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检测题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展开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
一、积累与运用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侍弄(sì) 讷讷(nè) 脚踝(huái)
B. 拆散(chāi) 熬过(áo) 并蒂(tí)
C. 攲斜(qī) 菡萏(dān) 步履(lǚ)
D. 分歧(qí) 徘徊(pái) 搁下(gē)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祷告 霎时 花瓣 猜得出
B. 遮拦 絮叨 绝别 翻来覆去
C. 瘫痪 谯悴 温馨 罗摩衍那
D. 豌豆 仿膳 匿笑 暴努无常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 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上常常吹毛求疵。
C. 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 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受益匪浅。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莫怀戚的作品贴近生活、关注现实、注重细节,描写入情入理,可读性强。
B. 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的三大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代表作有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C.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是词牌名。
D. 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西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杨绛先生学贯中西,著述丰硕,成就非凡,享誉海内外。
B. 是否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
C.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市学校很多都在开展“读经典作品, 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或成语。
(1)偷偷地笑。 ( )
(2)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 )
(3)所遇超过了所望,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 )
(4)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 )
(5)有钱而心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人。 ( )
- 按照要求,写出相应的敬辞或谦辞。
(1)尊称别人的父亲,用( )
(2)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用( )
(3)敬称对方的见解,用( )
(4)谦称自己的家,用( )
- 按要求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 __”是《咏雪》中对“白雪纷纷何所似”所作的两种回答。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任意写出两个咏雪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
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拟
九岁,甚聪惠
孔指以示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文: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
(3)甲、乙两文中的少年有怎样的共同特点?你还知道类似的少年吗?请举出一例。
答:
三、现代文阅读
- 课内阅读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 我们一家在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是如何解决分歧的?为什么?
(2) 作者一家的亲情渗透了哪些具体的情感?
(3) 阅读选文并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母亲进来了,拦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秋天的怀念》
选文和材料中,两个儿子都听从了母亲的话,他们这么做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既然母亲“不算重”,儿子“也很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 课外阅读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能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屋后,我想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因为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得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时,奶奶就起来主动去扫院子,“嘲啦嘲啦”邻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紧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⑦我这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根。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1) 请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概括“奶奶”所做的事。
(2) 阅读第⑦⑧两段,说说“奶奶”为什么不让自己闲着,而且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都在灯下学习。
(3) 本文的词语运用很有特色,请从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赏析下划线的词语。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 )
(3) “我”的过错铸成了“永生的痛悔”。如果还有机会弥补,你觉得“我”会怎样做?(50字左右)
四、作文
-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____》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侍”应读shì;B.“蒂”应读dì;C.“萏”应读 dàn。
2.【答案】A
【解析】B.“绝”应为“诀”;C.“谯”应为“憔”;D.“努”应为“怒”。
3.【答案】B
【解析】“吹毛求疵”使用错误,此处不能贬义褒用。
4.【答案】A
【解析】B.《繁星》《春水》是诗集;C.“天净沙”是曲牌名;D.《世说新语》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答案】A
【解析】B不合逻辑,两面对一面,应该删“是否”;
C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随着”或者“使得”;
D语序不当,“学校很多”应为“很多学校”。
故选A。
6.【答案】(1)匿笑 (2)翻来覆去 (3)喜出望外 (4)各得其所 (5)为富不仁
【解析】略
7.【答案】(1)令尊 (2)家父 (3)高见 (4)寒舍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文化常识的积累。在日常用语中,我们常常为了表示礼貌,使用一些敬词和谦词,敬辞和谦辞的特点是它的单向性。所谓“敬”,是对别人而言,而“谦”,则是用于自己的。谦词和敬词表现了说话者的谦逊和修养,充分反映了人们在交往中的文明程度,正确使用敬词和谦词,对于展现接待人的文明形象是必不可少的。解答此题注意区别谦词和敬词即可。
8.【答案】(1)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3)示例:①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
②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注意“撒、拟、絮、顾、鹰、蹄、岭、泊”的正确书写。
9.【答案】(1)一会儿 比拟 同“慧”,聪明 给看
(2)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 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才思敏捷、机智善辩。 示例: 曹冲。
【解析】略
10.【答案】【小题1】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先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伴同母亲的吋日已短。
【小题2】母亲和“我”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一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之间——祖孙情。
【小题3】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让“我”背她)使“我”放心。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意对即可)
