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9含答案
展开课时质量评价(十九)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O2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O2(g)+2NO(g)2NO2(g),此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的是( )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NO2
C 解析:该反应气体分子数目有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必达平衡,A错误;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时,必达平衡,B错误;各物质浓度之比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之比,不能反映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平衡状态,C正确;O2的生成是逆向反应,生成NO2是正向反应,比例1∶2与化学方程式中对应物质的系数相符,必是平衡状态,D错误。
2.向某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或充入一定量O2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一定为2∶1∶2
C.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 mol
B 解析:升高温度或增加反应物质的浓度都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故A正确;达到平衡状态时,SO2、O2、SO3物质的量之比可能为2∶1∶2,也可能不是2∶1∶2,与各物质的初始浓度及转化率有关,故B不正确;当SO2的生成速率与SO3的生成速率相等时,即正、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达平衡状态,故C正确;达到平衡状态时,二氧化硫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三氧化硫,所以生成SO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 mol,故D正确。
3.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
B.
t/ ℃ | 25 | 50 | 100 |
KW/10-14 | 1.01 | 5.47 | 55.0 |
C.
D.
c(氨水)/(mol·L-1) | 0.1 | 0.01 |
pH | 11.1 | 10.6 |
C 解析:A项中NO2球中存在2NO2N2O4 ΔH<0,正反应放热,NO2球放入冷水,颜色变浅,NO2球放入热水,颜色变深,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B中表格的数据,温度升高,KW增大,则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项不符合题意;H2O2溶液加MnO2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MnO2做催化剂,C项符合题意;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NH3·H2ONH+OH-,随着氨水浓度降低,氨水电离程度增大,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项不符合题意。
4.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H2(g)+CO(g)CH3OH(g)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 温度/K | 物质的起始浓 度/mol·L-1 | 物质的平衡浓 度/mol·L-1 | ||
c(H2) | c(CO) | c(CH3OH) | c(CH3OH) | ||
Ⅰ | 400 | 0.20 | 0.10 | 0 | 0.080 |
Ⅱ | 400 | 0.40 | 0.20 | 0 |
|
Ⅲ | 500 | 0 | 0 | 0.10 | 0.025 |
A.该反应的正反应吸热
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Ⅱ中的大
C.达到平衡时,容器Ⅱ中c(H2)大于容器Ⅲ中c(H2)的两倍
D.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的正反应速率比容器Ⅰ中的大
D 解析:对比容器Ⅰ和Ⅲ可知两者投料量相当,若温度相同,最终建立等效平衡,但Ⅲ温度高,平衡时c(CH3OH)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Ⅱ相对于Ⅰ成比例增加投料量,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提高,所以Ⅱ中转化率高,B错误;不考虑温度,Ⅱ中投料量是Ⅲ的两倍,相当于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所以Ⅱ中c(H2)小于Ⅲ中c(H2)的两倍,且Ⅲ的温度比Ⅱ高,相对于Ⅱ,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H2)增大,C错误;对比Ⅰ和Ⅲ,若温度相同,两者建立等效平衡,两容器中速率相等,但Ⅲ温度高,速率更快,D正确。
5.CO2经催化加氢可合成乙烯:2CO2(g)+6H2(g)C2H4(g)+4H2O(g)。0.1 MPa时,按n(CO2)∶n(H2)=1∶3投料,测得不同温度下平衡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0
B.曲线b代表H2O(g)的浓度变化
C.N点和M点所处的状态c(H2)不一样
D.其他条件不变,T1 ℃、0.2 MPa下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
C 解析:温度升高,H2的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故逆向吸热,正向放热,ΔH<0,则曲线a为CO2的浓度变化,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比例关系,可知曲线b为H2O(g)的浓度变化,曲线c为C2H4的浓度变化,故A、B正确;N点和M点均处于T1 ℃下,所处状态的c(H2)是一样的,C项不正确;D项,其他条件不变,T1 ℃、0.2 MPa相对0.1 MPa,增大了压强,体积减小,c(H2)增大,反应达平衡时c(H2)比M点大,D项正确。
6.钨(W)在高温下可缓慢升华。碘钨灯中封存的碘蒸气能发生反应:W(s)+I2(g)WI2(g),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对于该过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工作时,在灯泡壁和灯丝上发生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C.W(s)+I2(g)WI2(g)为放热反应
D.碘蒸气的作用是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
B 解析:碘钨灯工作时,发光、发热,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故A正确;工作时,利用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灯丝的温度高于灯泡壁的温度,W在高温下缓慢升华,在灯泡壁上发生反应W(s)+I2(g)WI2(g),平衡常数K1=,灯丝上发生反应WI2(g)W(g)+I2(g)的平衡常数K2=,K1、K2不互为倒数,故B错误;利用工作时灯泡壁与灯丝的温度差,将沉积在灯泡壁上的钨“搬运”回灯丝上,灯丝的温度高于灯泡壁的温度,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WI2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该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扩散到灯泡壁(低温区)的钨与I2(g)发生反应生成WI2(g),WI2(g)扩散到灯丝(高温区)重新分解出钨沉积到灯丝表面,从而延长灯丝的使用寿命,故D正确。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7.(2020·临沂模拟)甲、乙是均为1 L的恒容密闭容器,向甲中充入1 mol CH4和1 mol CO2,乙中充入1 mol CH4和n mol CO2,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77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2.96 mol2·L-2
C.H2的体积分数:φ(b)=φ(c)
D.873 K时,向甲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ol,CO、H2各1.2 mol,平衡不发生移动
