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2/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60833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件+分层练习(含答案)
展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分层练习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2、关于声音的传播,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借助介质以波动形式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速度传播是3×108m/s
C.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D.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随介质的变化而变化
3、在敲响大古钟时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不止”,其原因( )
A.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B.是大钟的回声
C.大钟仍在振动 D.大钟虽停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二、填空题
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___________。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 的传声能力较强。
三、计算题
在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小聪成为了一名一百米终点计时员,但由于他是听到
枪响后才开始计时,测出小明同学的成绩为11.46s,请你通过计算求出小明同学的实际成绩(设当时气温为15℃)。
【能力篇】
1、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半导体 B.磁性物质 C.真空带 D.金属物质
2、声音从空气向水中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速变大 B.声速变小 C.声速不变 D.无法确定
3、以下几种乐器中,关于其发出乐音的物理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锣 ②二胡 ③钢琴 ④长号
A.锣是通过打击锣面,带动空气振动而发声的
B.二胡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
C.钢琴是通过打击木板表面而发出乐音的
D.长号发声时,管壁和空气都没有振动
4、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
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
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束能穿透玻璃
二、填空题
1、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
2、你知道吗?蛇是没有耳朵的。不过,如果蛇将头贴在地面上,头中的一块骨头就会接收到正在接近它的动物活动时发出的声音。由此可见,蛇是利用
去“倾听”敌人和猎物的;在很多电影院里,为了更好的体现影片的效果,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利用 ,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效果。
3、某测量员是这样利用回声测距离的:他站在两平行峭壁间某一位置鸣枪,经过1.00 s第一次听到回声,又经过0.50 s再次听到回声。回声测距是利用了声波的_________,已知声速为340m/s,则两峭壁垒森严间的距离为_________m。
三、计算题
某同学郊游时,遇到大雷阵雨。他注意到一道闪电过后,听到的是连续的“轰隆隆”的雷声。(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1)请你从此现象中提出一个物理问题;
(2)他看到某次闪电时立即计时,经3s后才听到雷声,试计算该同学距闪电处多远?
(3)声速与和传播介质、介质温度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
【提高篇】
一、选择题
1、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自己拍手的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A.大于17m B.大于34m C.小于17m D.小于34m
2、甲、乙两个同学分别站在一根很长的为居民输送生活用水的自来水管的两端,如果甲用小铁锤敲一下水管,站在另一端的乙同学将会听到多次敲击声,则听到的敲击声次数为(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头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设声速v=340米/秒). ( )
A.1025米,175米 B.600米,600米
C.1000米,200米 D.850米,350米
二、填空题
1、 “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_______。
2、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合 km/h ,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m。
三、计算题
一辆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距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 司机听到回声,求汽车行驶的速度和司机听到回声时车距峭壁的距离。(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分层练习参考答案
【基础篇】
一、选择题
1、A 2、A 3、C
二、填空题
1、音叉振幅小 不能 振动停止 2、空气 固体 固体
三、计算题
t声=100m/340m/s=0.29s t=11.46s+0.29s=11.75s
【能力篇】
一、选择题
1、C 2、A 3、B 4、C
二、填空题
1、减少 柔软多孔 2、骨传导 双耳效应 3、反射 425m
三、计算题
1、为什么先看到闪电?
2、1020m
3、459m
【提高篇】
一、选择题
1、A 2、C 3、A
二、填空题
1、产生 传播 2、 416.7 3000
三、计算题
解:v车×2.5s+340m/s×2.5s=2×440m
v车=12m/s
s=440m- v车×2.5s=41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