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同步练习】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过关)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同步练习】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过关)01
    【同步练习】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过关)02
    【同步练习】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过关)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成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电子
    D.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可在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葡萄糖
    C.牛奶属于悬浊液 D.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3.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4.在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期间,84消毒液成为人们消毒灭菌的好帮手。已知84消毒液原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直接接触可损伤皮肤。使用时需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制。下列关于84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难溶于水
    B.84消毒液属于纯净物
    C.不慎将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D.由84消毒液原液配制稀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
    B.用炉具清洁剂除去自来水管上的铁锈
    C.冬季用燃煤取暖时要在煤炉上方加装烟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
    6.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7.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
    B.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
    D.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①浓硫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④ 生石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向如图所示装置放入下列固体和液体进行实验,能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a上升的是(  )

    A.CaO与H2O B.NH4NO3与H2O C.MnO2与H2O2 D.NaOH与H2O
    1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1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稀盐酸 ①铁; 乙:水 ②生石灰
    B.甲:水 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 ②铁
    C.甲:水 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②锌
    D.甲:水 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 ②氢氧化钠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C. 探究生锈条件 D.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1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5.测得某溶液中仅含有K+、Cu2+、SO42-、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为K+:Cu2+:NO3-=2:7:8,设K+为3n个,则SO42-离子数可能为(  )个。
    A.2n B.4n C.6n D.8n
    二、简答题
    16.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三、综合题
    1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图1中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加碘盐中“碘”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一旦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调和油 B 食盐 C 面粉 D 白糖
    (5)洗涤餐具时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有很好的洗涤效果,原因是洗涤剂可以起到   作用。
    (6)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因为乙二醇溶于水后使溶液的凝固点   (填“升高”或“降低”)。
    (7)如图2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字母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NaOH
    稀盐酸
    碳酸钙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

    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煮沸的成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电子
    D.冬天为防止汽车水箱中的水结冰,可在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
    【答案】C
    【解析】A. 水中加入一种溶质后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所以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食盐水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的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D. 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的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会使汽油的凝固点降低,不容易结冰,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泥土分散到水中形成溶液 B.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葡萄糖
    C.牛奶属于悬浊液 D.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
    【答案】D
    【解析】A.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 医用生理盐水的溶质是氯化钠,故B不符合题意
    C.牛奶属于乳浊液,故C不符合题意
    D. 洗涤剂去油污是乳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3.各种洗涤剂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下列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
    A.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 B.用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C.用肥皂液洗衣服 D.用沐浴露洗澡
    【答案】A
    【解析】A. 用食醋洗菜刀上的铁锈,主要利用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是乳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
    B. 洗洁精洗餐具上的油污 ,属于乳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 用肥皂液洗衣服 ,属于乳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 用沐浴露洗澡 ,属于乳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4.在新冠病毒肺炎肆虐期间,84消毒液成为人们消毒灭菌的好帮手。已知84消毒液原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直接接触可损伤皮肤。使用时需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制。下列关于84消毒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次氯酸钠难溶于水
    B.84消毒液属于纯净物
    C.不慎将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
    D.由84消毒液原液配制稀溶液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C
    【解析】A.次氯酸钠易溶于水,故A不符合题意;
    B.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还有其它的物质,故84消毒液属于混合物,故B不符合题意;
    C.因为84消毒液直接接触可损伤皮肤,不慎将84消毒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清水冲洗,故C符合题意;
    D. 由84消毒液原液配制稀溶液时不会放出大量的热,故D不符合题意。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进行清洗
    B.用炉具清洁剂除去自来水管上的铁锈
    C.冬季用燃煤取暖时要在煤炉上方加装烟囱,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口
    【答案】B
    【解析】A. 餐具上的油污可以利用加有纯碱的热水洗涤,因为油污和纯碱能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氧化铁不反应,B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加装烟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不符合题意
    D. 为保护金属资源,应合理开采矿物,并限制稀土等重要金属资源的出,说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6.洗涤剂能够除去油污的原因是(  )。
    A.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其他物质而溶于水
    B.油污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从而除去
    C.洗涤剂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从而除去.
    D.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答案】D
    【解析】A. 在洗涤剂的作用下,不能使油污发生化学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B. 油污不能溶解在洗涤剂中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洗涤剂不能使油污蒸发变成气体,故不符合题意;
    D. 洗涤剂使油污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起到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7.衣服上沾有碘很难洗净,碘在下列四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如表所示: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洗净衣服上的碘污渍的最佳选择是(  )
    溶质

