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比的意义13-人教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3/1357550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巩固知识,应用拓展,回顾总结,交流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一、回忆生活素材,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刚刚老师和同学们玩了一只青蛙跳下水的小游戏,接下来,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学一学比的意义,在上比的意义这一节课之前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你们知道我们班上最高的人是谁呢?
生:黄旭,身高162厘米。
师:那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人是谁呢?
生:罗伯特·潘兴·瓦德罗。
师:真棒,今天我是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世界上最高的人吧,出示PPT。
师:我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有很多是来源于生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除法算式吧。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义。
出示PPT引导学生说出这节课的内容,什么是比,什么是同类量的比,什么是不同类量的比, 师:观察这三个比,说说它们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引导学生发现这三个比都表示相除的关系,但前两个比中两个量都表示长度,相比的两个量是同类量;第三个比中的两个量,一个表示路程,一个表示时间,是不同类量,不同类量的比可以表示一个新的量。(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加深认识。
(一)深化理解。
1、自学比的相关知识。
学生自学教材第49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比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
2、汇报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称。
课件出示:15:10=15÷10=,让学生说出比的各部分名称。(板书: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比值的意义。
师:怎样求一个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练习:
师:比和比值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小结:比表示一种关系,而比值是一个数,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二)沟通联系。
1、师:同桌讨论一下,比与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分别相当于分数和除法算式中的什么?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
2、请尝试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
板书:
师: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如15:10也可以写成,仍读作“15比10”。
3、师:剪刀石头布比赛中的比分2:0,2;1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比一样吗?(引导学生理解:各类比赛中的比不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比,它只是一种计分形式,是比较大小的,是相差关系,不是相除关系。)
四、巩固知识,应用拓展。
练习,最后两题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明白生活中有哪些比,让学生明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五、回顾总结,交流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揭示课题,认识同类量的比,认识不同类量的比,认识比值,生活中的比1,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4 比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复习,作好铺垫,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活动,探索新知,课堂总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4 比教案设计,共4页。
![数学口算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