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4884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课件ppt,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百家争鸣”,韩非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一、列国纷争(政治)与华夏认同
1、春秋五霸:2、三家分晋、田氏代齐3、战国七雄:
诸侯各国自称“华夏”;
周边民族认同“华夏”;
局部统一、华夏认同为大一统提供了前提!
学以致用:下面这两幅图片各出现在什么时期?
结合教材正文与地图,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华夏认同增强,华夏族分布更广泛
封建经济发展为大一统奠定了经济基础
从奴隶制经济过渡到封建社会经济
生产工具、技术—铁制农具、牛耕技术
兴修水利——都江堰、郑国渠
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问题探究: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新秩序
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吕氏春秋·审分》
铁犁牛耕王室衰微兼并战争
(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贵族)地主佃农、自耕农(原多为宗法血缘下的庶民)
(土地国有、集体耕作)井田制土崩瓦解小农经济逐渐开始确立(土地私有、户为单位)
“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驳?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表现为:(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各国纷纷变法图强;(3)阶级关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4)文化上,私学兴起。
孔子、老子及“百家争鸣”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曰:“苛政猛于虎”。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根据材料说明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
“仁” ——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学思结合”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教学原则:“有教无类”
学习态度:“当仁不让于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世界观:“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百家争鸣”
背景:社会大变革 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争相招揽人才
“齐物”,即万物齐一,任何事物在本质上相同“逍遥”的人生态度,旁观、超然、无所恃 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应自然
五行学说;“相生相胜”理论;“五德终始”、“五德转移”说;
孔子“爱人”是有等差的爱;墨子的“兼爱”是无等差的爱,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法治国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人性:人性本恶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3: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影响深远,促进了文化繁荣
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他们为了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势力,建立封建统治和经济秩序,巩固新生政权,增强竞争实力,纷纷开展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时代背景):
1、政治:(1)旧制度衰落(2)周王室衰微,诸侯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为了富国强兵2、经济:(1)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推广 ( 2 )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3、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4、文化: (1)私学兴起 (2)士阶层崛起 (3)法家学说成为改革思想武器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变革
拆大分小,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什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先后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
评价: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大变局,为何危,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朝代歌诀,春秋时期道家,百家争鸣的意义,强兵之策,富国之策,集权之策,说明了什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示范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纷争与动荡,经济发展,工商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铁犁牛耕农业进步,私田开拓公田不治,政治变动,统一与秩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