    溶剂

    酒精
    汽油
    苯(有毒)
    溶解性
    微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A.水 B.酒精 C.汽油 D.苯
    【答案】C
    【解析】A. 碘微溶于水,不能用水清洗来清除碘,故A不符合题意;
    B. 碘可溶于酒精,能用于清洗碘,但是速度不是最快,不是最佳选择,故B不符合题意;
    C. 碘易溶于汽油,可用汽油快速除去碘污,且汽油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快速挥发掉,故C符合题意;
    D. 碘易溶于苯,但是苯有毒,不是最佳选择,故D不符合题意。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食盐水和金属铝都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因此两者都能导电
    B.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
    D.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A
    【解析】A.食盐水导电是因为有能移动的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金属铝导电是因为能自由移动的电子,符合题意。
    B.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石墨可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符合题意。
    C.碱性溶液是含有氢氧根离子的溶液,NaOH和Ca(OH)2在水溶液中都能产生OH-,因此两者都显碱性,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CO能燃烧,而CO2不能,是由于两者的分子构成不同,符合题意。
    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时,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的是(  )
    ①浓硫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④ 生石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②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③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④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符合题意。故溶液的温度显著升高的是:①②④。
    10.向如图所示装置放入下列固体和液体进行实验,能观察到U型管内液面a上升的是(  )

    A.CaO与H2O B.NH4NO3与H2O C.MnO2与H2O2 D.NaOH与H2O
    【答案】B
    【解析】A.CaO与H2O反应产生热量,瓶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B.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瓶内气压减小,符合题意;
    C.MnO2与H2O2混合,有氧气产生,瓶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D.NaOH溶于水放出热量,瓶内气压增大,不符合题意;
    11.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某种液体,将气球中的某种固体小心的倒入试管中,能观察到气球先变大后复原的一组物质是(  )

    A.氯化钠和水 B.铁粉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钠和水 D.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答案】C
    【解析】A、氯化钠溶于水后,物质间不反应且温度没有明显变化,气球没有明显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B、铁粉与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使气球膨胀,但不会复原,故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够放出大量的热,容器内气体膨胀会使气球鼓起来,温度恢复到室温,气球复原,故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使气球膨胀,但不会复原,故不符合题意;
    12.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  )

