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培优)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4565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培优)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4565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同步练习】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培优)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8/1364565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3课 古代印度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 下图中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古印度 B. 古埃及 C. 古希腊 D. 古罗马
2. 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下图入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 ( )
A. 金字塔
B. 楔形文字
C. 种姓制度
D. 《医学集成》
3.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他曾西行天竺取回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天竺”指的就是古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 )
A. 黄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4. 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得名,最主要原因是( )
A. 最早创造了文字 B.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C. 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5. 阿育王在印度知名度较高,他在位时,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当时的首都是( )
A. 哈拉帕 B. 华氏城 C. 摩亨佐达罗 D. 迦毗罗卫城
6. 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①孔雀王朝 ②种姓制度 ③两河流域 ④佛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 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A. 印度早期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 古印度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C.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D. 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8. “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金字塔修建 B. 种姓制传播 C. 佛教的发展 D. 基督教诞生
9. 如图所体现的等级制度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不得跨等级从事职业和通婚。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10. A. 古印度
B. 古巴比伦
C. 古埃及
D. 古希腊佛教教义中,哪一条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 )
A. 消除欲望 B. 众生平等 C. 忍耐顺从 D. 因果报应
11. 关于佛教,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形成的
B. 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 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持佛教
D.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但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二、材料解析题
12. 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追随摄制组的足迹,共同见证人类的早期文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灿烂的亚非文明
问题一:材料中的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些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问题二:图1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图2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图3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国王属于什么等级?
问题三:材料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什么耕作?政治上有哪些共同点?
13.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 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史称什么?第三等级从事哪些职业?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地位最高的是哪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哪个等级?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 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5) 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法典?
(6) 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7)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一、单选题
1.下表是某初三学生在整理古印度文化时的草稿,请你帮他指出有误的一项()
类别
成就
类别
成就
A医学
《医典》
B数学
真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宗教
创立了佛教
A. A B. B C. C D. D
2.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 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3.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没有涉及( )
A. 佛教产生的过程 B. 佛教传播的过程 C. 佛教的内容 D. 佛教的地位
4.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伊斯兰教。 B. 该宗教诞生于古印度。
C. 该宗教诞生早于基督教。 D.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5.公元前6世纪,亚洲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两位杰出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B. 德谟克利特、荷马
C. 释迦牟尼、孔子 D. 伯里克利、凯撒
6.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当时维持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新航路开辟,葡萄牙人到来之后,称这个社会等级制度为( )
A. 种姓制度 B. 城邦制度 C. 封君封臣制度 D. 庄园制度
7.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A. 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 印度的环保意识
C. 种姓制度的影响 D. 印度的种族歧视
8.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
B. 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
C.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D. 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
9.“种姓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人分为思想家、战士、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等,因为这种刻意分工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效率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就。”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种姓制度( )
A. 使社会等级十分森严 B. 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C. 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D. 高等种姓中人才众多
10.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钵那(货币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婆罗门就要罚款150或200钵那,首陀罗则要被处以体刑。此规定说明了古印度社会中四个种姓()
