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55509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史料阅读,文明的先进和优越,经济发展,战国铁锄,商青铜锄,战国时期手工业分布图,东周战国,变法运动,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回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2、文明起源的标志是什么?3、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特点?4、西周为维护统治秩序所采用的相关政治制度及相关文化?5、、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的内容及特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过了西周的相关政治制度与文化等内容,那随着西周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分封制是否会受到挑战?周朝后期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各诸侯国与周王室及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今天所说的儒墨道法家的思想又是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呢?带着上述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春秋以后,周王渐失天下共主的地位,王室衰微,诸侯做大,历史遂进入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经济上,铁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政治上,权力纷争,政权下移,诸侯间强国纵横,迭为霸主,旋而造成七国争雄的态势;时势的激荡,促进了文化思想界的活跃,呈现出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其动荡之激烈,变革范围之深广,为中国千年历史所仅见。——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
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大交融
鼎,是周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春秋时期,出现了楚庄王问鼎事件。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全国的统治B.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受到公开的挑战C.分封制等级森严,统治集团内部稳定D.周王室土地被吞并,完全失去分封大权
【答案】B【解析】春秋时期的楚庄王问鼎事件,表明诸侯已公开挑战周王室的权威,故选B项。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天下,开启了激烈的争霸战争,相互之间合纵连横、东征西讨,前后共有数位诸侯依次成为霸主。“春秋五霸”中称霸最早的是(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吴国
【答案】A【解析】“春秋五霸”中最早称霸的是齐国,故选A项。
2. 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
“华夏”的特征是什么?
中华民族的发展体现出怎样的特征?
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春秋时代,华夏诸大国在“尊王攘夷”的旗帜下与四夷斗争,护卫和扩大了华夏文明,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则开拓国土,力图争霸中原,但还是被中原各诸侯国视为夷狄。而在战国时期,秦、楚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先秦卷》
从华夷对立,到华夷一统,体现出民族融合的特点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 经济发展
(1)农业的进步:铁犁牛耕
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正确;A项主要是骨器和石器;C、D两项都晚于B项。所以答案选B。
20世纪20年代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一件春秋时期牛尊,牛鼻穿有鼻环。这能表明( )A.山西最早出现牛耕B.当时已经出现牛耕C.当时养牛业发达D.春秋冶铁业发达
【答案】B【解析】从题干来看,春秋时期在今天的山西已经出现了牛尊和牛鼻鼻环,这表明春秋时期出现了牛耕现象,故B项正确。
(1)农业的进步:水利工程的修建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关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 ( ) A. 青铜铸造的繁盛 B. 铁制农具的使用 C. 农业商业的发展 D. 统一大业的完成
对下栏材料所反映的主张解读准确的是( )A.老子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B.孔子主张“性本善”“有教无类”C.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D.荀子从人性出发,主张隆礼重法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2)工商业的进步: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
春秋战国时期,临淄、咸阳等城市呈现“四方辐辏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的景象。这说明这些地区( )A.开始出现商业活动 B.发展成为商业中心C.发展成为政治中心 D.建筑特色十分突出
【答案】B【解析】“四方辐辏”说明临淄、咸阳等城市成为人群聚集的地方,而民“事末”说明人们从事商业活动。因此,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城市成为商业中心,故选B项。
(2020高三上·深圳月考)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 A. 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 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C. 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 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 变法运动
(2020高三上·辽宁月考)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车裂示众。这些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变法的时机尚不成熟B. 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C.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D. 改革具有艰巨性复杂性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020高二上·大庆月考)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 A. 建立集权制度 B. 实现富国强兵 C. 完善人才选拔体制 D. 打破原有政治秩序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A【解析】从题干材料中可以看出题目考查的是对宗法制的理解和运用,在中国古代思想流派中对等级制度观念要求比较强烈的是儒家学派,故本题选择A项。
老子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深刻地认识到“万物负阴而抱阳”,他提出“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等观点,这体现了老子的( )A.道的思想 B.无为思想C.辩证法思想 D.以柔克刚思想
【答案】C【解析】材料“万物负阴而抱阳”、“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等涉及“阴”与“阳”、“成”与“缺”、“盈”与“缺”的辩证关系,故C符合题意;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强调虚无的道是世界的根源,故A不符合题意;老子的“无为”强调清静自守,故B不符合题意;老子的“以柔克刚”揭示柔弱可战胜刚强的道理,故D不符合题意。
某思想家曰:“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这主要反映了( )A.孔子“仁”和“礼”的思想B.庄子“齐物”的自由精神C.老子一切要顺应自然的思想D.墨子“节用”“兼爱”的主张
【答案】C【解析】抓住两个关键词“无人”“自然”可知,“某思想家”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这体现了道家思想。故C正确。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B.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C.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D.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答案】A【解析】《论语》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体现对鬼神敬而远之,先事人事,老子则坚持无为而治,故A项正确。
(2020·新高考I)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义”的实质是( ) A. 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 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C. 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 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思考】概括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特征。
内容上:学派众多;关系上:各种思想之间有关联;多元到一统趋势。
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有关“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等内容的材料,由此推断该班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社会大变革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变法,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而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
“一个时代的思想不够活跃,创新就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社会发展的后劲就不会足。”依照这种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历史的最大影响是( )A.直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B.出现了诸子百家C.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D.出现了政治、经济大变动
【答案】C【解析】百家争鸣中各派别的思想主张彼此吸收、交融,逐渐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故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百家争鸣在思想方面对历史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方面,且“直接”说法错误,故A项排除。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政治、经济大变动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故D项排除。
(2020高三上·银川月考)孔子说:如果天下有道,“丘不与易(改变)也。”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并相互辩驳、请难,但他们的共同宗旨皆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 诸子百家源出一脉 B. 礼崩乐坏亟需革新 C. 百家争鸣同大于异 D. 儒家得到普遍认同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背景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战国时期三次经典战役,春秋争霸战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儒家三子,道家老庄之学,百家争鸣的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页。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