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练习题
展开第6章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知识导航
知识点01 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①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含有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必须是混合物。
2. 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 溶液的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4. 悬浊液、乳浊液
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即学即练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豆浆 C.酸奶 D.医用酒精
知识点02 乳化
1.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物质。
3.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4.乳化现象应用:生活中洗涤剂洗衣物、餐具等;农业上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溶解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氢氧化钠和油污能发生化学反应。
【即学即练2】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知识点03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 (固)、 浓H2SO4 (液)等。
2.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 (固)等。
3.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NaCl(固)等。
【即学即练3】各种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知识点04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①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使水的导电性增强。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而加入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后形成的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金属导电的原因是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的缘故;而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固体的氯化钠不导电的原因是固体内部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的缘故。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②少量固体物质溶解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凝固温度降低。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原因是乙二醇等物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原因是盐类使水的凝固点降低;被沸腾的汤烫到会比沸水烫得更严重,原因是盐类使水的沸腾温度升高。
【即学即练4】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和水溶液性质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可作冰袋
C.蔗糖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D.寒冷的冬季,人们有时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加快冰雪融化
考法01 考查判断溶液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菜籽油 C. 面粉 D. 白糖
考法02 考查乳化的应用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铁锈 D.食醋溶解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考法03 考查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考法04 考查稀溶液的某些性质
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 提高了冰的熔点
C. 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 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融化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22湖南株州中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2H5OH B.KMnO4 C.FeCl3 D.CuSO4
2. 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蒸馏水 B.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均一、稳定的 B.澄清、透明的 C.久置不会分层 D.混合物
4.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是
A.钠离子 B.水分子 C.钠原子 D.氯离子
5.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4.(2022年江西省中考)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蒸馏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B.电解水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C.含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乳化作用
D.将水注入浓硫酸配成稀硫酸
5.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A. B. C. D.
6.(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 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7.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
8.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铁锈 D.食醋溶解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溶液一定是无色、稳定的
10.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 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 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可多选)。
A 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 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 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 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3.(2022湖南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混合物 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
4.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可行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锌粒和稀硫酸 D.碳酸钙和稀盐酸
5.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水和氯化钠 B.水和氢氧化钠 C.水和硝酸铵 D.稀硫酸和锌粒
6.(2022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 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 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 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 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7.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
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解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2.(2022山东济宁中考)利用20℃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3.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各取1药匙三种物质于烧杯中并分别溶于水,另取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ml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氯化铵
15
实验2
50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4.(2020南京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
(提出问题)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______。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交流反思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交流反思2)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_____
5.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g分别放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分析图象,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吸热现象较明显的是 (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知识点01 溶液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①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含有Cu2+) 为蓝色,FeSO4溶液(含有Fe2+) 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含有Fe3+)为黄色。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溶液必须是混合物。
2. 溶液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3. 溶液的组成
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
②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和酒精也可以作溶剂。(一种溶液中的溶剂只有一种)
4. 悬浊液、乳浊液
常见混合物有溶液和浊液两大体系,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浊液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浊液分为悬浊液和乳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振荡后都呈浑浊状态,静置后都分为两层。
【即学即练1】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蒸馏水 B.豆浆 C.酸奶 D.医用酒精
