总量的分率不变,所以在这次分配中丙店分得的数量不变。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按比分配的实际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两次分配中绿植总量不变。
6.A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将这个长方体挖去一个小正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了2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但又增加了4个正方形的面积,所以挖掉一个小正方体后的长方体比原来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增加了2个正方形的面积,据此解答。
【详解】1×1×2
=1×2
=2(平方厘米)
所以,如图,,将长、宽、高是3厘米、2厘米、2厘米的长方体,挖去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后,表面积和原来相比增加2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长方体的表面积,明确表面积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7.C
【分析】已知1张餐桌的价钱是1把椅子的3倍,那么王阿姨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相当于买了3+6=9把椅子,花了1080元,根据总价÷数量=单价,用1080÷9=120元,求出一把椅子的单价,然后再乘上3,求出一张桌子的单价,据此解答。
【详解】1080÷(3+6)
=1080÷9
=120(元)
1张餐桌:120×3=360(元)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关键是根据倍数关系,得出王阿姨买了1张餐桌和6把椅子,相当于买了3+6=9把椅子,然后再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8.B
【分析】把一个物体分成两部分,当较长部分与整体的比是0.618∶1时,被称为“黄金比”,根据比值的求法,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得到的结果即是黄金比。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黄金比是:0.618∶1
即比值:0.618∶1=0.618
“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常常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它的比值约等于0.618。
故答案为:B
【点睛】了解“黄金比”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9;6
【分析】百分数化分数,先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约分;把75%化成分数;75%=,再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子做被除数,分母做除数,=6÷8;据此解答。
【详解】=6÷8=75%
【点睛】本题考查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0.3.6
【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即为高,据此解答。
【详解】54÷15=3.6(分米)
【点睛】考查了长方体体积公式的灵活应用,学生应掌握。
11.六
【分析】先用36元减去优惠的14.40元,求出现价,再求出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最后化成折扣即可。
【详解】因为:(36-14.40)÷36
=21.6÷36
=0.6
=60%
60%即六折;
所以:某超市搞年终促销活动,原价36元的菲力牛排,现可优惠14.40元,相当于打了六折。
【点睛】解答本题还可以先求优惠的钱数占原价的百分之几,再求打了几折。
12. 80 240
【分析】由题意可知,“小杯的容量×6+大杯的容量×2=960”,由此列方程解答即可。
【详解】解:设大杯的容量是x毫升,则小杯的容量为x毫升。
6×x+2x=960
4x=960
x=240
240×=80(毫升)
【点睛】明确题目中存在的等量关系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2
【分析】半秒可以表示为秒,且电影画面播放速度为每张秒;要求半秒内可以播放多少张照片,就是求秒里面含有多少个秒,列式为:÷。
【详解】÷
=×24
=12(张)
【点睛】本题可视为包含除的应用,即把秒看成总数,每看成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14.2∶5;;
【分析】根据比的意义,用梨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化简即可;用桃树的棵数除以梨树的棵数,即可求出桃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几分之几;再用桃树的棵数减去梨树的棵数,再除以桃树的棵数,即可解答。
【详解】180∶450
=(180÷90)∶(450÷90)
=2∶5
450÷180=
(450-180)÷450
=270÷450
=
【点睛】根据比的意义;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知识进行解答。
15.6
【分析】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特征,这个等腰三角形三边的比是2∶2∶1,即腰为“2”,底为“1”。把36厘米平均分成(2+2+1)份,先用除法求出1份的长度,即这个等腰三角形底的长度。
【详解】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边之和为30厘米,其中两条边的长度比为2∶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30÷(2+2+1)
=30÷5
=6(厘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弄清这个等腰三角形三边长度的比,然后再根据按比例分配问题解答。
16.48
【分析】由图①可知上面的一张纸条平均分成了4份,根据图②可以看出平移后相当于是把这张长方形纸条的长度增加了后是84厘米,也就是纸条长度的(1+)是84厘米,由此用除法即可求出纸条的长度。
【详解】将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条先按照①的方式放置,再将这两张长方形纸条分别向左、右方向平移至②的位置,则每张长方形纸条的长是:84÷(1+)=84÷=48(厘米)。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理解图的含义,找出84厘米是纸条长度的几分之几,再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进行求解。
17. 320 384
【分析】正方体的高减少2厘米,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4平方厘米,表面积减少的只是4个侧面的面积,减少的4个侧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减少的面积除以4求出减少一个面的面积,用面积除以宽(2厘米),求出正方体的棱长,即长方体的长和宽,根据正方体表面积公式:表面积=棱长×棱长×6,代入数据,求出正方体表面积,再减去64,即可求出长方体表面积;再用正方体棱长-2厘米,求出长方形的高,再根据长方形体积公式:体积=长×宽×高,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详解】64÷4÷2
=16÷2
=8(厘米)
8×8×6-64
=64×6-64
=384-64
=320(平方厘米)
8×8×(8-2)
=64×6
=384(立方厘米)