A. 法律地位不平等 B. 宗教权利不平等
C. 宗教等级界限分明 D. 职业世袭不能改变
培优第三阶——中考点兵
1. (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
A. B.
C. D.
2. (2022·黑龙江省绥化市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3. (2021·江苏省无锡市 )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 (2021·湖南省娄底市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5. (2021·湖南省怀化市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 耶稣 B. 李耳 C. 穆罕默德 D. 乔达摩•悉达多
6. (2021·湖南省益阳市 )以下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分布图。下列文明成果分别与图中①、②两个文明中心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金字塔 佛教的创立 B. 青铜冶炼 《汉谟拉比法典》
C. 太阳历 水稻的种植 D.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7. (2021·江苏省徐州市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 雅典的直接民主 D. 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
8. (2021·甘肃省兰州市 )由雅利安人创造的“这一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约占印度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贱民们今天还进一步承受心理上的伤残,这种伤残同身体上的伤残一样使人残废和退化。”“等级制度”指的是( )
A. 封建封臣制 B. 雅典民主政治 C. 种姓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第3课古代印度
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
一、单选题
1. 下图中的“?”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古印度 B. 古埃及 C. 古希腊 D. 古罗马
【答案】A
【解析】A.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约为公元前23世纪一前18世纪。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前187)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故图中的“?”处应填古印度。故A正确。B.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埃及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非洲东北角,故B错误。C.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希腊的主体是希腊半岛,故C不正确。
D.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在那里发现的哈拉巴和亨拉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古罗马主要兴起于意大利半岛,故D错误。故选A。
12. 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下图入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 ( )
A. 金字塔
B. 楔形文字
C. 种姓制度
D. 《医学集成》
【答案】C
【解析】A.金字塔在古埃及,故排除A。B.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故排除B。C.依据图示“喜马拉雅山”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500年左右伴随着如图入侵路线而产生的文明是种姓制度。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人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C符合题意。 D.《医学集成》是阿拉伯文化的代表,故排除D。
故选C。
13. 《西游记》是一部古典小说,书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朝的玄奘,他曾西行天竺取回佛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天竺”指的就是古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初发源于( )
A. 黄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尼罗河流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文明。结合所学知识,印度河流域孕育了古印度文明。故选C。
14. 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得名,最主要原因是( )
A. 最早创造了文字 B. 人类最早居住的地区
C. 最早进入奴隶社会 D. 对世界文化贡献最大
【答案】C
【解析】C项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之所以被为文明古国,是因为它们的文明起源早,有完整的社会制度,都有各自创造的文字。而这些都是进入奴隶社会的表现,因此四大文明古国之所以得名,最主要原因是最早进入奴隶社会,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中,排除。B项明显错误,排除。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15. 阿育王在印度知名度较高,他在位时,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当时的首都是( )
A. 哈拉帕 B. 华氏城 C. 摩亨佐达罗 D. 迦毗罗卫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鼎盛时期的发展概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故选B。
16. 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①孔雀王朝 ②种姓制度 ③两河流域 ④佛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①.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故①符合题意。②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故②符合题意。③.”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故③不符合题意。④.佛教创立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故④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故选B(①②④ )。
17. 下列有关古代印度文明,说法正确的是()
A. 印度早期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B. 古印度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C. 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D. 印度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
【答案】C
【解析】 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属于希腊文明,故A错误。
B.古印度居民创造的是印章文字,故B错误。C.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说法符合史实,故C正确。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的实质是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故D错误。故选C。
18. “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金字塔修建 B. 种姓制传播 C. 佛教的发展 D. 基督教诞生
【答案】C
【解析】C.“面对雅利安人的等级制度,它以‘众生平等’相抗,反对婆罗门特权。并在之后传到亚洲其他地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佛教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很多国王利用它“忍耐顺从”的说教,大力扶持佛教。故C正确。ABD.综上,这三项与题干佛教的史实不符合,故排除ABD。故选C。
19. 如图所体现的等级制度世代相袭,贵贱分明。不得跨等级从事职业和通婚。这种情形最有可能发生在
A. 古印度
B. 古巴比伦
C. 古埃及
D. 古希腊
【答案】A
【解析】A.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被称为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依据题干“不得跨等级从事职业和通婚”可知是古印度,故A符合题意。
BCD.综上,其余三项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选A。
20. 佛教教义中,哪一条体现了反对婆罗门特权的要求( )
A. 消除欲望 B. 众生平等 C. 忍耐顺从 D. 因果报应
【答案】B
【解析】B.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了“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B正确。
ACD.消除欲望是一种禁欲思想,忍耐顺从是对现实磨难的妥协容忍,“因果报应”思想是警告人不要作恶。这均与本题主旨无关。故选B。
21. 关于佛教,不正确的是( )
A. 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形成的
B. 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 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教义并大力扶持佛教
D.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但承认婆罗门的特权地位
【答案】D
【解析】D.早期的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故D说法错误。
ABC.均符合史实。
故选D。
二、材料解析题
12. 某电视台栏目组拍摄了专题片《文明之路》,让我们追随摄制组的足迹,共同见证人类的早期文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灿烂的亚非文明
问题一:材料中的图1、图2、图3分别是哪些大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问题二:图1建筑的名称是什么?图2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图3反映的是什么制度?国王属于什么等级?
问题三:材料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什么耕作?政治上有哪些共同点?
