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2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章 声现象
    三环:自学 展示 反馈



    声音是人们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是常见的物理现象.本章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现代技术中声的利用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本章知识的基础,由于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此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将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
    本章共有4节:
    1.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讲述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以及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第2节“声音的特性”,介绍了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探究了决定它们的因素,以及超声波、次声波.
    3.第3节“声的利用”,介绍了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4.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介绍了噪声的来源、危害,以及控制噪声的途径.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教学安排了若干个实验探究活动,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音调、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等.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物理实验,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引导学生参与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观察能力、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和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

    1.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 知道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决定它们的因素;知道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传播的,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参观和播放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控制噪声的办法,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在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等相关知识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通过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探究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声在社会生活、科技中的利用.

    【课时建议】
    本章共有4节,建议5课时.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2节声音的特性………………………1课时
    第3节声的利用………………………….1课时
    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本章复习和总结………………………….1课时

    1.转换法: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跳动等现象体现出来.
    2.比较归纳法:通过比较物体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以及对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体的共同特征.
    3.实验推理法:在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应用了实验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题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引导学生保护自己的耳朵,同时学会关心残疾人.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具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预习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如果 振动 停止,发声也立即停止.
    2.不同发声体的发声部分一般不同.钢琴是靠 琴弦 的振动发声的;瀑布是靠 水 的振动发声的;青蛙是靠 气囊 的振动发声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声音可以在 气体 中传播,还可以在 固体 、 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 反射 回来,形成回声.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章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习题(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备课笔记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哪些与声有关的问题呢?
    生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2: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音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让我很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我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实验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思考下列问题:①能听到什么?②发声时物体处于什么状态?③振动停止时,还能听到声音吗?
    生1: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2: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3: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生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5: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师:关于声音的产生,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呢?
    生:我们平常听到的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们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2.实验探究:如何扩大不明显的发声振动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做两个实验:
    实验1:敲击桌面时,我们能听到“咚咚”声,但却很难发现桌面在振动.
    实验2: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但却很难看到音叉振动.
    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
    生1: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止.
    生2: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的振动,也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
    生3:实验2中,我们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
    备课笔记




    思想方法:
    在认识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过程中,将看不见的振动通过水花飞溅、纸屑跳动、乒乓球振动等现象体现出来.

    规律总结: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和气体.


    规律总结: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传播并存在.
    (3)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都能听见,如蝴蝶振翅时的发声;不振动的物体是不会发声的.
    2.(1)打击乐器(如鼓、锣等)靠鼓面或锣面等的振动发声.
    (2)弦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靠弦的振动发声.
    (3)管乐器(如长笛、箫等)靠管内空气柱的振动发声.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知道,这是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例1】(多媒体展示)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的产生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振动会发出声音,但需要有介质传播才能听到声音,故B、C不正确.
    答案:A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
    生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生: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过来呀!
    师: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学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教师演示实验: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直到最后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如果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空气的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的,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有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板书: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 2.真空不能传声.
    备课笔记





































    2.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师引导学生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并认真思考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师:以击鼓为例(录像):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板书: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例2】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巨大爆炸声.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科学性错误: .
    答案: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可能传播,因而不会听到飞船的巨大爆炸声
    声速和回声
    1.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师:平时我们说话时,一张口,马上就听到声音了.那么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吗?请你举例说明.
    生: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例如: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过一段时间后才能听到回声;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田径比赛时,在远处先看到发令枪的烟雾,后听到发令枪的声音……
    教师鼓励学生的积极发言,并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也就是声音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
    2.声速
    师:我们知道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介质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0“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思考题:(用多媒体展示)
    思考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还可以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
    (1)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2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25 ℃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500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3)一般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板书:1.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2.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3.回声
    师: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再传入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回声. 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远,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声源与障碍物的距离较近,不到0.1s,
    备课笔记



    特别提醒:
    在研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时,由于实验操作过程中,不可能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因此只能通过声音的逐渐变小,推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实验推理法.





















    特别提醒: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一定比在液体中快的说法不对,例如声速表中的软木属于固体,但是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液体要小很多.








    回声和原声就混在一起,会使原声加强,使我们听到的声音更响亮.音乐厅中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的效果更好.
    板书:人耳听到回声的条件: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
    【例3】(多媒体展示)在电子自动计时器普及之前,小型运动会上的百米赛跑项目还用人工计时.终点记时员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在看见起点发令员发令枪冒烟的瞬间开始计时.若计时员操作失误,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那么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长些,还是短些?相差多少?(空气中声速为340m/s)
    分析:运动员起跑是听发令枪响,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由于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要经历一段时间,所以实际上是运动员已跑了一段距离,计时员才开始计时,显然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跑的时间短,相差的时间就是声音从起点传到终点的时间.
    解:t=s/v=100m/340m/s=0.294s.
    他记录的时间比运动员实际跑的时间短些,相差0.294s.
    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1.人耳的构造
    教师先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材P30“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再讲解.
    师:“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见,耳朵是一个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丰富多彩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耳的构造.
    教师出示人耳的构造挂图(如右图),并引导学生了解人耳的结构.

