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前预习ppt课件
展开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货 币赋税制度
梳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认识户籍制度变革的主要原因
认识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特点及作用
概括了解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古代社会保障政策)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类似的人口普查行为,主要是通过户籍制度来实施的。
户籍指中国历代政府为掌握户口数量而设置的一种簿籍登记制度。户籍制度的内容十分广泛,功能也非常繁杂,可以说是一项综合性的制度。户籍制度,既包括户籍登记,也包括户籍管理。
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完成表格
史料阅读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 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 民所疾苦者,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
从萧何“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的现象,思考户籍制度的作用?
文字中尤其提到户口多少,可见秦朝丞相、御史的府库应该有户籍方面的资料。
东晋的“黄籍”“白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两者有何区别?又为何推行“土断”?
古代户籍管理最主要的目的是方便赋役征发
客户(失去了独立的户籍,流亡他乡的人)在唐代已普遍存在,宋代因“田制坏”而进一步增多。客户往往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也不在国家的赋税征收之列,且时有“滋扰乡里”甚至“啸聚山林”之患。宋政府改革户籍制度,将客户与主户(有田地、家产,并承担国家赋税的有产户)均列为国家的编户齐民,给予独立的户籍。宋代在主户和客户外还设置了特殊户籍。宋真宗年间将坊郭户作为正式户种,包括商贾、手工业者和城内其他的居民家庭,开创了封建城市人口管理的新方式。此外,户籍中还有兵籍。宋代规定:“凡天下兵籍,武官选授……悉归枢密院。” ——摘编自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依据教材和上述材料,分析东晋和宋朝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
东晋时,户籍是政府征收赋役的主要依据,只有登记了南迁的人口,才能将其纳入以后征收赋役的范围;同时也可以缓和政府和南迁北方人与南方土著人的矛盾。
宋朝城市化与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商业税收远超农业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征收赋税渐以田亩为主;社会各阶级的流动性强,为便于管理,必须变革户籍制度。
赋役是国家财政的根本,户籍制度的改革有助于赋役的征发。从战国到清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户籍制度的内容不断调整和完善,
户口漏于国版,夫家脱于联伍,避役者有之,弃捐者有之,浮食者有之。于是奸心竞生,伪端并作矣。小则盗窃,大则攻劫,严刑峻法,不能教也。故民数者,庶事之所自出也。——徐干《中论•民数》
户籍制度还有利于社会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户籍制度是如何进行社会管理的呢?除了户籍制度,历代统治者还通过哪些措施进行基层社会治理?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县以下没有政府的派出机构。如何治理县以下的地区呢?
阅读教材,列表概括古代基层组织的几种基本形态。
秦汉时代的乡,上承县,下治里,从户籍、税收、徭役、治安、教化、选举等各个方面直接管理乡内民户,是国家政权的末端组织,相当于现代中国农村的乡镇和城市的街道办事处。 ——李开元《秦汉的乡里社祭》
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需干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便家意识形态的教化。——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封建时代基层组织的任务是管理户籍、征发赋役和维护稳定
历代王朝又是如何利用这些组织进行基层社会管理的?阅读教材,概括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措施。
夏商周时,出现了乡里制度的萌芽。秦汉的这种基层组织,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表明当时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还相对较宽松。 唐代实行的是乡、里、村三级制。村制度的推行,是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的有力举措。北宋中后期特别是王安石变法实行保甲制度后,乡里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乡村权力越来越多地被上调到更便于中央直接控制的州县官吏的手中。 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由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特点,其乡村治理尽管含有一定的自治因素,但始终没有发展为真正的乡村地方自治。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王权的扩张,乡村社会治理越来越深地受到国家政权的干预和控制,其自治性逐渐退。 ——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思考基层社会治理的趋势、原因、特点及意义。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孟子•梁惠王下》
古代中国以农业文明为基础,自然灾害会给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农业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政府采取预防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救助。
自西历纪元前1766至纪元后1937年止,计3703年间,共达5258次,平均约每六个月强就罹灾一次。——邓拓《中国救荒史》
阅读教材,列表概括历代社会救济的具体措施。
史料阅读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钱公辅《义田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文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文内容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等级性和不平等性,官民共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 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图片ppt课件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授课ppt课件,共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