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常见的碱随堂练习题
展开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
常见的碱
【知识点分析】
一.碱有哪些性质:
1.碱(可溶)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碱(可溶)与酸性气体反应: 2NaOH+SO2 = Na2SO3+H2O 用来吸收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的工厂产生的废气中的二氧化硫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NaOH+HC1 = NaCl+H2O
4.碱(可溶)与盐反应:生成盐和水:Na2CO3+Ca(OH)2 = CaCO3↓+2NaOH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固体,易潮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表面潮湿而逐步溶解),极易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的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有涩味。
(3)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腐蚀性,能腐蚀玻璃和皮肤等,具有碱的通性。
(4)用途: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造纸制铝、制皂精炼石油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等。
2.氢氧化钙:
(1)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于水
(3)化学性质:有腐蚀性,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具有碱的通性
(4)用途: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可用来制作农药波尔多液还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等。
(5)氢氧化钙的制取:用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CaO+H2O = Ca(OH)2
2.氨水:
(1)氨水是氨气(NH3)的水溶液,主要成分为NH3.H2O或NH4OH
(2)物理性质:常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
(3)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如氨水显碱性,能使指示剂变色,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可以用来制氮肥。震荡和加热均可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三.碱的通性:
1.与指示剂反应(碱需可溶):使紫色石蕊变蓝,使无色酚酞变红
2.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NaOH+HCl = NaCl+H2O
Ca(OH)2+2HCl = CaCl2+2H2O
3.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2NaOH+SO2 = Na2 SO3+H2 O
Ca(OH)2 +CO2 = CaCO3↓+H2 O
2NaOH+SiO2 = Na2SiO3+H2O(碱与玻璃反应,所以碱溶液不能用玻璃塞)
4.可溶性碱与可溶性盐反应生成不溶性碱或生成氨气
3NaOH+FeCl3 = Fe(OH)3↓+3NaCl
Ca(OH)2+Na2CO3 = CaCO3↓+2NaOH
NaOH+HCl=NaCl+H2O
【考点回顾】
- 常见的碱与其俗称
- 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用途
- 氨水及性质
- 碱的通性
【例题分析】
【例1】下图木炭燃烧、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铁反应都属于化学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A.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沉淀或气体生成
C.物质颜色、状态、气味改变 D.有新的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
是否是化学变化的最本质的依据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很多物理现象也会有发光发热(灯泡通电)、气体或者沉淀(过饱和现象)、颜色状态气味(液氧从固态到气态)的改变。木炭燃烧、氢氧化钙溶液和氯化铁反应的相同点是有新物质生成。
【例2】小科在研究碱的化学性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五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组和戊组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B.甲组实验能观察到无色变成红色,可推出氢氧化铜也能使指示剂变色
C.乙组实验无明显现象,说明两者不能发生反应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都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
【答案】A
【解析】
A、丙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戊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也能够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故A正确;
B、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但是氢氧化铜不溶于水,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故B不正确;
C、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C不正确;
D、丁组实验产生蓝色絮状沉淀,但是碱溶液才能和含铜离子的溶液发生反应,而不是碱,故D不正确。故选A。
【例3】小敏同学在复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若X是与其他两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以是
A.H2O B.H2SO4 C.SO2 D.KOH
【答案】C
【解析】
A、水不与氢氧化钙反应,不符合题意;
B、硫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但与盐酸均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且属于氧化物,是与其他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钾与氢氧化钙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C。
【例4】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正确,因为氨水呈碱性。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这种说法正确,但本题中不能确定是氨气还是氨气对应的碱性溶液所致,所以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故此项错误。
C、C烧杯不变色,说明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通过对比实验,能说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正确。
【例5】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
A.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B.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
C.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KOH
D.断开电源写字字迹不会变红
【答案】C
【解析】
A、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发生了化学反应,正确;
B、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氢氧化钠呈碱性,正确;
C、出现红色字迹不可能是因为生成了KOH,因为反应前的物质中不含有钾元素,错误;
D、断开电源写字字迹不会变红,正确;
【例6】某实验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微型实验。按下列表中选项加入试剂,实验时滴入甲,浸有丙的棉花不变红的是( )
选项 | 甲 | 乙 | 丙 | |
A | 浓氨水 | \ | 无色酚酞溶液 | |
B | 石灰水 | 碳酸钠 | 无色酚酞溶液 | |
C | 稀盐酸 | 石灰石 | 紫色石蕊溶液 | |
D | 浓盐酸 | 锌粒 | 紫色石蕊溶液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甲中盛有浓氨水,滴下后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无色酚酞变红,不符合题意。
B、当甲中的石灰水滴入到乙中的碳酸钠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这些物质没有挥发性,不能使浸有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的棉花变红,符合题意。
C、当甲中的稀盐酸滴入到乙中的石灰石上,稀盐酸与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扩散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棉花上,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D、当甲中的浓盐酸滴入到乙中的锌粒上,锌粒与盐酸反应放热,加速浓盐酸的挥发,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会不断运动,运动到浸有紫色石蕊溶液中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使紫色石蕊变红,不符合题意。
【例7】下列四幅图若按氧气、干冰、熟石灰和硫酸的用途排序,合理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答案】C
【解析】
利用熟石灰显碱性的性质可改良酸性土壤,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可急救病人,利用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除铁锈,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气化时吸收热量而使水蒸气变成液【例8】下列各种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氧化钙熟石灰CaO B.氢氧化钠纯碱NaOH
C.氢氧化钠烧碱NaOH D.氢氧化钙石灰石Ca(OH)2
【答案】C
【解析】
