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3课 古代印度精品课时训练
展开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最早发祥印度河流域。
2.奴隶制文明概况:
(1)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现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2)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基本实现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3.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佛教、梵文等。
4.古代印度文明的代表种姓制度
(1)内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的内容及特点:
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为种姓内的成员提供了保护,有利于维持统治和社会安定。
②消极:它制造了种姓隔离,维护了社会不平等,激化了社会矛盾;使下层劳动群众备受压迫和歧视,缺乏进取心,缺乏民族凝聚力,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5.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摩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_终生平等”;又宣扬“忍耐顺从”。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外传。经中亚大约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时候传入中国。
雅利安人人侵入后,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它将人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四个等级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 释迦摩尼 ”
1.“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建立这种制度的国家是
A.古埃及B.古巴比伦C.古印度D.古希腊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古代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据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多样性B.一致性C.互信性D.互鉴性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和古印度在国家机器与制度、大型工程、文化方面的发展各有特色,可见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A项正确;其他三项均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3.文物古迹见证历史。如图反映的文明成果起源于哪一地区
古代埃及B.两河流域C.古代印度D.古代希腊
【答案】C
【解析】题目中“释迦牟尼佛像”是佛教雕塑。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人民不满,反对婆罗门特权的情绪不断高涨;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百姓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佛教就在这种形势下产生了。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又称释迦牟尼,C项正确;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古代埃及,排除A项;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两河流域,排除B项;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不是古代希腊,排除D项。故选C项。
4.“一个种姓与另一个种姓有所区别,各种姓之间不许因通婚而混淆起来,各种姓因地位不同而完全不同,每个种姓都有它特别的、不变的职业。”马克思的这番话揭示的制度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印度C.古巴比伦D.古代希腊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一个种姓与另一个种姓有所区别,各种姓之间不许因通婚而混淆起来,……每个种姓都有它特别的、不变的职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 等级刹帝利,掌握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B项正确;题干揭示的制度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代希腊”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5.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道:“屠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该记录印证了古代印度
A.封君封臣制度B.繁荣的早期文明C.佛教思想盛行D.森严的等级制度
【答案】D
【解析】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各个等级之间地位不平等。材料中“夫、渔夫、舞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给予特殊的规定,体现出森严的等级制度,D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度是西欧中世纪政治制度,排除A项;繁荣的早期文明和佛教思想盛行与材料中等级制度森严不符合,排除B和C项。故选D项。
6.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A.埃及的法老制度B.印度的种姓制度C.雅典的民主制度D.西欧的封建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舍,商贾也。”“四曰首陀罗,农人也”可得出印度的种姓制度将所有的印度人都可以分为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B项正确;古埃及实行的是法老高度集权的专制制度,法老是国家的最高代表,掌握军、政、经、法、教权,排除A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法律至上。但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和局限性是雅典民主政治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其实质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排除C项;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一般指西欧封建主之间依据土地占有和人身依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等级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7.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点是
A.建筑风格相似B.欧亚文明起源C.宗教信仰趋同D.农耕文明发达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它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都建立起奴隶制国家,都以农业经济为主,D项正确;建筑风格相似、欧亚文明起源、宗教信仰趋同与题干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推出过一部大型主题纪录片《亚洲文明之光》,生动再现了亚洲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悠久灿烂、多元共生交流互鉴的文明图景。以下文明成就可以在片中展现的是
①金字塔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佛教 ④阿拉伯数字
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汉谟拉比法典》属于亚洲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佛教属于亚洲古印度的文明成就,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达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比数字”,属于亚洲文明,综上所述②③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金字塔属于非洲古埃及的文明成就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9.《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 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这里强调了古代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A.政治条件B.地理条件C.经济条件D.文化条件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可知,这指出了四大文明产生地域的共同性,是地理条件,B项正确;大河流域和平原,这是地理条件,不是政治条件、 经济条件、 文化条件,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0.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各项成果中属于印度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是
A.象形文字和金字塔B.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
C.甲骨文和青铜器D.梵文和佛教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印度是佛教的发源地,而梵文是印度古代的一种语言文字,D项正确;象形文字和金字塔属于古代埃及文明的代表,排除A项;楔形文字和《汉谟拉比法典》属于古代西亚两河流域或巴比伦的文明代表,排除B项;甲骨文和青铜器属于中国古代商周时期的文明代表,排除C项。故选D项。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等级森严的制度】
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众生平等的宗教】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
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佛教已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11.【答案】(1)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等。
(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可得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根据材料一“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可得出主要依据:所居地区;根据材料一“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可得出依据:所居聚落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3)根据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可得出佛教创立的背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根据材料二“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可得出背景: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所以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
文明古国
国家机器与制度
大型工程
文化
古埃及
军队、刑法、法老
金字塔
太阳历
古印度
种姓制度
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6课 早期殖民掠夺优秀习题</a>,文件包含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原卷版docx、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5课 探寻新航路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a href="/ls/tb_c14464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第15课 探寻新航路精品练习题</a>,文件包含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原卷版docx、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5课探寻新航路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ls/tb_c1446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优秀综合训练题</a>,文件包含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原卷版docx、作业设计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4课文艺复兴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