【答案】D
【解析】A.蒸馏水,属于溶剂。 B.豆浆,属于浊液。 C.酸奶 ,属于浊液。 D.医用酒精,属于溶液。
知识点02 乳化
1.乳浊液:一种液体以小液滴形式分散到另一种不相溶的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后会分层。
2.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性增强的物质。
3.乳化现象:洗涤剂等乳化剂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液滴,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的现象。其中洗涤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4.乳化现象应用:生活中洗涤剂洗衣物、餐具等;农业上把不溶于水的液体农药配制成乳浊液。
注意:用乳化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剂的乳化作用;用汽油洗去衣物上的油渍用的是溶解原理;用氢氧化钠去油污利用的是氢氧化钠和油污能发生化学反应。
【即学即练2】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C、浓硫酸和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都升高,故选B
知识点03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升高,如NaOH(固)、 浓H2SO4 (液)等。
2.吸热: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使溶液温度降低,如NH4NO3 (固)等。
3.吸放热不明显:有些物质在溶解时无明显的温度变化,如NaCl(固)等。
【即学即练3】各种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溶液
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
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
【答案】A
【解析】A.厨房洗涤剂清洗油污后形成乳浊液。故A错误。B.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软水泡沫多,硬水泡沫少。故B正确。C.硝酸铵溶于水制得的冰袋可用于给高烧病人降温,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故C正确。 D.冬季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可使冰雪快速融化,混合物溶点低。故D正确。
知识点04 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①某些物质溶解于水,使水的导电性增强。水的导电性非常微弱,而加入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后形成的溶液,导电性明显增强。金属导电的原因是金属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的缘故;而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内部有自由移动的离子的缘故;固体的氯化钠不导电的原因是固体内部有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的缘故。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②少量固体物质溶解于水,使稀溶液的沸腾温度升高,凝固温度降低。冬天汽车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原因是乙二醇等物质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寒冷的冬季,在积雪的公路上撒盐,可以使冰雪很快融化,原因是盐类使水的凝固点降低;被沸腾的汤烫到会比沸水烫得更严重,原因是盐类使水的沸腾温度升高。
【即学即练4】下列关于物质溶解时伴随的能量变化和水溶液性质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可作冰袋
C.蔗糖溶于水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D.寒冷的冬季,人们有时向公路上的积雪撒些盐,加快冰雪融化
【答案】
【解析】A、溶液的沸点高,所以煮沸的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说法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可作冰袋,说法正确;
C、蔗糖溶于水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增强水的导电性,说法错误;
D、溶液的凝固点低,寒冷的冬季,人们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加快冰雪融化,说法正确.
故选C
能力拓展
考法01 考查判断溶液
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A. 高锰酸钾 B. 菜籽油 C. 面粉 D. 白糖
【答案】D
【解析】A、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紫红色溶液,不符合题意;
B、菜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不符合题意;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不符合题意;
D、白糖溶于水形成无色溶液,符合题意。故选D。
考法02 考查乳化的应用
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铁锈 D.食醋溶解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答案】C
A、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餐具的油污。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B、不溶于水的油渍却可以溶解于汽油,通过溶解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物质不能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发生反应,所以,用酒精能洗去水锈的说法没科学道理,说法错误,故选;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该说法正确,故不选。故选C。
考法03 考查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下列物质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会明显降低的是( )
A.氯化钠 B.硝酸铵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
【答案】B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B、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C、浓硫酸和D、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都升高,故选B
考法04 考查稀溶液的某些性质
下雪后,护路工人为了便于清除积雪,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这是由于撒盐后( )
A.使积雪的温度上升到0℃而熔化
B. 提高了冰的熔点
C. 降低了水的凝固点
D. 积雪会吸收盐放出的热量而熔化
【答案】C
【解析】
A.盐不会使积雪的温度升高,故A错误;
B.积雪上喷洒盐水,是增加杂质,降低冰的熔点,故B错误;
C.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降低冰的熔点也就是降低了水的凝固点,故C正确;
D.撒的盐尽管是大量的,但放出的热量微乎其微,冰雪吸热温度升高可忽略不计,故D错误。
故选C。
分层提分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2022湖南株州中考)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C2H5OH B.KMnO4 C.FeCl3 D.CuSO4
【答案】A
【解析】A、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且形成的是无色溶液,故选项正确。
B、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高锰酸钾溶液呈红色,故选项错误。
C、氯化铁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铜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但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 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 )
A.蒸馏水 B.酒精 C.汽油 D.生理盐水
【答案】B
【解析】A、蒸馏水是纯水不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点易溶于酒精,且酒精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所以说该答案正确;
C、汽油虽然能溶解碘但是用作消毒不合适,不符合题意;
D、生理盐水不能很好的溶解碘,不适合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
3.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应是( )
A.均一、稳定的 B.澄清、透明的 C.久置不会分层 D.混合物
【答案】D
【解析】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乳浊液都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而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特点,是澄清透明的,久置不会分层,观察选项,故选D。
4.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该溶液中不存在的微粒是
A.钠离子 B.水分子 C.钠原子 D.氯离子
【答案】C
【解析】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该溶液中没有的微粒是钠原子。
故选:C。
5.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两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答案】D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误;B.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溶剂只有一种,故B错误;C.由于溶液是均一的各部分密度相同,故C错误;D.溶液是稳定的混合物,如果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故D正确;故选D。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溶液中只能含有一种溶质
D.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会析出固体
【答案】A
【解析】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溶液显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液中不是只能含有一种溶质,可以含有多种溶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液具有稳定性,常温下蔗糖的水溶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析出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4.(2022年江西省中考)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硬水蒸馏后可以转化为软水
B.电解水可以探究水的组成
C.含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乳化作用
D.将水注入浓硫酸配成稀硫酸
【答案】D
【解析】
A、蒸馏可除去所有杂质,故硬水蒸馏后可转化为软水,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C、含洗涤剂的水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符合题意。
故选D。
5.蔗糖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下图能较好地反映溶液中蔗糖分子分布的是(水分子未画出)