如图所示,一个正方体,如果高减少2厘米,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减少64平方厘米。现在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20平方厘米;体积是384立方厘米。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图形的切拼,以及长方体表面积公式、长方体体积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求出正方体的棱长。
18.;
【分析】把这条绸带的长度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6份,每份做一朵绸花,每份是这根绸带的;根据“归一问题”,先用除法求出做一朵绸花的用米数,再用乘法求出做30朵绸花要用这种绸带的米数。
【详解】用一根长米的绸带正好做了6朵绸花,平均每朵绸花用了这根绸带的:1÷6=;照这样计算,做30朵绸花要用这种绸带:÷6×30=×30=(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数的意义、归一问题的解答方法。
19.(1)(2)作图见详解
【分析】(1)根据题意,长方形的宽是6厘米,长比宽多,相当于长是宽的(1+),据此先求出长方形的长,画图即可。
(2)由图可知,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可以求得正方形的面积是7×7=49平方厘米;把正方形按面积比2∶5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根据按比分配的方法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进而确定符合条件的底和高,据此画图。
【详解】由分析得:
(1)长:6×(1+)
=6×
=10(厘米)
(2)7×7=49(平方厘米)
2+5=7
三角形面积:
49×=14(平方厘米)
所以三角形的底可以是7厘米,高是4厘米。据此在正方形内画出,剩下的就是梯形。
(1)(2)作图如下(作图位置不唯一)
【点睛】此题除了考查学生对分数乘法、按比分配以及三角形面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加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0.9;1;;;
;16;;3;
【详解】略
21.;;
【分析】÷(+),先计算括号里的加法,再计算括号外的除法;
×-75%×,把百分数化成分数,75%=,原式化为:×-×,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先计算括号里的除法,原式化为:-(×+);再根据减法性质,原式化为:--,再进行计算。
【详解】÷(+)
=÷(+)
=÷
=×
=
×-75%×
=×-×
=×(-)
=×1
=
-(÷+)
=-(×+)
=-(+)
=--
=1-
=
22.x=;x=;x=
【分析】∶x=,解比例,原式化为:x=,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x+x=,先化简方程左边含有x的算式,即求出+的和,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和即可;
1-x=,根据等式的性质1,方程两边同时加上x,再减去,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即可。
【详解】∶x=
解:x=
x÷=÷
x=×
x=
x+x=
解:x+x=
x=
x÷=÷
x=×
x=
1-x=
解:1-x+x=+x
-+x=1-
x=
x÷=÷
x=×2
x=
23.米
【分析】现在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即用了多少米,由于第一次用了它的,单位“1”是这根绳子的长度,单位“1”已知,用乘法,即×,之后再加上第二次用的米即可求解。
【详解】×+
=+
=(米)
答:这根绳子现在比原来短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数乘法的应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分数后面加单位表示具体的数。
24.1120千米
【详解】略
25.128立方分米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从四个角各减去一个正方形,做成一个高2分米的长方体,由此即可知道剪下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即此时的长方体的长:12-2×2=8(分米),宽:12-2×2=8(分米),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宽×高,把数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由分析可知:
长方体的长:12-2×2
=12-4
=8(分米)
长方体的宽:12-2×2
=12-4
=8(分米)
8×8×2
=64×2
=128(立方分米)
答:这个水箱的容积是128立方分米。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要注意高2分米就是剪下去小正方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26.7910元
【分析】由题意知,张叔叔每月收入扣除5000元免缴税后,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超过5000元的部分是8000﹣5000=3000(元),这3000元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应缴纳3000×3%=90(元),用8000元减去90元即是每月的实际收入。
【详解】8000﹣(8000﹣5000)×3%
=8000﹣3000×3%
=8000﹣90
=7910(元)
答:张叔叔每月实际收入7910元。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求出5000元免缴税后,然后根据关系式“税额=收入额×税率”求出个人所得税,进一步解决问题。
27.15元
【分析】假设一盒饼干x元,一袋薯片的价钱就是x-4元,8袋薯片的价钱+12盒饼干的价钱=268元;据此列方程解答。
【详解】解:设一盒饼干x元。
8(x-4)+12x=268
8x-32+12x=268
20x=268+32
20x=300
x=15
答:一盒饼干15元。
【点睛】用方程解答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式,此题中8袋薯片的价钱+12盒饼干的价钱=268元。
28.(1)20件;(2)36件
【分析】(1)根据题意,六(2)班与六(3)班提交作品的比是6∶5,六(2)班占六(2)班与六(3)班提交作品的,六(2)班提交了24件作品,用24÷,求出六(2)班与六(3)班的提交总作品数量,再减去六(2)提交作品数量,即可解答。
(2)已知六(1)班提交作品占总件数的45%,六(2)和六(3)班提交作品占总数量的1-45%,用六(2)班与六(3)班作品数量除以1-45%,求出总提交数量,再减去六(2)班与六(3)班提交作品的数量,即可求出六(1)提交作品数量。
【详解】(1)6+5=11(份)
六(2)班占六(2)班与六(3)班总份数的
24÷=24×=44(件)
44-24=20(件)
答:六(3)班提交了20件作品。
(2)44÷(1-45%)
=44÷55%
=80(件)
80-44=36(件)
答:六(1)班提交了36件作品。
【点睛】本题考查按比例分配问题,以及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2): 这是一份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2),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常考易错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常考易错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作图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 这是一份期末易错点练习卷(试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苏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