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
展开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与朱元思书》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C.蝉则千转不穷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缥碧(piāo) 急湍(tuān) 泠泠(líng) 皆生寒树(jiē)
B.窥谷(guī) 鸢飞(yuān) 轩邈(miǎo) 直视无碍(ài)
C.经纶(lún) 嘤嘤(yīng) 俱净(jǜ) 猛浪若奔(bēn)
D.独绝(jué) 飘荡(dàng) 戾天(lì) 横柯上蔽(kē)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书。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飞戾天者……窥谷忘反”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出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湖北以最美的风光、最大的热情、最优的服务,向全世界展现荆楚风采、湖北特色、武汉元素。
B.风物滋养文化,文化成为风景,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使杭州的风景和文化更加璀璨。
C.华为在同世界一流企业长期的竞争合作中真切体会到,我们自己能行,这种从容在于,绝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D.完成一幅作品,大约需一两个小时。若作品满意,他会心情愉悦一整天;倘若“刻坏了”也不以为意。
5.选出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 )
A.为了后代能遥望星空,荡舟碧波,我们应该坚持绿色生活理念,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坏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D.为了增强学生法律意识,学校准备在活动室举办普法宣传活动。
二、综合性学习
6.关于名著阅读,初三(7)班的同学收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 :
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的阅读危害极大。姑且不说这些小说的内容,就以他们庸俗化的语言、浅白化的文句和拙劣的搞笑,在你以为的阅读之中反而有害于你的阅读能力,你就像与一个趣味低下、语言浅俗、思想落后的人为心心念念的朋友,“他”对你的影响可想而知。
材料二:
“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3分钟看完一部电影”“10分钟带你了解历史”……类似的短视频节目如今在网络上大行其道,从点击量和点赞量看,受众不少。显然此类节目击中了人们的痛点:一方面渴望文化与娱乐,另一方面没有时间或者舍不得花时间,于是能够“速成”的办法就格外受欢迎。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
材料三:
名著阅读虽然吃力,但经过一番苦读,让人走出自己的狭小天地,领略中外文化的深邃魅力,与古往今来的伟大作者一起思考,这是以消遣娱乐为主要功能的通俗文学提供不了的体验。经典之为经典,不仅能够陶冶文艺素养,提高语文修养,更在于它能提升你的品位,构成文明传承的核心。经典具有不可替代性。
材料四:
解决“大家都说好,但谁也没读过”,让大家读得下去的关键在于适合青少年心智特征、情感体验的方式,向青少年介绍文学名著之美,让文学名著在青少年眼中不再是高不可及只可远观敬仰的神圣偶像,而变为与自己的生活相通相感的真切在世体验,真正得窥文学的恢弘堂奥,从而引起主动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使文学名著不再是外在于生活掌故谈资,而成为人凭借其养分得以思考、成长的教养源泉。
(1)根据材料,说说中学生为什么要阅读经典名著。
(2)结合材料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读经典名著?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跟、随) B.水皆缥碧(浅青色)
C.互相轩邈(高) D.鸢飞戾天者(到达)
8.下列加点的字词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任意东西 B.虽乘奔御风
C.其一犬坐于前 D.蝉则千转不穷
9.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抓住山水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作者对富阳至桐庐间的山水景色特征的概括,饱含看田衷地赞赏之情。
C.第二段只用了三句二十四字,或正面描绘,或侧面烘托,或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就把变幻多姿的景象展现出来。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是作者在观赏美景中油然而生的感想,既反映作者对争名逐利官场的鄙视,又衬托大自然美景诱人的力量。
10.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__________________
(3)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_____
(4)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3.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游鱼细石”侧面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运用拟声叠词,构成音韵和谐的画面。
D.“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14.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八日,五鼓尽,解船,过下牢关①。夹江千峰万嶂:有竞起者,有独拔②者,有崩欲压者,有危欲坠者,有横裂者,有直坼③者,有凸者,有洼者,有罅④者,奇怪不可尽状。初冬,草木皆青苍不凋,西望重山如阙江出其间则所谓下牢溪也。欧阳文忠公有《下牢津》诗云:“入峡山渐曲,转滩山更多。”即此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①下牢关,今湖北宜昌市西北。本文写于陆游从汉江平原行船首次入西陵峡之时。 ②独拔,孤峰耸立。③坼,裂开。④罅,缝隙。
【丙】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15.小麦对下面加点的字不太理解,请你帮她解释。
(1)负势竞上( )
(2)猿则百叫无绝( )
(3)有崩欲压者( )
(4)即此也( )
16.海涛对乙文画线处不知该怎样断句,你用“/”帮他标注。(断两处)
西 望 重 山 如 阙 江 出 其 间 则 所 谓 下 牢 溪 也。
