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 轴对称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第13章 轴对称
一、选择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 )
A.10 B.8 C.5 D.6
2.如图,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3.如图,直线l外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得AC+BC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点C为所求作的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运用到的知识或方法是( )
A.转化思想
B.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4.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 )
A.25° B.30° C.35° D.40°
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2 C.2 D.
6.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D是AB上的动点,E是BC上的动点,则AE+DE的最小值为( )
A.3+2 B.10 C. D.
7.如图,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MAB=20°,N是弧MB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8.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 B.1 C.2 D.2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5
二、填空题
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3,点E在AB边上且BE=1,点P,Q分别是边BC,CD的动点(均不与顶点重合),当四边形AEPQ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AEPQ的面积是 .
11.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 .
12.如图,∠AOB=30°,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 .
13.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D均在格点上,点E、F分别为线段BC、DB上的动点,且BE=DF.
(Ⅰ)如图①,当BE=时,计算AE+AF的值等于
(Ⅱ)当AE+AF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②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AE,AF,并简要说明点E和点F的位置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 .
1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BE=1,F为AB上一点,AF=2,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小值为 .
15.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 .
16.在⊙O中,AB是⊙O的直径,AB=8cm,==,M是AB上一动点,CM+DM的最小值是 cm.
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为边BC的中点,点P在对角线BD上移动,则PE+PC的最小值是 .
18.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1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 .
20.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M、N分别是BC、CD的中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 .
2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直线y=x上的动点,A(1,0),B(2,0)是x轴上的两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22.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E是AD边中点,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当AP+PE的值最小时,PC的长是 .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在x轴上存在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 .
三、解答题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B(2,4),C(4,0),D(2,﹣3),E(0,﹣4).写出D,C,B关于y轴对称点F,G,H的坐标,并画出F,G,H点.顺次而平滑地连接A,B,C,D,E,F,G,H,A各点.观察你画出的图形说明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它象我们熟知的什么图形?
25.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方格纸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点A,B,M,N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方格纸中画四边形ABCD(四边形的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四边形ABCD是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点A的对称点为点D,点B的对称点为点C;
(2)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
26.在图示的方格纸中
(1)作出△ABC关于MN对称的图形△A1B1C1;
(2)说明△A2B2C2是由△A1B1C1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27.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
(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与点B是对称点;
(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28.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1,4),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0,3),与x轴交于C、D两点,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A+PB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29.作图题:(不要求写作法)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2,1),B(﹣4,5),C(﹣5,2).
(1)作△ABC关于直线l:x=﹣1对称的△A1B1C1,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1、B1、C1;
(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30.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
(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点A′、B′、C′、D′分别是点A、B、C、D的对称点;
(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BC=5.若点M、N分别是线段AC,AB上的两个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为( )
A.10 B.8 C.5 D.6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过B点作AC的垂线,使AC两边的线段相等,到E点,过E作EF垂直AB交AB于F点,EF就是所求的线段.
【解答】解:过B点作AC的垂线,使AC两边的线段相等,到E点,过E作EF垂直AB交AB于F点,
AC=5,
AC边上的高为2,所以BE=4.
∵△ABC∽△EFB,
∴=,即=
EF=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关键确定何时路径最短,然后运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解.
2.如图,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
A.50° B.60° C.70° D.80°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据要使△AEF的周长最小,即利用点的对称,使三角形的三边在同一直线上,作出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即可得出∠AA′E+∠A″=∠HAA′=50°,进而得出∠AEF+∠AFE=2(∠AA′E+∠A″),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作A关于BC和CD的对称点A′,A″,连接A′A″,交BC于E,交CD于F,则A′A″即为△AEF的周长最小值.作DA延长线AH,
∵∠C=50°,
∴∠DAB=130°,
∴∠HAA′=50°,
∴∠AA′E+∠A″=∠HAA′=50°,
∵∠EA′A=∠EAA′,∠FAD=∠A″,
∴∠EAA′+∠A″AF=50°,
∴∠EAF=130°﹣50°=8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涉及到平面内最短路线问题求法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知识,根据已知得出E,F的位置是解题关键.
3.如图,直线l外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C,使得AC+BC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与直线l相交于点C,则点C为所求作的点.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运用到的知识或方法是( )
A.转化思想
B.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分析并验证即可即可.