A. B. C. D.
【答案】D
【解析】A、液体中的蔗糖分子有序的排列,而液态物质中分子应该是无序的,故选项错误;B、不均一,上多下少,选项错误;C、不均一,上少下多,选项错误;D、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且蔗糖分子并不是有规律的排列,选项正确。故选D。
6.(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有关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 硝酸铵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C. 汽油和洗涤剂除油污的原理是相同的
D. 生活中可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答案】D
【解析】A、蒸馏水也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其是单质,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不符合题意;
C、汽油除油污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乳化原理,不符合题意;
D、白醋中的醋酸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等反应促使水垢溶解,符合题意。
故选D。
7.阳刚同学按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硝酸铵 B.小苏打 C.生石灰 D.食盐
【答案】A
【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溶液的温度明显降低,选项A正确;
B、小苏打溶于水时放热,溶液的温度升高,选项B错误;
C、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选项C错误;
D、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选项D错误。故选A。
8.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铁锈 D.食醋溶解热水瓶胆内的水垢
【答案】C
【解析】
A、洗洁精是家庭常用的洗涤剂,通过乳化作用去除餐具的油污。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B、不溶于水的油渍却可以溶解于汽油,通过溶解去除衣服上的油渍。此洗涤说法正确,故不选;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该物质不能溶于酒精也不与酒精发生反应,所以,用酒精能洗去水锈的说法没科学道理,说法错误,故选;
D、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食醋能与碳酸钙发生反应,从而达到除去水垢的目的。该说法正确,故不选。故选C。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溶液一定是无色、稳定的
【答案】C
【解析】A、食用油不容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B错误;
C、稀硫酸能够导电,因为溶液中有较多自由移动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C正确;
D、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10.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硝酸铵、氯化钙、氯化钠;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三种物质各取1药匙于烧杯分别溶于水,另还有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mL
硝酸铵
15
实验2
50 mL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 mL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________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______。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_______。
(反思评价)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_____(可多选)。
A 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 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 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50 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NH4NO3 A、B
【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NO3、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NO3、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1.(2022江苏泰州中考)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 B. 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 积雪的路而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答案】D
【解析】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碘是溶质,故A错误;
B、蔗糖不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溶于水中不会增加溶液的离子浓度,所以不会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故B错误;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C错误;
D、固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沸点比纯水高,凝固点比纯水低;在积雪上撒盐,盐溶于水时形成的盐溶液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从而使冰雪在较低的温度下也能融化,故D正确。
故选D。
2.(2022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答案】A
【解析】
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是常温下,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常温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是浓溶液,不符合题意;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透明的,但是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2湖南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是混合物 B.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 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
【答案】A
【解析】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B.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比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选项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比如水,选项错误。
