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文课件ppt
展开第五章 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5.2 土壤的形成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KE CHENG BIAO ZHUN
寻乌位于赣东南边陲,地处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这里群山拱卫,古代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原来,在寻乌的山脉中,分布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这种独特的土壤,再加上良好的气候资源,使得当地出产的农产品不仅产量较高,而且品质优良。适宜耕种的自然条件,在农耕时代吸引了一批批山外的百姓,他们纷纷迁移至此。
阅读课本122页探究题——寻乌的古民居1.想一想,吸引人们选择在寻乌的群山之中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土壤富硒,在此种植农产品产量高,且品质优良
那么,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寻乌富硒土壤是怎样形成的?
山中溪流将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山间盆地,最终形成了富硒土壤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并协调水分、养分、温度、空气等营养条 件,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
土壤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骨骼”;
有机质的含量作为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是土壤的重要组成成分和肥力因素,存于土壤空隙中。
土壤空隙中存在的各种空气混合物。土壤中水分和空气有很大的流动性。
岩石的风化产物,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影响土壤质地:①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石灰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黏粒较多,含砂粒较少;②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花岗岩等)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含砂粒较多,含粉砂、黏粒较少。影响土壤的化学元素和养分:①基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钙、铁、锰、镁含量高;②酸性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中硅、钠、钾含量高
成土母质决定土壤的理化性质
砂土 砂土成分以沙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空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而且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壤土中所含的砂砾、粉粒、黏粒的比例适中,兼有砂土和黏土的优点,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黏土 黏土成分中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而且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与耕作。
思考:成土母质与土壤的区别和联系?
成土母质是风化产物,没有肥力;土壤具有肥力
成土母质是土壤的初始状态;成土母质在气候和生物作用下形成土壤
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
成土速度快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
成土速度慢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
亚马孙河流域的自然土壤用于耕作时,会很快变得贫瘠。
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
仅从植物有机残体数量看:木本植物: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草本植物:草甸植物>草甸草原植物>草原植物>荒漠草原植物>荒漠植物
不同植被类型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性质和数量是有差异的。木本植物以枯枝落叶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草本植物以枯残根系进入土体上部。
影响光照、热量和水分、物质的转换。
山地到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由粗到细,依次分布砾质土、砂土、壤土和黏土。
陡峭的山坡土层较薄;低洼地土层较厚;阳坡土壤较阴坡干燥等。
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
合理的改造改善土壤的结构与性状,提高土壤生产能力,比如水稻土。
不合理的改造破坏土壤的结构与性状,导致土地退化,比如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
土壤的改良措施 (1)轮作换茬; (2)土壤消毒:药剂、日光法(夏季,撤棚深翻,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高温(高温季节灌水闷棚),冷冻(冬季,撤棚深翻冻死病虫卵); (3)改良土壤质地:增施有机肥,深翻,下层与上层混合,换土,无土栽培; (4)以水排盐:闲茬时浇大水,使表土积聚的盐分下淋,以降低土壤溶液浓度;夏季换茬空隙,撤膜淋雨; (5)科学施肥; (6)作物:种植绿肥作物,种植耐旱耐碱的作物。
土壤保护的措施 (1)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在灌溉之前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土壤的污染; (2)合理使用农药,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常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3)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 (4)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
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形态特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构成。
有机层一般出现在土壤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主要组成为枯枝落叶层和部分分解的有机碎屑层。
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由于溶解于水的矿物质随水的下渗向下运移,本层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
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沉淀、积累、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一般15-30厘米厚。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
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
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典型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
活动:海南岛土壤 砖红壤发育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燥红土是在热带干热地区稀树草原环境下形成的;赤红壤又称为砖红壤性红壤,发育在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具有红壤与砖红壤的过渡性质;黄壤发育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与红壤属同一纬度带,但黄壤分布在多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地区。
中国主要的土壤类型
知识总结:土壤的形成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授课ppt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课堂小结,随堂训练,2气候与土壤,4地形与土壤,土壤的组成,土壤剖面构造,地理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目录索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作业课件ppt,共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