【解答】解:∵点B和点B′关于直线l对称,且点C在l上,
∴CB=CB′,
又∵AB′交l与C,且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CB′+CA最短,
即CA+CB的值最小,
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利用线段的性质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体现了转化思想,验证时利用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本节所学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4.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OP=5cm,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则∠AOB的度数是( )
A.25° B.30° C.35° D.40°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由对称的性质得出PM=DM,OP=OC,∠COA=∠POA;PN=DN,OP=OD,∠DOB=∠POB,得出∠AOB=∠COD,证出△OCD是等边三角形,得出∠COD=60°,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
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M、PN、MN,如图所示:
∵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D,关于OB的对称点为C,
∴PM=DM,OP=OD,∠DOA=∠POA;
∵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C,
∴PN=CN,OP=OC,∠COB=∠POB,
∴OC=OP=OD,∠AOB=∠COD,
∵△PMN周长的最小值是5cm,
∴PM+PN+MN=5,
∴DM+CN+MN=5,
即CD=5=OP,
∴OC=OD=CD,
即△OCD是等边三角形,
∴∠COD=60°,
∴∠AOB=30°;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的性质、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
A. B.2 C.2 D.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分析】由于点B与D关于AC对称,所以BE与AC的交点即为P点.此时PD+PE=BE最小,而BE是等边△ABE的边,BE=AB,由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可求出AB的长,从而得出结果.
【解答】解:由题意,可得BE与AC交于点P.
∵点B与D关于AC对称,
∴PD=PB,
∴PD+PE=PB+PE=BE最小.
∵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
∴AB=2.
又∵△ABE是等边三角形,
∴BE=AB=2.
故所求最小值为2.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找到点P的位置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如图,在Rt△ABC中,∠C=90°,AC=6,BC=8,D是AB上的动点,E是BC上的动点,则AE+DE的最小值为( )
A.3+2 B.10 C. D.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过点A′作A′D⊥AB交BC、AB分别于点E、D,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A′D的长度即为AE+DE的最小值,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再利用∠ABC的正弦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如图,作点A关于BC的对称点A′,过点A′作A′D⊥AB交BC、AB分别于点E、D,
则A′D的长度即为AE+DE的最小值,AA′=2AC=2×6=12,
∵∠ACB=90°,BC=8,AC=6,
∴AB===10,
∴sin∠BAC===,
∴A′D=AA′•sin∠BAC=12×=,
即AE+DE的最小值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主要利用了勾股定理,垂线段最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难点在于确定出点D、E的位置.
7.如图,AB是⊙O的直径,AB=8,点M在⊙O上,∠MAB=20°,N是弧MB的中点,P是直径AB上的一动点.若MN=1,则△PMN周长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圆周角定理.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的最小时的点,根据N是弧MB的中点可知∠A=∠NOB=∠MON=20°,故可得出∠MON′=60°,故△MON′为等边三角形,由此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作N关于AB的对称点N′,连接MN′,NN′,ON′,ON.
∵N关于AB的对称点N′,
∴MN′与AB的交点P′即为△PMN周长的最小时的点,
∵N是弧MB的中点,
∴∠A=∠NOB=∠MON=20°,
∴∠MON′=60°,
∴△MON′为等边三角形,
∴MN′=OM=4,
∴△PMN周长的最小值为4+1=5.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凡是涉及最短距离的问题,一般要考虑线段的性质定理,结合本节所学轴对称变换来解决,多数情况要作点关于某直线的对称点.
8.如图,MN是半径为1的⊙O的直径,点A在⊙O上,∠AMN=30°,点B为劣弧AN的中点.P是直径MN上一动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A. B.1 C.2 D.2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分析】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可得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求出∠AON=60°,然后求出∠BON=30°,再根据对称性可得∠B′ON=∠BON=30°,然后求出∠AOB′=90°,从而判断出△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OA,即为PA+PB的最小值.
【解答】解:作点B关于MN的对称点B′,连接OA、OB、OB′、AB′,
则AB′与MN的交点即为PA+PB的最小时的点,PA+PB的最小值=AB′,
∵∠AMN=30°,
∴∠AON=2∠AMN=2×30°=60°,
∵点B为劣弧AN的中点,
∴∠BON=∠AON=×60°=30°,
由对称性,∠B′ON=∠BON=30°,
∴∠AOB′=∠AON+∠B′ON=60°+30°=90°,
∴△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B′=OA=×1=,
即PA+PB的最小值=.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的性质,作辅助线并得到△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AD是∠BAC的平分线.若P,Q分别是AD和AC上的动点,则PC+PQ的最小值是( )
A. B.4 C. D.5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分析】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交AD于点P,过点P作PQ⊥AC于点Q,由AD是∠BAC的平分线.得出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即CM的长度,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B,再运用S△ABC=AB•CM=AC•BC,得出CM的值,即PC+PQ的最小值.