D.植物油和水不可以形成溶液,只能形成乳浊液,选项错误。
故选:A。
4.要使如图所示的小气球鼓起来,实验时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可行的是( )
A.氢氧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锌粒和稀硫酸 D.碳酸钙和稀盐酸
【答案】B
【解析】该实验装置中,气球在广口瓶外,气球鼓起,可能是物质溶于水放热或反应有气体放出或反应放热造成的。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瓶内气体受热膨胀,气球鼓起,A可行;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气球变瘪,不可行;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气球鼓起,C、D可行。
5.如图所示,打开止水夹,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中与固体B接触。若试管①中的水迅速出现倒吸现象,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可能是
A.水和氯化钠 B.水和氢氧化钠 C.水和硝酸铵 D.稀硫酸和锌粒
【答案】C
【解析】
A、氯化钠溶于水后得到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所以试管①中的温度几乎不变,不能产生压强差,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受热膨胀造成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B错误;
C、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试管②中的气体遇冷收缩造成气压会减小,试管①中的导管会形成一段水柱,故C正确;
D、硫酸和锌粒反应生成氢气造成气压会变大,试管①中的导管口有较多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选C。
6.(2022湖北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将5mL液体加入装有一小粒固体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编号
固体
液体
实验现象
Ⅰ
碘
水
固体不消失
Ⅱ
碘
汽油
固体消失
Ⅲ
高锰酸钾
水
固体消失
Ⅳ
高锰酸钾
汽油
固体不消失
A. Ⅰ和Ⅱ对比一一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
B. Ⅱ和Ⅳ对比一一汽油不能溶解高锰酸钾,却能溶解碘
C. Ⅱ和Ⅲ对比一一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相同
D. Ⅲ和Ⅳ对比一一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答案】C
【解析】A、Ⅰ和Ⅱ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碘几乎不溶于水,却能溶解在汽油中。A正确。
B、Ⅱ和Ⅳ对比,液体相同,变量是固体,可得结论,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碘却能溶于汽油。B正确。
C、Ⅱ和Ⅲ固体种类和液体种类都不同,不是一变量,对比不能得出结论。C错。
D、Ⅲ和Ⅳ对比,固体相同,变量是液体,可得结论,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 如表中液体X和固体Y的组合,符合题意的是
①
②
③
④
X
双氧水
水
水
水
Y
二氧化锰
氯化钠
氢氧化钠
硝酸铵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将少量液体X加入到烧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膨胀,说明烧瓶内压强增大,要使烧瓶内压强增大,则X与Y作用可能产生气体,或放出热量。
①二氧化锰和双氧水接触,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使瓶内压强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②水和氯化钠混合,既不产生气体,溶解也不放热,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
③水和氢氧化钠混合,虽然没有气体产生,但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使瓶内气压增大,气球膨胀,符合题意;
④水和硝酸铵混合,没有气体产生,且硝酸铵溶于水时会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气球不膨胀,不符合题意。故选B。
8.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如图,在木块上滴几滴水,将装有某种固体的大烧杯放置于木块上,向大烧杯中加水进搅拌,结果木块上的水结冰了,则大烧杯内的固体可能是 。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D. 蔗糖
(2)用汽油或加了洗涤剂的水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油污的原理分别是 。
A. 乳化、乳化 B. 乳化、溶解 C. 溶解、乳化 D. 溶解、溶解
【答案】(1)B
(2)C
【解析】
(1)木块上的水结冰了,说明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A错;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故B正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故C错;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故D错;
(2)汽油洗油污利用了溶解原理,洗涤剂洗油污利用了乳化原理,故C正确。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1.取某固体物质5g加入20mL水中,测得溶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该固体物质可能是
A.NaCl B.NaOH C.NH4NO3 D.CaCO3
【答案】C
【解析】某固体物质溶于水过程使溶液的温度降低,可见该物质溶于水时吸热。
A、NaCl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B、NaOH溶于水放热,不符合题意;
C、NH4NO3溶于水吸热,符合题意;
D、CaCO3不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2山东济宁中考)利用20℃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A、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底部的硝酸钾增加,说明有硝酸钾晶体析出,说明温度降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即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Ⅰ、图Ⅱ中,均有硝酸钾固体剩余,则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图Ⅲ中,加入NaOH固体后,温度升高,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消失,不能说明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是恰好饱和的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3.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药品器材】水、NH4Cl、CaCl2、NaCl;烧杯、药匙、玻璃棒、量筒、温度计等。