17.小麦不会翻译下面的句子,你写出你的答案。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奇怪不可尽状。
18.对【丙】这首律诗,海涛指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事,从诗人拉着友人的手不忍离开的场景写起。
B.颔联承接首联,借“飞鸟”“青山”点出友人踪迹已远。
C.颈联写景,且对仗工整,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
D.尾联抒情,借“汀洲”“白蘋”抒发感情,结束全诗。
19.这三则材料在写“山”时,都用了相同的手法,却表达不同的感情。你做了分析归纳。
(四)阅读古文选段,回答问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
余年二十有五,应徽州绩溪克明府之召,由武林下“江山船”,过富春山,登子陵①钓台。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岂汉时之水竟与峰齐耶?月夜泊界口②,有巡检署。“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景宛然。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绩溪城处于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近城有石镜山。由山弯中曲折一里许,悬崖急湍,湿翠欲滴。渐高,至山腰,有一方石亭,四面皆陡壁。停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俗传能照前生。黄巢至此,照为猿猴形,纵火焚之,故不复现。
——沈复《浮生六记》
【注释】①子陵,东汉隐士严光字。②界口,谓浙江与安徽交界处也。
20.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天下独绝( )
(2)疏条交映( )
(3)惜未一瞻面目( )
(4)弹丸小邑( )
(5)悬崖急湍( )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2)亭左石削如屏,青色光润,可鉴人形。
22.甲乙两文都写了山,作者在描绘其特点时,运用了不同手法,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2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本文构思精巧开头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对富春江风光进行高度的概括和赞叹,作为“文眼”统摄全篇。
B.甲文写水,动静结合,角度多样,先平视,后俯视,将水之清、水之深、水之变换描写得很有特色。
C.乙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子陵钓台、界口、石镜山几个地方的景观。
D.乙文写山水处处有“人”的身影,或是历史人物,或是当下百姓,从严光到黄巢,从自己到绩溪人民,都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参考答案
1.C
2.D
3.A
4.C
5.C
6.(1)网络小说、玄幻小说的阅读危害极大;快餐文化很可能会让你欲速不达、南辕北辙;能提供通俗文学提供不了的体验,能够陶冶文艺素养,提高语文修养,提升你的品位,构成文明传承的核心。
(2)围绕材料有概括(培养兴趣、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培养思维能力、吸取得以思考成长的养分等),结合自身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7.C 8.D 9.C 10.(1)急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2)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1. 同“缺”,空隙,缺口 即使 向上 飞奔的马 12.(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2)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见这山峰也会停息名利之心;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见这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13.B 14.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句通过猿猴的鸣叫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通过对三峡山水的描写表达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鄙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和想退世避隐的高洁志趣。
15. 依仗,凭靠 断,停止
要 就是 16.西 望 重 山 如 阙 /江 出 其 间/ 则 所 谓 下 牢 溪 也。 17.(1)横斜的枝条在上边遮蔽着,在白天也像黄昏一样(昏暗)。
(2)奇形怪状(奇特的样子)描述不尽。 18.A 19.都用了拟人手法(甲文中的“竞”“争”, 乙文中的“竞起”,丙文中的“空向人”)/都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甲文中的“轩邈”“直指”, 乙文中的“崩欲压”“危欲坠”,丙文中的“空向人”)。甲文表现出鄙视功名利禄,想要归隐的情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由平原初次见到崇山峻岭时的惊叹/对自然力量的崇敬;丙文含蓄地表现出作者远望朋友渐行渐远感到的空虚寂寞/对友人依依不舍/思念之情。
20. 独一无二; 稀疏的枝条; 看、观赏、见; 小城、小乡; 急流的水 21.(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2)亭子左边的石壁
平整光滑就像一扇青色的屏风,光润细腻,可以照见人影。 22.甲文的山高而奇,文章通过拟人的手法,将山人格化,写其争着向高远处伸展。乙文的山重点表现其高,主要通过直接描写,写山离水水高,直接表现。 23.B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1* 与朱元思书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段分写 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达标测试,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课内阅读,对比阅读,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11* 与朱元思书随堂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重点字词翻译,综合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