【解答】解:如图,过点C作CM⊥AB交AB于点M,交AD于点P,过点P作PQ⊥AC于点Q,
∵AD是∠BAC的平分线.
∴PQ=PM,这时PC+PQ有最小值,即CM的长度,
∵AC=6,BC=8,∠ACB=90°,
∴AB===10.
∵S△ABC=AB•CM=AC•BC,
∴CM===,
即PC+PQ的最小值为.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满足PC+PQ有最小值时点P和Q的位置.
二、填空题
10.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边长为3,点E在AB边上且BE=1,点P,Q分别是边BC,CD的动点(均不与顶点重合),当四边形AEPQ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AEPQ的面积是 3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压轴题.
【分析】根据最短路径的求法,先确定点E关于BC的对称点E′,再确定点A关于DC的对称点A′,连接A′E′即可得出P,Q的位置;再根据相似得出相应的线段长从而可求得四边形AEPQ的面积.
【解答】解:如图1所示,
作E关于BC的对称点E′,点A关于DC的对称点A′,连接A′E′,四边形AEPQ的周长最小,
∵AD=A′D=3,BE=BE′=1,
∴AA′=6,AE′=4.
∵DQ∥AE′,D是AA′的中点,
∴DQ是△AA′E′的中位线,
∴DQ=AE′=2;CQ=DC﹣CQ=3﹣2=1,
∵BP∥AA′,
∴△BE′P∽△AE′A′,
∴=,即=,BP=,CP=BC﹣BP=3﹣=,
S四边形AEPQ=S正方形ABCD﹣S△ADQ﹣S△PCQ﹣SBEP=9﹣AD•DQ﹣CQ•CP﹣BE•BP
=9﹣×3×2﹣×1×﹣×1×=,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利用轴对称确定A′、E′,连接A′E′得出P、Q的位置是解题关键,又利用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图形分割法是求面积的重要方法.
11.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的最小值为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B′、B′D,交AC于E,此时BE+ED=B′E+ED=B′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B′D就是BE+ED的最小值,故E即为所求的点.
【解答】解:作B关于AC的对称点B′,连接BB′、B′D,交AC于E,此时BE+ED=B′E+ED=B′D,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B′D就是BE+ED的最小值,
∵B、B′关于AC的对称,
∴AC、BB′互相垂直平分,
∴四边形ABCB′是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ABC是边长为2,
∵D为BC的中点,
∴AD⊥BC,
∴AD=,BD=CD=1,BB′=2AD=2,
作B′G⊥BC的延长线于G,
∴B′G=AD=,
在Rt△B′BG中,
BG===3,
∴DG=BG﹣BD=3﹣1=2,
在Rt△B′DG中,B′D===.
故BE+ED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最短路线问题,涉及的知识点有:轴对称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易适中.
12.如图,∠AOB=30°,点M、N分别在边OA、OB上,且OM=1,ON=3,点P、Q分别在边OB、OA上,则MP+PQ+QN的最小值是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
【解答】解:作M关于OB的对称点M′,作N关于OA的对称点N′,
连接M′N′,即为MP+PQ+QN的最小值.
根据轴对称的定义可知:∠N′OQ=∠M′OB=30°,∠ONN′=60°,
∴△ONN′为等边三角形,△OMM′为等边三角形,
∴∠N′OM′=90°,
∴在Rt△M′ON′中,
M′N′==.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径问题,根据轴对称的定义,找到相等的线段,得到等边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13.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的网格中.点A,B,C,D均在格点上,点E、F分别为线段BC、DB上的动点,且BE=DF.
(Ⅰ)如图①,当BE=时,计算AE+AF的值等于
(Ⅱ)当AE+AF取得最小值时,请在如图②所示的网格中,用无刻度的直尺,画出线段AE,AF,并简要说明点E和点F的位置如何找到的(不要求证明) 取格点H,K,连接BH,CK,相交于点P,连接AP,与BC相交,得点E,取格点M,N连接DM,CN,相交于点G,连接AG,与BD相交,得点F,线段AE,AF即为所求.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
【专题】作图题;压轴题.
