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2页。
第2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2.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重点了解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关系,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难点掌握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会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相关计算.◆活动1 新课导入三角形中求角的度数问题,当角之间存在数量关系时,一般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建立方程来解决.◆活动2 探究新知1.教材P13 练习下面的内容.提出问题.(1)在△ABC中,∠C=90°,∠A与∠B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能证明吗?如何证明?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2.在△ABC中,若∠B+∠A=90°,那么△ABC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说明理由.学生完成并交流展示.◆活动3 知识归纳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__互余__.2.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__直角__三角形.◆活动4 例题与练习例1 教材P14 例3.例2 如图,点E是△ABC中AC边上的一点,过点E作ED⊥AB,垂足为D.若∠1=∠2,则△ABC是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解:△ABC是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ED⊥AB,∴∠ADE=90°,∴△ADE是直角三角形,∴∠1+∠A=90°.又∵∠1=∠2,∴∠2+∠A=90°,∴∠C=180°-(∠2+∠A)=180°-90°=90°,∴△ABC是直角三角形.例3 (1)如图①,在△ABC中,AD⊥BC于点D,CE⊥AB于点E.试猜测∠1与∠2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在△ABC中,如果∠BAC是钝角,BD⊥AC于点D,CE⊥AB于点E,那么(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解:(1)∠1=∠2.理由如下:∵AD⊥BC,CE⊥AB,∴△ABD和△BCE都是直角三角形,∴∠1+∠B=90°,∠2+∠B=90°,∴∠1=∠2;(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D⊥AC,CE⊥AB,∴∠D=∠E=90°,∴∠1+∠4=90°,∠2+∠3=90°.又∵∠3=∠4,∴∠1=∠2.练习1.教材P14 练习第1,2题.2.如图,在△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BE平分∠ABC交边AC于点E,∠BAC=60°,∠ABE=25°,则∠DAC的度数是(B) A.15° B.20° C.25° D.30° (第2题图) (第3题图)3.如图,将有一块含有6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长方形的对边上.如果∠1=18°,那么∠2的度数是__12°__.4.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说明△EPF为直角三角形.解:∵AB∥CD,∴∠BEF+∠DFE=180°.∵EP为∠BEF的平分线,FP为∠DFE的平分线,∴∠PEF=∠BEF,∠PFE=∠DFE,∴∠PEF+∠PFE=(∠BEF+∠DFE)=90°,∴△EPF为直角三角形.◆活动5 完成《名师测控》随堂反馈手册◆活动6 课堂小结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两锐角互余.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有两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1.作业布置(1)教材P16 习题11.2第4,10题;(2)《名师测控》对应课时练习.2.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文件包含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课件pptx、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教案docx等2份教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教案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湘教版八年级下册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第2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1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