【答案】
(1)图1金字塔是尼罗河流域文明的典型代表。图2石柱上雕刻的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图3反映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2)图1建筑的名称是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图2法典的名称是《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图3反映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国王属于刹帝利。 (3)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所示文明都适合农业耕作,政治上的共同点是都实行奴隶主专制制度。
故答案为:
(1)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
(2)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刹帝利。
(3)农业耕作;奴隶主专制制度。
13. 材料一:以下是古代某国的法律条文: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3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1头公牛。
材料二:法典规定:奴隶可以买卖,可以用来抵债……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人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头上的奴隶标记剃掉,理发师的手指就要被砍掉。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回答:
(1) 材料一是古代什么地方的法律条文。
(2) 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存在哪几个等级?此等级制度史称什么?第三等级从事哪些职业?
(3)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判断地位最高的是哪个等级?地位最低的是哪个等级?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 这种制度有什么特点?
(5) 材料二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它是哪国的哪位统治者制定的?维护的是哪一阶级的利益法典?
(6) 如何评价这部法典?
(7) 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则材料所反映的古代文明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古代印度。
(2)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个等级;制度:种姓制度;从事职业:农业、畜牧业、商业。
(3)最高等级:婆罗门;最低等级:首陀罗;判断依据:杀害婆罗门者受罚最重;杀害首陀罗处罚最轻。
(4)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5)名称:《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奴隶主阶级。
(6)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法典,是了解古巴比伦社会的重要史料,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7)都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都巩固了统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古代大河流域的文明的相关史实。
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
一、单选题
1.下表是某初三学生在整理古印度文化时的草稿,请你帮他指出有误的一项()
类别
成就
类别
成就
A医学
《医典》
B数学
真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C城市
修建了华氏城
D宗教
创立了佛教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医典》是阿拉伯文化,故A说法错误。BCD.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修建了华氏城和创立了佛教均和古印度文化有关,故BCD说法正确。故选A。
2.佛教经书中的一些用语,逐渐融汇到汉语中,如“五体投地”、“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因果”、“皆大欢喜”、“彼岸”等。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是源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这说明( )
A. 佛教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 B. 佛教是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
C.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D. 佛教和道教都起源于中国本土
【答案】C
【解析】C.佛教在汉代传入中国,佛教经书中的一些概念和名词,逐渐融汇到汉语中,例如“浮屠”“彼岸”“业报”等。唐朝人普遍信佛,诗人王维的名和字,出自《维摩诘经》。据此可见,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故C正确。AB.符合史实,但与本题的主旨无关,故排除AB。D.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佛教不是,故D错误。故选C。
3.佛教创立后,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上述材料中没有涉及( )
A. 佛教产生的过程 B. 佛教传播的过程 C. 佛教的内容 D. 佛教的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佛教的相关知识。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产生的过程,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最初传播于恒河流域,后传遍南亚大陆,又传往东亚、东南亚”涉及佛教传播的过程,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涉及佛教的内容,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涉及佛教的地位,D项不符合题意。
4.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它是伊斯兰教。 B. 该宗教诞生于古印度。
C. 该宗教诞生早于基督教。 D. 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答案】A
【解析】A.根据图片中的起源处印度附近,可知该宗教是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古印度的佛教,此图片是佛教的对外传播路线,故伊斯兰教错误,伊斯兰教于公元七世纪由麦加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首先兴起,地点与题干不符合,故A不正确。BCD.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故BCD三项正确。
故选A。
5.公元前6世纪,亚洲产生了两位思想家,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影响。这两位杰出人物是
A. 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B. 德谟克利特、荷马
C. 释迦牟尼、孔子 D. 伯里克利、凯撒
【答案】C
【解析】D.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佛教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是家释迦族隐修者;春秋晚期的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包括“仁”和“礼”两部分,“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故D正确。A.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故排除A。B.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哲学家、荷马是古希腊诗人,故排除B。D.伯里克利是雅典执政者、凯撒是古罗马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故排除D。故选C。
6.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当时维持了社会秩序和稳定。新航路开辟,葡萄牙人到来之后,称这个社会等级制度为( )
A. 种姓制度 B. 城邦制度 C. 封君封臣制度 D. 庄园制度
【答案】A
【解析】由材料“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并结合所学,种姓制度是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最初是随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的社会制度,故A符合题意;城邦制度存在于古希腊时期,排除B;封君封臣制度是建立在封土制基础上的封建贵族等级制度,排除C;庄园制度是欧洲中世纪的封建领主以庄园为财产制度的单位,排除D。
