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 圆的周长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2 圆的周长教案,共3页。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 《圆的周长》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并总结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在探究圆的周长时,学生很难一下子想到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有关系,这时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并通过测量、实验的活动,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
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图形,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测量、实验的活动,最后发现规律,得到对圆周率的深刻体验。
2.借助实验结果“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同学小军正绕着跑道跑步(课件展示),你能帮他算一算跑一圈是多少米吗?
(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说解题思路)
2.引出课题《圆的周长》。(板书)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半径r、直径d)
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1)讨论方法: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手里的圆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来测量它们的周长?
(2)反馈:(基本情况)
A.“缠绕”——用绳子缠绕实物圆一周并打开;
B.“滚动”——把实物圆沿直尺滚动一周;
(3)小结各种测量方法:
转化: 曲 直
(4)创设冲突,体会测量局限性
刚才大屏幕上的广场也是一个圆,这个圆的周长还能进行实际测量吗?那怎么办呢? 不能测量,那么我们前面所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都是怎么求的呢?用公式计算。那么就要搞清楚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3. 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猜想: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你认为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
(2)自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物体名称
周长
直径
周长/直径
(3)初步认识圆周率
①看了几组同学的测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②虽然倍数不大一样,但周长大多是直径的几倍?
③小结: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
4.认识圆周率,总结公式
(1)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为计算方便,常取近似值3.14。
(2)总结公式:如果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课件出示C =πd
(3)提问: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板书:C =2πr
5.记一记,用一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课件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独立解答。
小军绕跑道跑一圈是多少米?
一张圆桌的半径是0.5米。这张圆桌的周长是多少米?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利用“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测量圆的周长。认识了圆周率(π),π=3.141592653……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时取它的近似值π≈3.14。掌握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C=πd 或 C=2πr,并能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圆的周长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概述,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2 圆的周长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教学新知,练习巩固,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2 圆的周长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组讨论,探究方法,小组合作,找出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