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文内容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文内容课件ppt,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人为何而忧,二忧贤才难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知人论世,初步感知
“太祖运筹演谋……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陈寿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魏书》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唐太宗“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鲁迅
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元年“挟天子以令诸侯”,封为丞相、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世称“魏武帝”。在文学上的成就: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诗歌风格:慷慨悲凉诗歌分类:①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 如:《蒿里行》 ②抒发个人政治理想和抱负。《龟虽寿》、《观沧海》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yǔ)、应玚(yáng)、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曹操的诗歌现存20余首,大致分两类
①有的反映当时社会动乱,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②有的抒发个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如《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又如《短歌行》。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有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长歌行作者: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曲调名,“长歌”、“短歌”是依照歌词音调的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比较短促,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之为“短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文学体裁。除了“行”还有“歌、吟、引、曲、谣、辞”都是诗歌的体裁。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细读文本,疏通文意
3.词类活用(1)乌鹊南飞( )(2)对酒当歌( )(3)鼓瑟吹笙( )(4)去日苦多( )(5)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
常识补充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慨当以慷, 思难忘。何以解 ,唯有杜康。从中来,不可断绝。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忧:人生之短,光阴易逝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宽宏大量, 广纳人才。(比兴、用典)
2、诗中这些具体的感情,哪一种是核心情感?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品味语言,掌握手法
1、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1、比兴“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以明月比喻贤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贤才难得。“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以乌鹊择木而栖比喻贤才的徘徊歧路,表达对他们前途的关切。“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比喻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宽阔胸襟。求贤之心永无止境,犹如大海不辞涓流,高山不弃土石一样。
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2、巧用典故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风·子矜》,本意是传达恋爱中的女子对情人的爱怨和期盼的心情,这里诗人化用诗意,比喻对贤才的渴望,热烈的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
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
《诗经·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引用成句
是引用《诗经·小雅·鹿鸣》篇中的句子,原是欢宴宾客时唱的诗,描写欢宴宾客的句子,这里借用来表达诗人招纳贤士,礼遇贤才的态度。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史记·鲁周公世家 》,借周公的典故,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比,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厚遇贤士,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既表达了对人才的谦敬,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的雄心壮志,气势是宏大的,意义上是深远的。
这首诗通过比兴、用典的艺术手法,表现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使我们看到了曹操作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爱才、礼贤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统一天下的宏大志愿。所以《短歌行 》不愧是一曲慷慨悲凉的浩歌 , 一腔求贤若渴的真情!
心绪忧愁 意气激昂
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E、《三国演义》题材七实三虚,有些虚构故事的影响
2、历史上民族关系因素
C、宋朝的民族关系紧张;元代蒙古族入主中原,对汉人实行高压政策 ,人心思汉。
3、三国戏和评话本的人民创作性因素
B、反对“暴君”、“奸相”造成的民不聊生,生活贫困。
4、《三国演义》作者因素
A、尊奉儒家朱熹的体系,未遵循司马迁的体例
《短歌行》中透露出的曹操形象与传统的评价存在极大反差的原因:
评论历史人物要区分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作者的出发点不同往往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同。想要证明自己的观点应当从多角度出发,尤其是不能忽略人物本身留下的第一手史料——即他本人的作品。
作业一、小组作业(周三交)如果曹操和陶渊明都穿越到了现代,要在出版社发表自己的经典作品集。邀请你们小组来负责此事:1.你们会为他们各自的诗集选择什么名字?2.你们将怎样选择封面元素?二、个体作业完成学案《短歌行》“语言建构与运用”预习部分
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卒后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晋书·陶潜传》: “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兮辞》。”
唐 王维 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示范课课件ppt,共1页。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教学演示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短歌行,积极进取,才华横溢,抱负远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7.1 短歌行课文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