【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得出DB=5,进而得出AF=2.5,由勾股定理得出AE=,再解答即可;
(2)首先确定E点,要使AE+AF最小,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需要将AF移到AE的延长线上,因此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首先选择格点H使∠HBC=∠ADB,其次需要构造长度BP使BP=AD=4,根据勾股定理可知BH==5,结合相似三角形选出格点K,根据,得BP=BH==4=DA,易证△ADF≌△PBE,因此可得到PE=AF,线段AP即为所求的AE+AF的最小值;同理可确定F点,因为AB⊥BC,因此首先确定格点M使DM⊥DB,其次确定格点G使DG=AB=3,此时需要先确定格点N,同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到,得DG=DM=×5=3,易证△DFG≌△BEA,因此可得到AE=GF,故线段AG即为所求的AE+AF的最小值.
【解答】解:(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B=,
因为BE=DF=,
所以可得AF==2.5,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E=,所以AE+AF=,
故答案为:;
(2)如图,
首先确定E点,要使AE+AF最小,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知,需要将AF移到AE的延长线上,因此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首先选择格点H使∠HBC=∠ADB,其次需要构造长度BP使BP=AD=4,根据勾股定理可知BH==5,结合相似三角形选出格点K,根据,得BP=BH==4=DA,易证△ADF≌△PBE,因此可得到PE=AF,线段AP即为所求的AE+AF的最小值;同理可确定F点,因为AB⊥BC,因此首先确定格点M使DM⊥DB,其次确定格点G使DG=AB=3,此时需要先确定格点N,同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性质得到,得DG=DM=×5=3,易证△DFG≌△BEA,因此可得到AE=GF,故线段AG即为所求的AE+AF的最小值.
故答案为:取格点H,K,连接BH,CK,相交于点P,连接AP,与BC相交,得点E,取格点M,N连接DM,CN,相交于点G,连接AG,与BD相交,得点F,线段AE,AF即为所求.
【点评】此题考查最短路径问题,关键是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1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为BC上一点,BE=1,F为AB上一点,AF=2,P为AC上一点,则PF+PE的最小值为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所求,过F作FG⊥CD于G,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E′F的长.
【解答】解:作E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E′,连接E′F,则E′F即为所求,
过F作FG⊥CD于G,
在Rt△E′FG中,
GE′=CD﹣BE﹣BF=4﹣1﹣2=1,GF=4,
所以E′F=.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最短线路问题,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 36﹣54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专题】压轴题.
【分析】设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当点M、N在CD上时,△PMN的周长最小,此时△COD是等边三角形,求得三角形PMN和△COD的面积,根据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 S△COD+S△PMN)求得即可.
【解答】解:分别作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分别交OA、OB于点M、N,连接OC、OD、PC、PD.
∵点P关于OA的对称点为C,关于OB的对称点为D,
∴PM=CM,OP=OC,∠COA=∠POA;
∵点P关于OB的对称点为D,
∴PN=DN,OP=OD,∠DOB=∠POB,
∴OC=OD=OP=6,∠COD=∠COA+∠POA+∠POB+∠DOB=2∠POA+2∠POB=2∠AOB=60°,
∴△COD是等边三角形,
∴CD=OC=OD=6.
∵∠POC=∠POD,
∴OP⊥CD,
∴OQ=6×=3,
∴PQ=6﹣3
设MQ=x,则PM=CM=3﹣x,
∴(3﹣x)2﹣x2=(6﹣3)2,解得x=6﹣9,
∵S△PMN=MN×PQ,
S△MON=MN×OQ,
∴S四边形PMON=S△MON+S△PMN=MN×PQ+MN×OQ=MN×OP=×(6﹣9)×6=36﹣54.
故答案为36﹣5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在⊙O中,AB是⊙O的直径,AB=8cm,==,M是AB上一动点,CM+DM的最小值是 8 cm.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垂径定理.
【分析】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C′D与AB相交于点M,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点M为CM+DM的最小值时的位置,根据垂径定理可得=,然后求出C′D为直径,从而得解.
【解答】解:如图,作点C关于AB的对称点C′,连接C′D与AB相交于点M,
此时,点M为CM+DM的最小值时的位置,
由垂径定理,=,
∴=,
∵==,AB为直径,
∴C′D为直径,
∴CM+DM的最小值是8cm.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垂径定理,熟记定理并作出图形,判断出CM+DM的最小值等于圆的直径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为边BC的中点,点P在对角线BD上移动,则PE+PC的最小值是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要求PE+PC的最小值,PE,PC不能直接求,可考虑通过作辅助线转化PE,PC的值,从而找出其最小值求解.
【解答】解:如图,连接AE,
∵点C关于BD的对称点为点A,
∴PE+PC=PE+AP,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E就是AP+PE的最小值,
∵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是BC边的中点,
∴BE=1,
∴AE==,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及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根据已知得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E就是AP+PE的最小值是解题关键.