【小题4】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和妻子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使他们受到伤害,因此“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突出表现了对母亲的孝心和对儿子的爱心。也说明了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照顾一家老小、肩负责任时的小心、稳重。
【解析】【试题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先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但伴同母亲的吋日已短。
2. 本题考查学生对情感的梳理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细读选文可知,母亲和“我”之间、妻子和儿子之间一母子情;“我”和妻子之间——夫妻情;“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之间——祖孙情。
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材料)内容的能力。这类题型,应先读懂文章(材料),再找出关键的语段,结合题目要求答题即可。通过分析可知,选文中的儿子听话是为了成全母亲对孙子的疼爱,母亲提出的办法(让“我”背她)使“我”放心。材料中的儿子听话是被母亲的爱打动,为了成全母亲,让她不那么为难。(意对即可)
4.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点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做题时,一要紧密联系文章内容,二要联系文章主旨,三要结合写作背景,揣摩作者情感,四要联系具体语境。结合文本和语境可知,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则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和妻子唯恐哪一步有闪失,使他们受到伤害,因此“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突出表现了对母亲的孝心和对儿子的爱心。也说明了作为中年人的“我”和妻子照顾一家老小、肩负责任时的小心、稳重。
11.【答案】【小题1】春:糊纸袋。夏:补花、洗菜。秋:扫院子、扫大街。冬:在灯下学习。
【小题2】 ①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②她想学点文化,跟上时代,有一份工作。
【小题3】
示例一:A句中“海底捞月”一词生动地表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示例二:B句中“终于”一词足见奶奶低头不语的时间之久,体现了此刻奶奶非常惭愧、沮丧、失落的心理。
【小题4】示例:“我”会为奶奶倒杯水,然后诚恳地向她表示歉意,跟她说“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精神,她的执着追求是给予“我”的一笔宝贵财富。
【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作答此类题目,需要紧密联系文本,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全面,用语精炼。第二段所写为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三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糊纸袋。第五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七段所写为奶奶在树下学习。
2.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细读选文可知,根据第七段中的“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可知奶奶是想学点文化,能有一份工作。
3. 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海底捞月“是对我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动作的灵敏和我的淘气。第二句话中的“终于”是最终的意思,说明奶奶低头的时间之长,表现了奶奶内心的惭愧和失落。
4.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考生做这类题,要认真阅读文章,然后勾画圈点,把重点记录下来。再从文章的题目、开头与结尾等处找出文章的中心。最后,根据文章的中心,去理解文章给自己的感触。结合当时“我”的心情去写,如果有机会对奶奶表达自己的歉意,我一定对她说声“对不起”,然后告诉她要“活到老学到老”,告诉她“我”在她身上学到的美好品质,意思表达正确即可。
12.【答案】那一次,我真感动
翻书的时候,一片银杏叶悄然滑落。(起笔突然,一片银杏叶背后似乎隐藏着故事,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我弯腰,捡起,惊觉这是小学毕业时同桌送给我的,背面上写着:“珍重,朋友!”不记得当时是否有种想哭的冲动,只是现在,枯黄的叶片上早已是滴滴泪痕。这才想起,这世上还有一种心情叫感动。(简介树叶的来历,引出主题。)
很长一段时间,我似乎已经忘了感动的滋味,是我心已冷漠,还是我的心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充斥得没有了空间?(许多人都曾有过这种感受,但鲜有人提及。作者发他人所未发,给人眼前一亮之感。)
曾有朋友写给我这样一句话:“我们之所以会擦肩而过,不是因为无缘,而是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少了两个字——感动。”的确,我们的心不再敏感,我们不再用心收藏起身边一丝一毫的感动,只有当我们错过它,再回首时,才发现原来我们真的失去了很多。(情真意切,让人感同身受。)
总有人抱怨这世上可感动的事情越来越少。可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你就会发现,其实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读书累了,父母为我们削个苹果,是感动;口渴了,朋友帮你打回一杯水,是感动;沮丧时,得到一句宽慰的话,是感动;高兴时,有朋友与你一起分享快乐,是感动;平凡的日子,收到一份小小的祝福,哪怕只是一片花瓣、一片树叶,也是感动……(举生活中的实例,告诉读者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道理。)
人啊,不知每天被多少平凡的事情感动着!或许,有时正是由于它们的平凡才让我们视而不见。有这样一句话:“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他生活在爱之中。”红尘有爱,人间有情,我们又有什么理由让庸碌蒙住我们的眼睛而无法体会感动的滋味呢?(启发人们,要发现生活中的感动。)
感动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感动,如沁人心脾的甘泉。畅饮甘泉,我们的内心变得澄澈而又明亮。
感动,如熏人欲醉的海风。感受海风,我们的内心变得纯净而又宽敞。
感动,如令人心折的白雪。领略白雪,我们的内心变得安静而又平和。(用一组排比句写出对感动的理解,增加了文章的文采和气势。)
当这个世上已无感动的足迹的时候,那世界也就成了一个冰封的天地。冷酷,亦无情。
朋友,请把心从泥淖中拔出来吧!请腾出一点小小的空间来承载这足以让我们回味一生的感动吧!(结尾的呼唤升华了主题。)
【解析】【审题立意】
题目是半命题作文,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以填表达某种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尴尬”等。文题中“那一次”说明只能写一件事,且事情发生在过去;“我”说明要运用第一人称写“我”的成长片段,那成长片段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真”表明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情感冲击是很强烈的,让自己印象深刻,甚至刻骨铭心。
【选材建议】
1.在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下,改掉了口吃的毛病,在课堂上勇敢地回答问题。可以写《那一次,我真勇敢》。
2.好朋友偷看了“我”的日记,还对别人宣扬,闹出了许多不愉快。可以写《那一次,我真生气》。
3.上学路上,“我”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将自行车骑得飞快,还不时放开车把玩“特技”,结果在校门口不小心翻到了沟里,成了全校同学的笑点。可以写《那一次,我真尴尬》。
4.教“我”语文的董老师调走了,她一直像大姐姐一样关心我、爱护我,在董老师的帮助下,“我”的语文成绩突飞猛进。可以写《那一次,我真难过》。
【写法点津】
写作时,要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自己情感的部分。选材上力求做到新颖、独特,内容上要丰富、深刻。关键是把“那一次”的情景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
【例文点评】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自然。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墨写出了富有哲理的文字。每个人都可能有一段不容易被感动的时期,但鲜有人提及。本文作者发他人所未发,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从生活的一件小事中体会到“感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道理,引人深思。本文感情浓郁,内涵深刻,是值得品味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