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9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9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四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第四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B.元方入门不顾(顾忌)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舍弃)
2.请选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人们喜爱观赏日出,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把玩,吟咏描绘。
B.天然要比人工更美丽些,在一个动物身上,动作的自由就构成了美丽的天然。
C.据统计,我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左右,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D.随着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视,使我们都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3.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下面是文学社社长打电话邀请张老师时说的话。画线部分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雪骤(zhòu) 差可拟(chā) 谢道韫(yùn)
B.柳絮(xù) 无奕(yì) 陈寔(shí)
C.太傅(fù) 尊君在不(bù) 非人哉(zāi)
D.舍去(shě) 友人惭(cán) 欣然曰(yuē)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父亲是一个受人尊敬的智者。 ②父子俩在那里度过了整整四个月的旅游生活。
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文、史、哲、艺等几乎无所不精。
④白天他们或步行或骑马,徜徉于自然美景和人文胜景之间。晚上他则坐在星空下,听父亲讲天文知识,欣赏美丽迷人的夜色。
⑤泰戈尔12岁那年,父亲就带他去喜马拉雅山旅游。
⑥泰戈尔的成长经历启发我们:一个人的茁壮成长不但要“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⑦父亲对他的教育概括起来说就是:潜移默化、身体力行。
A.①⑦⑤②④③⑥ B.①⑦②⑤④③⑥
C.③①⑦⑤④②⑥ D.③①⑦④⑤⑥②
二、基础知识综合
6.文学文化常识
南文:孔兄请唤(1)__________(A.令郞B.小儿)上来,让余认识。孔父:承蒙南文兄错爱,(2)__________(A.犬子B.令郞)年幼,望南文兄不吝(3)__________(A.请教B.赐教)。 |
(1)下面是希望中学七年级(1)班的横小水同学写的一出《孔融让梨》课本剧片段,请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词语补全人物对话。
(2)《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这个学期我们学习的两篇短文分别出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综合性学习。
班内决定举行以“朋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解读“朋友”内涵】“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大家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意。所以“友”字的本义是______,“朋”字的甲骨文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了“朋”字______的内涵。
(2)【展示“朋友”形象】请根据下面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你的一位朋友。
我的朋友是一个______的人,在我______的时候,他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金色花》,完成下面小题。
金色花
泰戈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②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③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④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⑤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⑥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⑦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⑧“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⑨“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8.文中写了三次“我”与母亲的嬉戏,“我”分别为妈妈做了什么?
9.文中母亲的两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请写在对应序号后的横线上。
(1)孩子,你在哪里呀!
(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
10.“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11.作者为什么把“我”想象成一朵金色花?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922年7月21日
12.第②③插叙故园的莲花,结合具体内谈谈这样写的意图。
13.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朗读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C
6.(1)(1)A(2)A(3)B
(2) 《言语》 《方正》
7. (1)友好 平等 (2)示例:乐于助人 遇到困难 竭尽全力地帮助我
8.母亲祷告时,我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9. (1)焦急 (2)爱怜、责怪 10.①用无私的回报衬托无私的母爱;②表现儿童活泼、机灵可爱的天性。 11.金色花是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将“我”想象成金色花,是为了赞美孩子的纯洁可爱,歌颂母爱的圣洁美好。
12.回忆往事,引出莲花的象征意义,为下文抒情做铺垫,使行文自然。(意思对即可) 13.(1)画龙点睛 (2)感激,依恋
第五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五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7页。
第十三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十三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6页。
第三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这是一份第三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5页。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e12a1cfd0bb10cada2e3d82e093d90a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