【实验探究】各取1药匙三种物质于烧杯中并分别溶于水,另取一个烧杯只加水,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并记录有关数据如下:
实验
水的体积/ml
所加物质
测量液体温度/℃
实验1
50
氯化铵
15
实验2
50
氯化钙
28
实验3
X
氯化钠
21
实验4
50
无
22
【数据分析】
(1)表中X为 。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可获得的结论是 。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上述三种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
【反思提升】
(4)经讨论认为本实验操作中存在缺陷,它是 (填序号)。
A.实验操作过程没有采取较为严格的保温措施
B.加入物质的质量可能不相等
C.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一样
【答案】(1)50
(2)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NH4Cl
(4)AB
【解析】【数据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水的量要控制,所以X=50mL,故答案为:50。
(2)比较实验2与实验4,往水中加入氯化钙后,温度升高,因此可获得结论是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故答案为:氯化钙溶解过程中放热。
(3)如果要生产一种“冰袋”用于冷敷,说明这种物质溶解时吸热,从表中可以看出上述三种物质中氯化铵溶解时吸热,故答案为:NH4Cl。
【反思提升】
(4)A.实验操作过程中若保温措施不行会影响实验效果,故A符合题意;
B.加入物质的质量必须相等,否则影响实验效果,故B符合题意;
C.探究的就是NH4Cl、CaCl2、NaCl三种物质溶于水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因此加入物质的种类不会影响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4.(2020南京中考)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溶液的性质进行探究。
(引发思考)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______。
(提出问题)溶液的某些性质是否可以通过定量实验进行验证?
(查阅资料)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
(实验探究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氯离子浓度、电导率的测定。
第一步:读取室温为26℃,取100mL蒸馏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分析图1实验数据:
(1)a-b段曲线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______。
(2)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
(交流反思1)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请简要说明。___________。
(实验探究2)用氯离子传感器和电导率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向一定体积、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中慢慢加入等体积、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交流反思2)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是否为零,并说明理由。_____
【答案】0.9%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零;加入氯化钠后,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 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氯离子浓度(或测定电导率、密度等),数值相同则说明溶液是均一的 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
【解析】引发思考:
生理盐水是医疗上常用的一种溶液,100mL生理盐水(其密度可近似看做1g/cm3)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一瓶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不会出现浑浊现象,原因是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实验探究1:(1)a-b段曲线表示固体氯化钠正在溶解,呈这种形态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逐渐溶解,氯离子浓度不断增大。
(2)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是:蒸馏水不导电,液体的电导率几乎为零;加入氯化钠后,固体逐渐溶解,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增大,溶液的电导率不断增大;氯化钠全部溶解后,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变,溶液的电导率不变。
交流反思1:通过实验验证氯化钠溶液是均一的可以测定氯化钠溶液中不同位置的氯离子浓度(或测定电导率、密度等),数值相同则说明溶液是均一的。
交流反思2: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推测c点时溶液的电导率不为零,因为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存在大量可自由移动的离子。
5.将NaOH、NaCl、NH4NO3固体各10g分别放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在不同时间测量溶液的温度,绘制成如图所示图像,分析图象,回答问题。
(1)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吸热现象较明显的是 (写名称);
(2)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 (填“升高”或“降低”),其原因是 。
【答案】(1)硝酸铵
(2)降低;溶液散失热量
【解析】(1)分析图像,在NaOH、NaCl、NH4NO3三种物质中,溶解时溶液温度明显降低,即出现明显吸热现象的是NH4NO3;
(2)分析图像,对NaOH而言,a点右侧曲线表示:在一定时间段内,溶液温度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因为溶液的温度比周围环境高,向外散热。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训练,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掌握密度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够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92×103kg/m3=0,9×103,9;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化学沪教版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溶液,乳化,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水溶液的某些性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