18.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2,∠DAB=60°,E为BC的中点,在对角线AC上存在一点P,使△PBE的周长最小,则△PBE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1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
【分析】连接BD,与AC的交点即为使△PBE的周长最小的点P;由菱形的性质得出∠BPC=90°,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得出PE=BE,证明△PBE是等边三角形,得出PB=BE=PE=1,即可得出结果.
【解答】解:连结DE.
∵BE的长度固定,
∴要使△PBE的周长最小只需要PB+PE的长度最小即可,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与BD互相垂直平分,
∴P′D=P′B,
∴PB+PE的最小长度为DE的长,
∵菱形ABCD的边长为2,E为BC的中点,∠DAB=60°,
∴△BCD是等边三角形,
又∵菱形ABCD的边长为2,
∴BD=2,BE=1,DE=,
∴△PBE的最小周长=DE+BE=+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轴对称以及最短路线问题、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9.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E是AB边上的一点,且AE=3,点Q为对角线AC上的动点,则△BEQ周长的最小值为 6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正方形的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连接BD,DE,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可知点B与点D关于直线AC对称,故DE的长即为BQ+QE的最小值,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连接BD,DE,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点B与点D关于直线AC对称,
∴DE的长即为BQ+QE的最小值,
∵DE=BQ+QE===5,
∴△BEQ周长的最小值=DE+BE=5+1=6.
故答案为:6.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轴对称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6,BD=8,M、N分别是BC、CD的中点,P是线段BD上的一个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是 5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作M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NQ,交BD于P,连接MP,此时MP+NP的值最小,连接AC,求出CP、P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长,证出MP+NP=QN=BC,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作M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NQ,交BD于P,连接MP,此时MP+NP的值最小,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QBP=∠MBP,
即Q在AB上,
∵MQ⊥BD,
∴AC∥MQ,
∵M为BC中点,
∴Q为AB中点,
∵N为CD中点,四边形ABCD是菱形,
∴BQ∥CD,BQ=CN,
∴四边形BQNC是平行四边形,
∴NQ=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P=AC=3,BP=BD=4,
在Rt△BPC中,由勾股定理得:BC=5,
即NQ=5,
∴MP+NP=QP+NP=QN=5,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根据轴对称找出P的位置.
21.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是直线y=x上的动点,A(1,0),B(2,0)是x轴上的两点,则PA+PB的最小值为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利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得出OA′=1,进而利用勾股定理得出即可.
【解答】解:如图所示:作A点关于直线y=x的对称点A′,连接A′B,交直线y=x于点P,
此时PA+PB最小,
由题意可得出:OA′=1,BO=2,PA′=PA,
∴PA+PB=A′B==.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短路线以及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特征等知识,得出P点位置是解题关键.
22.菱形ABCD的边长为2,∠ABC=60°,E是AD边中点,点P是对角线BD上的动点,当AP+PE的值最小时,PC的长是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
【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作点E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E′,连接AE′,则线段AE′的长即为AP+PE的最小值,再由轴对称的性质可知DE=DE′=1,故可得出△AE′D是直角三角形,由菱形的性质可知∠PDE′=∠ADC=30°,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PE的长,进而可得出PC的长.
【解答】解:如图所示,
作点E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E′,连接AE′,则线段AE′的长即为AP+PE的最小值,
∵菱形ABCD的边长为2,E是AD边中点,
∴DE=DE′=AD=1,
∴△AE′D是直角三角形,
∵∠ABC=60°,
∴∠PDE′=∠ADC=30°,
∴PE′=DE′•tan30°=,
∴PC===.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熟知菱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3),点B(﹣2,1),在x轴上存在点P到A,B两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则P点的坐标是 (﹣1,0) .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
【专题】压轴题.
【分析】作A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BC交x轴于P,则此时AP+BP最小,求出C的坐标,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b,把B、C的坐标代入求出k、b,得出直线BC的解析式,求出直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可.
【解答】解:作A关于x轴的对称点C,连接BC交x轴于P,则此时AP+BP最小,
∵A点的坐标为(2,3),B点的坐标为(﹣2,1),
∴C(2,﹣3),
设直线BC的解析式是:y=kx+b,
把B、C的坐标代入得:
解得.
即直线BC的解析式是y=﹣x﹣1,
当y=0时,﹣x﹣1=0,
解得:x=﹣1,
∴P点的坐标是(﹣1,0).
