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9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9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35219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6页。
第二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一、积累运用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古道/西风/瘦马 D.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A.《泊秦淮》(杜牧)B.《钱塘湖春行》(白居易)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使至塞上》(王维)3.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B.首句中,“杨花”且“落尽”点明时令,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C.次句直叙其事。“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4.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A.首联中“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颔联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原野开阔、大江奔腾、波涛汹涌等大景也表现出来了。C.颈联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揭示时序的交替、暗示时光的流逝,和旧事物中孕有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蕴含自然理趣,既是美景又含哲理。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思乡愁绪。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二、综合性学习6.梳理(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意象诗句情感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孤独落寞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甲花杨花落尽子规啼,③(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乙④(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丙雪⑤( ),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清冷孤寂月⑥( ),⑦( )。(课内外古诗,试卷中已出现的诗句除外)思乡念友 (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 )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三、诗歌鉴赏7.古诗理解。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竦峙”的意思是_____(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字总领全篇,诗人将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B.“水何澹澹”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C.“洪波涌起”是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D.“若出其中”的“若”字是诗人表达主观感受的虚景。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8.这首诗以“__________”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出了诗人_________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散文阅读青青的草子清清地香李晓春①秋天过去。冬天来了。②庄稼早已被人们收进粮囤。田地一片空荡。土地呈现出它肥黑本真的一面。梨树,桃树,苦栋树,杨树裸露着,春夏时节茂盛的绿叶已成了美好的过去,全被无情的寒风吹落。③一场冬雨被寒风从遥远的地方送来了。雨水从高空中落下,敲着土地。雨水叩醒了那些被黑土严严实实包裹着的草子种子。在湿润的雨水里,睡眼惺忪的草子种子本想伸伸懒腰,打个呵欠,不料却被丰盈的雨水呛了一下,也许她在黑暗中睡的太久了,身子骨都痛了,她很想翻个身,睡的舒服点,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不能动弹。睡醒了的草子已经不认识面目全非的自己了。光光的身上,一觉之间居然长出了无数细细的根须,这些根须象无数根绳子,把她一团团网住,死劲地把她往土地深处扯。草子想,如果自己被这些根须拉到泥土的深处,就彻底完蛋了,就只能烂在泥里,永陷黑暗之中了。于是,草子种子就奋力和那些根须较起劲来,攒足劲拼着命地往上蹿。④在冬雨的浸润下,在瘦风的吹拂下,草子种子终于艰难地完成了涅槃——她以冲破黑土的一尖嫩绿,宣告了自己的新生。于是,广袤荒芜的田野不再寂寞,不再孤单。草子的萌绿,为肃条寂寞的大地带来了绿意,带来了勃勃的生机。⑤草子是田野最美丽的冬装。她的碧绿,无疑是冬天里最亮丽最青春的色泽。尽管,冬天草子生长的极其缓慢,绿色也没有燎原成浩荡的姿态。但草子无疑是这个季节里最具有生命力的草本植物。⑥有的人瞧不起草子,认为她普通,没有多少价值。可草子在农人的眼里却是个宝贝——她是春天里庄稼最好的肥料,也是初春时牲畜们最喜欢的食物。⑦记得晚稻收割尽,稻谷晒干进仓后,父亲就会挑着草子种子,到只剩下低矮稻茬的稻田里去撒草子种子。父亲在撒草子种子时满脸虔诚。父亲是个地道的庄稼人,深知茂盛的草子对于来年庄稼的重要。记忆中,父亲撒下草子种子后,就不再去管她。我的父亲不是个懒惰之人。他待庄稼,精心而细致。父亲之所以不去管草子,是因为父亲熟悉草子的性格脾气。她知道草子从来不需要别人为她劳心费力,从来不会向人们要求些什么。一场冬雨,她就能茁壮成长。⑧一阵春雷响过,一场春雨淋过,草子们一改冬天里慢吞吞的模样,在春雷和春雨的激发下,把青春和激情全部迸放了出来。满地的草子,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拔击上长。一夜之间,田野里的浅浅绿意,就变成了春潮涌动的滚滚绿浪。就连大地,这个大自然的主宰,也抵挡不住草子无穷的魅力,退隐三舍,甘愿做一个隐士,默默地退到了幕后。⑨这个时候,你走进田野,走进绿浪滚滚的草子地,你就能听到草子们喧嚣的嬉闹声。而草子这个时候的笑声,极其煽情,香醇美酒般地醉人。你看,春雨醉了,她雨脚踉跄,甚至忘了自己的工作——向大地播撒甘霖;你看,太阳也醉了,他像个多情的恋人从云层后面手舞足蹈地跑出来,醉态十足频频地向草子飞吻着。在太阳这个多情种子的催动下,草子羞答答地太阳,向大地露出了自己的笑脸——一朵小红花在阳光的照耀下绽放了,接着又是一朵,很快,红红的草子花就开满了整个田野。⊙注:草子又名“红花草”,和“紫云英”。(选自《经典美文》,有删改)10.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草子种子终于艰难地完成了涅槃——她以冲破黑土的一尖嫩绿,宣告了自己的新生。11.阅读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妙处。(1)于是,草子种子就奋力和那些根须较起劲来,攒足劲拼着命地往上蹿。(2)一夜之间,田野里的浅浅绿意,就变成了春潮涌动的滚滚绿浪。12.第⑨节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13.读完这篇散文,谈谈你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1.B2.C3.D4.B5.C6.(1) 古道西风瘦马 夜阑卧听风吹雨 闻道龙标过五溪 正是江南好风景 回乐烽前沙似雪 例: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只要能体现“思乡念友”即可(2)C 7.(1)耸立(2)C 8. 观; 表达了诗人渴望一统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意对即可) 9.虚实结合,描绘了一幅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丽景象(意对即可) 10.超脱生死的束缚,进入自由无碍的境界。 11.(1)奋力、较起劲儿来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子再冬雨后的烂泥里生长的艰难。蹿字也贴切地写出了草子生命力的强盛。(2)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子经过春雨的洗礼,迫不及待地成长后,显示出的勃勃生机的景象。 12.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雨的忘情、太阳的飞吻,突出草子醉人的媚态,表达了作者对草子的所显示出的无穷魅力和美丽的由衷喜爱之情。 13.严寒的冬季,草子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她又不需要人们劳心费力,便能茁壮成长,给大地和人们带来春天的,这种充满活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称颂。我们应该学习她不畏严寒,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让生命焕发出灿烂的光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第五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7页。
这是一份第十五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9页。
这是一份第十三周作业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6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