    教师鼓励学生试着描述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师: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生:那么耳聋是怎么回事?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生:那样的话,我们将失去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我们将生活在一个非常寂静的世界.
    师: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去听觉,我们每一位健康的人应该关心、帮助残疾人,从现在起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以便帮助这些人恢复听觉.
    板书:1.人耳的构造:人耳由耳郭、耳垂、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简图:

    备课笔记









    技课外链接:
    双耳效应
    人们听声音时,可以分辨出声音是由哪个方向传来的,从而大致确定声源的位置.人们之所能分辨声音的方向,是由于人们有两只耳朵的缘故.例如,在人们的右前方有一个声源,那么,由于右耳离声源较近,声音就首先传到右耳,然后才传到左耳,并且右耳听到的声音比左耳听到的声音稍微强些.如果声源发出的声音频率很高,传向左耳的声音有一部分会被人头反射回去,因而左耳就不容易听到这个声音.两只耳朵对声音的感觉的这种微小差别传到大脑,就使人们能够判断声音是来自右前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双耳效应”.










    进行新课
    2.骨传导
    教师引导学生做教材P31“体验骨传导”的实验.
    师:请同学们将振动的音叉放在耳边,听音叉的声音.
    学生分组操作.(两个学生一组,轮换着听音叉的声音)
    师:在这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生:音叉的振动在空气中激起声波,声波由空气传入耳内,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刺激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师:用两个棉花将耳朵堵住,再听音叉的声音.
    生:听不到了.
    请同学们用棉花将自己的耳朵堵住,把振动的音叉的尾部先后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和牙齿上,看看能否听到音叉的声音?
    学生分组操作.(把音叉的尾部抵在前额、耳后的骨头上,能“听到”较弱的声音,把音叉放在牙齿上体验,能“听到”较强的声音.)
    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骨能传声.
    师: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例如: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他的这种对音乐的执着和刚强的意志,真让我们健康人为之震撼.
    板书: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例4】(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一把金属叉子拴在一根约1m长的线的中间,把线的两端分别缠绕在双手的食指上,缠绕多圈,插入耳朵.然后让叉子撞到坚硬的物体上,等它垂下把线拉直时,你就可以听到敲钟似的响声.通过撞击,金属叉子
    发声,声音主要通过 传递到人耳.

    解析: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由图可知听到叉子撞到坚硬物体上的敲钟似的响声不是由空气传来的,而是由固体传导来的,因为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好.
    答案:振动 线和手指(固体)


    备课笔记

























    规律总结:
    通常人们感知自己的声音主要利用骨传导,而听外界的声音是利用空气传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其发声也就停止.明白了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空气、液体、固体都是能传播声音的介质,由于真空中什么都没有,所以它不能传声.还知道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为340m/s;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等.最后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人耳的结构和骨传导.好,谢谢!







    【教材P29“想想做做”】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由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解:结论:桌子(固体)可以传声,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
    【教材P31“动手动脑学物理”】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
    解:在桌子上洒一些细沙,当用手敲桌子时,可以听到“咚”“咚”声,还可以看到细沙振动,这说明桌子振动发出声音.











    2.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解:(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大,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大.
    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解:会听到一次或多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与铁管中填充的物质有关,如空气、水等.
    4.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解:当障碍物离得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觉得声音更响亮,所以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
    5.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是多少米?
    解:因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从山崖传到人耳的时间为t=12×1.5s=0.75s,则该同学到山崖的距离为s=340m/s×0.75s=255m.




    【例5】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网
    解析:真空不能传声,真空带可阻隔声音.
    答案:C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1.这节课涉及的内容多,且很零碎,实验又大都与学生的实际联系紧密,所以让学生动手比较容易,鼓励学生大胆动手,让学生有个正确学习物理方法的良好开端.但个别实验的演示、观察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如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针对这些较难处理的实验,我们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示.
    2.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如比较物体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
    (2)运用转换的方法:如由于人眼不容易直接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探究时可借助音叉触及人体面颊时所引起的感觉以及音叉击起的水花来显示音叉发声时在振动;
    (3)运用归纳的方法:如通过大量发声现象的归纳,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3.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对他们进行物理其实就在身边的教育;提倡用高科技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









































































    相关教案

    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鲁教版 (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自主学习案,课堂导学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活动导入,新课推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