A.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化学式是CaO,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或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C正确,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 Ca(OH)2 ,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
【例9】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答案】C
【解析】
A. 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正确;B. 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不可用皮肤直接接触,正确;C. 氢氧化钠固体不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二者会发生化学反应,错误;D. 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正确。选C。
【例10】家庭中可用石灰水保存鲜蛋,这是一种化学保鲜法。下列对石灰水能保存鲜蛋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石灰水具有碱性,杀菌能力较强 ②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中和酸性物质 ③Ca(OH)2能与鲜蛋呼出的CO2反应生成CaCO3薄膜 ④石灰水能渗入蛋内使鸡蛋味道更鲜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石灰水具有碱性,杀菌能力较强;氢氧化钙能与鲜鸡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能在蛋壳表面形成难溶性固态保护膜,将鸡蛋壳上的孔隙堵上,抑制鸡蛋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保鲜的目的。故①③说法正确。
【例11】一瓶使用剩半的氢氧化钠溶液,分析检验其变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了新物质
②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即样品不变质
③取样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取样滴加酚酞不变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
①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正确;②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的盐酸才和碳酸钠反应,取样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可能是加入的盐酸都被氢氧化钠反应完,但不能证明氢氧化钠不变质,错误; ③取样加入足量石灰水,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导致不能验证样品中是否还有氢氧化钠,即不能检验样品是否完全变质,正确;④若样品完全变质,固体中只有碳酸钠,溶液仍然呈碱性,取样滴加酚酞仍然会变红,错误。
【例1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氢氧化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氢氧化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即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肥皂、纺织、印染等工业,该选项说法正确。
【例1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钙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 干燥氨气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除铁锈 |
D | 氢氢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 吸收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 氢氧化钙呈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
B. 氨气能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铵,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氨气,故选项说法错误。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故选项说法正确。
D. 氢氧化钠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用于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例14】对NaOH和Ca(OH) 2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都是白色固体;②都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③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与酸都发生中和反应;⑤溶液通入CO2都变浑浊;⑥与Na2CO3反应都变浑浊。
A.② B.⑤⑥ C.①② D.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解:①NaOH和Ca(OH)2均为白色固体;
②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③NaOH和Ca(OH)2溶液均显碱性,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④NaOH和Ca(OH)2都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
⑤二氧化碳能使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
⑥Na2CO3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变化;
故②⑤⑥说法错误。
【例15】为了检验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A.放入水中,看是否全部溶解
B.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C.滴加酚酞,看是否变色
D.用手接触,看是否有滑腻感
【答案】B
【解析】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是可溶性的物质。且它们的溶液都显碱性,所以看溶解性和酸碱性一定不合适。
药品不能用手直接触摸,因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
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生成气体,证明该物质中含有了碳酸根离子,也就是说明氢氧化钠变成了碳酸钠。
【例16】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 性质 | 用途 |
A | 氢氧化钙呈碱性 | 改良酸性土壤 |
B |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 干燥氧气 |
C |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 除铁锈 |
D | 氢氯化钠能发生潮解 | 干燥氮气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A、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和酸反应,可以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故A正确。
B、浓硫酸用来干燥氧气,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B不正确。
C、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例如能和氧化铁反应,因此可以用来除去铁锈,故C正确。
D、氢氧化钠能潮解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吸水,可以用来干燥氮气,故D正确。
【例17】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的是( )
①浓硫酸 ②浓盐酸 ③纯碱 ④烧碱 ⑤生石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④⑤
D.①④
【答案】C
【解析】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得溶液中的溶剂增加,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加,选项正确;
②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会使得溶液中的溶质减少,溶剂不变,造成溶液的质量减少,选项错误;
③纯碱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不会发生化学变化,也不具有吸水性和挥发性,质量保持不变,选项错误;
④烧碱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还能够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质量增加,选项正确;
⑤生石灰敞口放置在空气中能够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的质量增加,选项正确,故选C。
【例18】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忽略水分蒸发),质量不会变化的是 (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氯化钠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答案】C
【解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在敞口的容器里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敞口的容器里放置一段时间后会由于会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其质量减少,故错误;
C、氯化钠固体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不会变化,故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容易吸水潮解,质量会增加,故错误。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5节 物质的转化达标测试,文件包含25物质的转化讲义解析版docx、25物质的转化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节 金属材料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21金属材料讲义解析版docx、21金属材料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能量的获得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4节 能量的获得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34能量的获得讲义解析版docx、34能量的获得讲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