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6 猫教学ppt课件
展开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同学们有没有养过猫的?那么请你给大家讲讲自己和猫之间所发生的故事。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的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通过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方法,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整体把握全文内容。
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的线索和结构,体会伏笔的作用。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二、三
关注文中的精彩语句,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学会运用细节描写。
掌握对比与衬托的表现手法。
学会做一个没有偏见、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同情弱小的人。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著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及散文集《佝偻集》等。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早期的作品,受“五四”时期提倡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他早期的作品大多宣扬新思想、新观念,表现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及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猫》选自《郑振铎选集》。作者在其小说集《家庭的故事》的自序里曾经写道:“我对于旧家庭,旧人物,似乎没有明显的谴责,也许反有些眷恋。这一点,看书的人当然是明白的,许许多多的悲剧,还不都是那些旧家庭酝酿出来的么?不过假定他们是‘坏的’,或‘不对的’,那是他们本身的罪恶么?”
作者的意思是极其明白的:对这个问题的唯一正确回答是:封建制度的罪恶。它的罪恶不仅表现在它残酷地压迫劳动人民上,也表现在它自身的矛盾上。而它自身的矛盾,在封建宗法统治的旧式家庭里显得尤其突出。总会有一些人成为比他们权势更大、地位更高的人的牺牲品,这样的悲剧,尽管不能跟劳动人民的血泪故事同日而语,但毕竟不失为封建制度必然没落和衰亡的又一个证明,同样具有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作用。
1. 逗( ):引逗。2. 缕( ):线;一条一条,详详细细;量词,用于细长而软的东西。3. 倚( ):靠着。4. 妄( ):荒谬不合理;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5. 消耗( ):(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
6. 忧郁( ):忧伤愁闷。7. 懒惰( ):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8. 怂恿( ):鼓动别人去做某事。9. 安详( ):从容不迫;稳重。10. 乞丐( ):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11. 预警( ):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12. 怅然( ):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13. 蜷伏( ):弯着身体卧着。14. 叮嘱( ):再三嘱咐。15. 惩戒( ):通过处罚来警戒。16. 悲楚( ):悲伤凄楚;悲苦。17. 断语( ):断定的话;结论。
18. 冤枉( ):使无罪者有罪;没有事实根据,给人加上恶名。19. 虐待( ):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20. 芙蓉鸟( ):即金丝雀。21. 畏罪潜逃( ):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fú róng niǎ
wèi zuì qián tá
1. 污涩( ):肮脏且不光滑。2. 绫( ):一种丝织品。
( )提高( )提防
提: 语境记忆法:我们要提(tí)高警惕,时刻提(dī)防着敌人的进攻。
( )笼子( )笼罩
诅( )诅咒沮( )沮丧
蜷( )蜷伏倦( )倦怠
1.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2.默读 、圈点勾画描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3.按句式说话:从 _____(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________(此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猫。
作者是怎样将猫的特点形象地描写出来的?(小组讨论,先找到描写的原句,再赏析)
“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生动形象的表现了小猫的活泼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这句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的表现了小猫玩耍时的淘气、顽皮。
“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
这句运用了外貌描写,形象的表现了小猫的丑陋,不惹人喜爱。
怎样才能传神地表现动物和人物的特点?
1、比喻、拟人 、动作、外貌 、关键词 ...
作者对于三只猫亡失的态度一样吗?(跳读,请找出相关语句。)
我的心里也感着一缕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咒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郑振铎 (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猫》是他早期的作品,在此之前他的作品内容触及五四时期倡导的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受当时的影响,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了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作者仅仅局限于写猫本身么?借此阐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作者从第三只猫的遭遇中,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个人的偏见去对待它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负罪感永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自身弱点的主题。
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玷污。 ——高尔基 人生在世,需要不断地为心灵除尘,自省、自责、自悟、自重……擦净心灵,既是一种自我重塑,也是一种品德纯化,既是对从前的一种跨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追求。
句式:“对于———(作者或猫),我想说:———。”
课后练笔 比较阅读
用本节课积累的写作方法描写你身边的小动物。 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体会这些文章与本文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三、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
“我”更难过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枉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好恶,带着私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的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
作者写猫,并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及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
四、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6 猫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16 猫教学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检查字音,整体把握,得猫养猫失猫,第一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在家中地位都很喜欢,结局病死,我的态度有些不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5单元16《猫》第1课时pptx、第5单元16《猫》第2课时pptx、16猫mp3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16 猫备课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读猫讲故事,听猫的故事,二读文悟真情,“芙蓉鸟事件”,四多角度析主题,主题归纳,五谈生活说感悟,七课堂总结,别难过啦,尊重生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