AB 解析:升高温度,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说明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A正确;873 K时,c点CH4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列“三段式”:
CH4(g)+CO2(g)2CO(g)+2H2(g)
始
(mol·L-1) 1 1 0 0
变
(mol·L-1) 0.6 0.6 1.2 1.2
平
(mol·L-1) 0.4 0.4 1.2 1.2
则K873 K==12.96 mol2·L-2,温度升高,CH4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则773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小于12.96,故B正确;根据图像,相同温度下乙中甲烷的平衡转化率大于甲中,则n>1,b、c两点甲烷的平衡转化率相等,则两点平衡时体系中CH4、CO、H2物质的量分别相等,但b中CO2物质的量大于c中,则H2的体积分数:φ(b)<φ(c),故C错误;873 K时,平衡常数 K=12.96,向甲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CO2、CH4各0.4 mol,CO、H2各1.2 mol,Q==51.84 mol2·L-2>K,平衡逆向移动,故D错误。
8.(2021·威海模拟)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投入0.5 mol CO和1 mol H2,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 ΔH。实验测得平衡时H2的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代表压强,且Y1>Y2;X代表温度,且ΔH<0
B.M点反应物转化率之比α(CO)∶α(H2)=1∶1,N点该比例减小
C.若M、N两点对应的容器体积均为5 L,则N点的平衡常数K=100 mol-2·L2
D.图2中曲线AB能正确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负对数pK(pK=-lgK)与X的关系
BD 解析:若X代表压强,Y代表温度,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小,而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压强越大,H2的转化率越高,所以Y代表压强,X代表温度,且Y1>Y2;相同压强下温度越高,氢气的转化率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A正确。初始投料n(CO)∶n(H2)=1∶2,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CO和H2按照1∶2反应,不论平衡如何移动二者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1,故B错误。N点和M点温度相同,则平衡常数相同,容器体积为5 L,M点H2的转化率为50%,可根据该点列三段式:
CO(g)+2H2(g)CH3OH(g)
起始(mol·L-1) 0.1 0.2 0
转化(mol·L-1) 0.05 0.1 0.05
平衡(mol·L-1) 0.05 0.1 0.05
K==100 mol-2·L2,故C正确。pK=-lgK,则K越大,pK越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则pK越大,故曲线AC表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负对数pK与X的关系,故D错误。
9.工业上以CH4为原料制备H2的原理为CH4(g)+H2O(g)CO(g)+3H2(g)。在一定条件下a、b两个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均通入1.1 mol CH4(g)和1.1 mol H2O(g),测得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分别为a和b。已知容器a、b的体积均为10 L,容器a温度为T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
B.a、b两容器的温度可能相同
C.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
D.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27 mol-2·L2
B 解析:观察两容器中C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和b可知,当CO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时便达到平衡状态,a容器用了4 min,b容器用了6.5 min,两个容器容积相同,反应快慢不同,因此温度肯定不同。用三段式分析a容器中各物质的相关量:
CH4(g)+H2O(g)CO(g)+3H2(g)
起始量/mol 1.1 1.1 0 0
转化量/mol 1 1 1 3
平衡量/mol 0.1 0.1 1 3
A项,容器a中CH4从反应开始到恰好平衡时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25 mol·L-1·min-1,正确;B项,根据以上分析a、b两容器的温度不可能相同,错误;C项,因为该反应条件为恒温恒容,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增大,所以在达到平衡前,容器a的压强逐渐增大,正确;D项,该反应在TA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
K=
=
=27 mol2·L-2,正确。
三、非选择题
10.T ℃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下表: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c(NO)/(×10-4 mol·L-1) | 10.0 | 4.50 | c1 | 1.50 | 1.00 | 1.00 |
c(CO)/(×10-3 mol·L-1) | 3.60 | 3.05 | c2 | 2.75 | 2.70 | 2.70 |
(1)c2合理的数值为________(填标号)。
A.4.20 B.4.00
C.2.95 D.2.80
(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 组 | 温度/ ℃ | 起始量/mol | 平衡量/mol | 达到平衡所 需时间/min | ||
H2O | CO | CO | H2 | |||
Ⅰ | 650 | 2 | 4 | 2.4 | 1.6 | 5 |
Ⅱ | 900 | 1 | 2 | 1.6 | 0.4 | 3 |
Ⅲ | 900 | a | b | c | d | t |
若a=2,b=1,则c=________,达到平衡时实验组Ⅱ中H2O(g)和实验组Ⅲ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αⅡ(H2O)________(填“<”“>”或“=”)αⅢ(CO)。
(3)二甲醚是清洁能源,用CO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图像可以判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于CO为反应物,逐渐被消耗,故c2应介于2.75~3.05,又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即3.05-c2>c2-2.75,故应选D。(2)由H2O(g)+CO(g)CO2(g)+H2(g)可知Ⅱ中平衡时n(H2O)=0.6 mol,Ⅱ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 mol CO、1 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1 mol CO重新建立的平衡,Ⅲ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 mol CO、1 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 1 mol H2O重新建立的平衡,故对平衡右移的促进作用完全相同,故c=0.6,αⅡ(H2O)=αⅢ(CO)。(3)①α(CO)越大,越大,故a>b>c,②由图像知温度越高,α(CO)越小,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答案:(1)D (2)0.6 =
(3)①a>b>c ②投料比相同,温度越高,α(CO)越小,平衡左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2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1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31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含答案: 这是一份鲁科版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21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