    A.甲:稀盐酸 ①铁; 乙:水 ②生石灰
    B.甲:水 ①硝酸铵; 乙:稀盐酸 ②铁
    C.甲:水 ①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②锌
    D.甲:水 ①生石灰 乙:稀盐酸 ②氢氧化钠
    【答案】C
    【解析】A. 稀盐酸滴入铁粉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A不符合题意;
    B. 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解吸热,内部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气球变得更瘪,不会膨胀,B不符合题意;
    C. 水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硫酸滴入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C符合题意;
    D. 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中和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D不符合题意。
    13.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 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C. 探究生锈条件 D.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答案】A
    【解析】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是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之和,故燃烧后生成固体的质量大于镁条的质量,无法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符合题意;
    B、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上出现水雾,说明有水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C、最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空气、水接触,铁钉生锈,中间试管中的铁钉与水接触,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空气(或氧气),最左边试管中的铁钉与空气、水接触,铁钉生锈,最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不能生锈,说明铁生锈的条件之一是与水接触,可以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不符合题意;
    D、将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温度降低,装置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U型管内右边液面变低,可以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不符合题意。
    14.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C. 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答案】A
    【解析】A、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所以不能用作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A符合题意;
    B、验满时用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集满,B不符合题意;
    C、两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可以验证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不符合题意;
    D、不同溶质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分别用0.1g碘和0.1g高锰酸钾作溶质加入到5mL水中,能够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D不符合题意。
    15.测得某溶液中仅含有K+、Cu2+、SO42-、NO3-四种离子,其中离子个数为K+:Cu2+:NO3-=2:7:8,设K+为3n个,则SO42-离子数可能为(  )个。
    A.2n B.4n C.6n D.8n
    【答案】C
    【解析】离子个数为K+:Cu2+:NO3-=2:7:8,每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即正电荷数与负电荷数相等,代数和为0), K+:Cu2+:NO3−:SO42−=2:7:8:X ,2×1+7×2+(-1×8)+(-2×X)=0,解得:X=4,即 K+:SO42−=2:4=3n:6n 。
    二、简答题
    16.乙醇俗名叫酒精,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特殊气味的透明液体,为了探究“乙醇能否溶于水”的问题,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①在盛有2mL水的试管中滴入2~3滴红墨水,振荡.然后加入2mL乙醇,不要振荡,发现乙醇与水分层;②振荡试管,观察现象:③问题讨论
    (1)在水中滴入红墨水的目的是什么?
    (2)在操作步骤①中,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实验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要证明乙醇能溶于水,还应进行操作步骤③.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答案】(1)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
    (2)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
    (3)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解析】(1)直接将酒精溶解在水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因为两者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滴入红墨水震荡后,液体呈红色,而乙醇是无色的液体.所以答案为:是为了便于观察乙醇与水是否有分层;(2)为了确保乙醇与水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加入乙醇时一定不要震荡.所以答案为:应该用胶头滴管将乙醇轻轻滴入水中,防止有震荡而直接混合;(3)乙醇在红色水的上面,要想证明乙醇溶于水,需要震荡.所以答案为:震荡试管后静置一会儿,发现上面无色液体变红,分层现象消失.
    三、综合题
    17.化学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1)图1中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2)加碘盐中“碘”是指   (填“元素”或“分子”),身体一旦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   (填“食醋”或“食盐水”)。
    (4)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调和油 B 食盐 C 面粉 D 白糖
    (5)洗涤餐具时加入少量洗涤剂,会有很好的洗涤效果,原因是洗涤剂可以起到   作用。
    (6)冬天常在汽车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因为乙二醇溶于水后使溶液的凝固点   (填“升高”或“降低”)。
    (7)如图2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字母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答案】(1)A (2)元素;甲状腺肿大 (3)食醋 (4)BD (5)乳化 (6)降低
    (7)乳化
    【解析】(1)苹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牛奶中富含蛋白质,食用油中富含油脂,米饭富含糖类,
    故答案为:A。
    (2)加碘盐中“碘”是指碘元素,缺少碘元素,容易得甲状腺肿大,故填:元素;甲状腺肿大;
    (3)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食醋含有醋酸可以和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从而除去水垢,故填:食醋;
    (4)调和油和面粉都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食盐和白糖可以溶于水形成溶液,
    故答案为:BD;
    (5)洗涤剂可以起到乳化作用,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被水冲走,故填:乳化;
    (6)凝固点越低越不容易结冰,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可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说明凝固点降低了,故填:降低;
    (7)“火立熄”接触到火焰 3−5 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隔绝了氧气,进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四、实验探究题
    18.如图装置可以完成多个简单实验,具有药品用量少、实验现象明显、尾气不外逸等优点.

    (1)若甲中吸有浓氨水,乙中吸有无色酚酞溶液,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若甲中吸有水,乙中吸有稀硫酸,烧杯①中盛有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烧杯②看盛有碳酸钠粉末.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   .
    (3)若先将甲中的液体挤出,观察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

    滴管甲
    烧杯①
    滴管乙
    烧杯②
    试剂
    H2O
    NaOH
    稀盐酸
    碳酸钙
    气球鼓起是因为装置内气压增大,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   .
    【答案】(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先把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②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再把甲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①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
    (3)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
    【解析】(1)将甲、乙中的液体同时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这是因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酚酞试液中时,和其中水结合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进一步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填: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为了验证使石蕊变色的物质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应采取的实验操作是:先把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②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通过观察可知干燥纸花,再把甲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①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通过观察可知纸花变红色,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色.故填:先把乙滴管中的稀硫酸滴入烧杯②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再把甲滴管中的水滴入烧杯①中,观察烧杯①中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是否变色.(3)两次气压增大的原因依次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导致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装置中的气体压强增大.


    相关试卷

    初中沪教版第6章 溶解现象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沪教版第6章 溶解现象基础实验6 粗盐的初步提纯课时练习,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乳化,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节 常见的酸和碱练习,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同步练习】沪教版初三化学下册 第6章《溶解现象》6.1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基础过关)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