故答案为:(﹣1,0).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关键是能找出P点,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难度适中.
三、解答题
2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B(2,4),C(4,0),D(2,﹣3),E(0,﹣4).写出D,C,B关于y轴对称点F,G,H的坐标,并画出F,G,H点.顺次而平滑地连接A,B,C,D,E,F,G,H,A各点.观察你画出的图形说明它具有怎样的性质,它象我们熟知的什么图形?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是: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出F,G,H的坐标,顺次连接各点即可.
【解答】解:由题意得,F(﹣2,﹣3),G(﹣4,0),H(﹣2,4),
这个图形关于y轴对称,是我们熟知的轴对称图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作图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及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5.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个单位长度的方格纸中,有线段AB和直线MN,点A,B,M,N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
(1)在方格纸中画四边形ABCD(四边形的各顶点均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使四边形ABCD是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点A的对称点为点D,点B的对称点为点C;
(2)请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四边形ABCD是以直线MN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分别得出对称点画出即可;
(2)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四边形ABCD的周长即可.
【解答】解;(1)如图所示:
(2)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AB+BC+CD+AD=+2++3=2+5.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轴对称图形的作法,根据已知得出A,B点关于MN的对称点是解题关键.
26.在图示的方格纸中
(1)作出△ABC关于MN对称的图形△A1B1C1;
(2)说明△A2B2C2是由△A1B1C1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的?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作图-平移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MN的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解答.
【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
(2)向右平移6个单位,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或向下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6个单位).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利用平移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以及变化情况是解题的关键.
27.如图,方格纸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点E在BC边上,且点E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连接AE.
(1)在图中画出△AEF,使△AEF与△AEB关于直线AE对称,点F与点B是对称点;
(2)请直接写出△AEF与四边形ABCD重叠部分的面积.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AE为网格正方形的对角线,作出点B关于AE的对称点F,然后连接AF、EF即可;
(2)根据图形,重叠部分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差,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解答】解:(1)△AEF如图所示;
(2)重叠部分的面积=×4×4﹣×2×2
=8﹣2
=6.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并观察出AE为网格正方形的对角线是解题的关键.
28.如图,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A(1,4),抛物线与y轴交于点B(0,3),与x轴交于C、D两点,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A+PB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专题】数形结合.
【分析】(1)设抛物线顶点式解析式y=a(x﹣1)2+4,然后把点B的坐标代入求出a的值,即可得解;
(2)先求出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连接AB′与x轴相交,根据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交点即为所求的点P,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出直线AB′的解析式,再求出与x轴的交点即可.
【解答】解:(1)∵抛物线的顶点为A(1,4),
∴设抛物线的解析式y=a(x﹣1)2+4,
把点B(0,3)代入得,a+4=3,
解得a=﹣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1)2+4;
(2)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为(0,﹣3),
由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连接AB′与x轴的交点即为点P,
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k≠0),
则,
解得,
∴直线AB′的解析式为y=7x﹣3,
令y=0,则7x﹣3=0,
解得x=,
所以,当PA+PB的值最小时的点P的坐标为(,0).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确定最短路线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1)利用顶点式解析式求解更简便,(2)熟练掌握点P的确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9.作图题:(不要求写作法)如图,△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其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A(﹣2,1),B(﹣4,5),C(﹣5,2).
(1)作△ABC关于直线l:x=﹣1对称的△A1B1C1,其中,点A、B、C的对应点分别为A1、B1、C1;
(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专题】作图题.
【分析】(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1、B1、C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2)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A1、B1、C1的坐标即可.
【解答】解:(1)△A1B1C1如图所示;
(2)A1(0,1),B1(2,5),C1(3,2).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熟练掌握网格结构,准确找出对应点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30.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10×10网格中(我们把组成网格的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四边形ABCD在直线l的左侧,其四个顶点A、B、C、D分别在网格的格点上.
(1)请你在所给的网格中画出四边形A′B′C′D′,使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点A′、B′、C′、D′分别是点A、B、C、D的对称点;
(2)在(1)的条件下,结合你所画的图形,直接写出线段A′B′的长度.
【考点】作图-轴对称变换.
【分析】(1)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到各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即可;
(2)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线段A′B′的长度.
【解答】解:(1)所作图形如下:
.
(2)A'B'==.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变换的知识,要求同学们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用格点三角形求线段的长度.
人教版数学八年年级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测试卷(3): 这是一份人教版数学八年年级上册 第13章 轴对称 测试卷(3),共4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3.1.1 轴对称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能力提升,创新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