7.香蕉叶饭(如图)是一种典型的印度菜。印度贵族婚礼宴席上招待客人时,仍把香蕉叶当餐盘。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这个习俗适合用来说明
A. 佛教影响人的生活 B. 印度的环保意识
C. 种姓制度的影响 D. 印度的种族歧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据题干信息“据说是因为居上位者很忌讳接触较低阶级碰过的器皿,所以用后即丢的香蕉叶自然成了最佳选择”可以得出各等级地位不同,贵贱分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C符合题意。
8.种姓制度,又称瓦尔那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创立的。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列对印度种姓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统治地位而采用的一种制度
B. 是古印度在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制度
C.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D. 各个等级中虽有高低贵贱之别,但可以互通婚姻,差别不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征。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D项符合题意。
9.“种姓是一种天生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把人分为思想家、战士、商人、农民、手工业者等,因为这种刻意分工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效率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就。”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种姓制度( )
A. 使社会等级十分森严 B. 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
C. 造成社会的不公平 D. 高等种姓中人才众多
【答案】B
【解析】B.这段话的大意是,种姓制度可以把印度人划分成不同的职业和地位。如此分工,“使得每个人在各自的领域效率更高,更容易获得成就”,这样也就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故B正确。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故选B。
11. 《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钵那(货币单位)。如果是吠舍辱骂婆罗门就要罚款150或200钵那,首陀罗则要被处以体刑。此规定说明了古印度社会中四个种姓()
A. 法律地位不平等 B. 宗教权利不平等
C. 宗教等级界限分明 D. 职业世袭不能改变
【答案】A
【解析】A.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同样是辱骂婆罗门,对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的处罚是不一样的,这表明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A正确。BCD.题干中没有体现。故选A。
培优第三阶——中考点兵
9. (2022·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印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拥挤贫民窟中的原低种姓人群更容易感染病毒。下列图示中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能够反映和造成这个群体低种姓地位的是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10. (2022·黑龙江省绥化市 )“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希腊
【答案】C
【解析】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建立“种姓制度”的国家是古印度。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1. (2021·江苏省无锡市 )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印度文明有关且对其他地区文明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有①佛教、②阿拉伯数字、④种姓制度。③《马可•波罗行纪》与古代印度文明成就无关,排除。
12. (2021·湖南省娄底市 )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A
【解析】据题干信息判断可知,这种阶级歧视最可能源自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种姓制度具有明显的阶级歧视。
13. (2021·湖南省怀化市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 耶稣 B. 李耳 C. 穆罕默德 D. 乔达摩•悉达多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可知与佛教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因此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选项D符合题意;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A排除;李耳一般指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B排除;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C排除。
14. (2021·湖南省益阳市 )以下是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分布图。下列文明成果分别与图中①、②两个文明中心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A. 金字塔 佛教的创立 B. 青铜冶炼 《汉谟拉比法典》
C. 太阳历 水稻的种植 D. 楔形文字 种姓制度
【答案】A
【解析】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象征着国王的权力与尊严。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成就是佛教。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教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5. (2021·江苏省徐州市 )“当他们分割普鲁沙(巨人)时,其口为婆罗门,由其双臂造成罗惹尼耶(刹帝利),其双腿变成吠舍,从其双脚生出首陀罗。”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 印度的种姓制度 B. 埃及至高无上的王权
C. 雅典的直接民主 D. 古巴比伦的法治传统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关键信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并结合所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种姓制度各等级界限森严,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符合题意。 故选:A。
16. (2021·甘肃省兰州市 )由雅利安人创造的“这一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约占印度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贱民们今天还进一步承受心理上的伤残,这种伤残同身体上的伤残一样使人残废和退化。”“等级制度”指的是( )
A. 封建封臣制 B. 雅典民主政治 C. 种姓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这一等级制度之外的是贱民,约占印度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贱民们今天还进一步承受心理上的伤残,这种伤残同身体上的伤残一样使人残废和退化。”所说的“等级制度”指的是种姓制度。这种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体现在严重阻碍了古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只出现在印度,排除ABD。 故选:C。
初中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a href="/ls/tb_c14460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3课 古代印度精品课时训练</a>,文件包含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原卷版docx、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优秀课堂检测,共5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 美国的独立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8课 美国的独立测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