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焰色试验-0013 试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856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焰色试验-0013 试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856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焰色试验-0013 试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34856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后作业题
展开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焰色试验-0013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或指定物质主要成分与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烧碱Na2CO3 B.生石灰Ca(OH)2
C.纯碱NaHCO3 D.碱石灰CaO、NaOH
2.有两个试管分别装有等浓度的和溶液,下列操作或判断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判断
A
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
产生沉淀者为
B
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
反应较剧烈者为
C
分别加入溶液
产生沉淀者为
D
逐滴加入等浓度的盐酸
立即产生气泡者为
A.A B.B C.C D.D
3.不能用来鉴别和两种固体的操作是()
A.分别加热这两种固体物质,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B.分别测量两种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C.分别在这两种固体中,逐滴加入同浓度的稀盐酸
D.分别在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
4.下表中,对陈述Ⅰ、陈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陈述I
陈述II
判断
A
纯碱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纯碱可与盐酸反应
I对,II对,有
B
除去中的少量杂质可将气体通入饱和溶液中
可与反应
I对,错,无
C
溶液中混有少量杂质,可加入适量除去
可与反应生成
I对,II对,有
D
是淡黄色粉末
可用作供氧剂
I对,II对,有
A.A B.B C.C D.D
5.下列实验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
B
C
D
验证Na和水反应是否为放热反应
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
观察NaCl固体的焰色试验
比较Na2CO3、NaHCO3的稳定性
A.A B.B C.C D.D
6.某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用电磁搅拌加热器(温度最高可达65℃)加热饱和NaHCO3溶液,并利用CO2传感器检测溶液中CO2的含量,其含量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b段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的原因是温度升高,溶解的CO2气体逸出
B.bc段溶液中CO2的含量升高的原因是溶液中受热分解生成CO2气体
C.实验室可用加热饱和NaHCO3溶液的方法制取少量CO2气体
D.由图像可知,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的温度为48.2℃
7.关于和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的溶解度:
B.热稳定性:
C.与等浓度等体积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
D.不能转化成,而能转化成
8.有关纯碱和小苏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NaHCO3产生的CO2多
B.等质量的Na2CO3、NaHCO3分别与足量的同种盐酸反应,NaHCO3消耗的盐酸多
C.向NaHCO3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无沉淀,而Na2CO3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Na2CO3和NaHCO3都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9.某兴趣小组为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
B.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
C.加热后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
10.要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钠,最好采用()
A.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B.加入适量的盐酸溶液
C.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
D.通入足量的CO2气体
11.为确定固体中是否含有,下列实验操作及判断正确的是()
A.取样,加热,观察加热时能否放出气体
B.取样,加入足量盐酸,观察加盐酸时能否放出气体
C.取样,溶于水中,滴加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D.取样,溶于水中,滴加少量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
12.有相同质量的两份NaHCO3粉末,向第一份加足量的盐酸,第二份先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冷却后,再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都恰好完全反应,则两份粉末所消耗的盐酸中的HCl质量之比为()
A.2∶1 B.1∶1 C.1∶2 D.4∶1
13.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测定出和的混合物中质量分数的是()
A.取ag混合物与足量溶液充分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bg固体
B.取ag混合物充分加热,质量减少bg
C.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加热、蒸干、灼烧,得到bg固体
D.取ag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逸出气体用碱石灰吸收,质量增加bg
14.实验室用下列装置模拟侯氏制碱法制取少量NaHCO3固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装置Ⅰ制取CO2
B.装置Ⅱ中Na2CO3溶液可除去CO2中的少量HCl
C.装置Ⅲ中冰水浴有利于析出NaHCO3固体
D.装置Ⅳ可获得少量NaHCO3固体
15.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的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A.加入适量盐酸 B.加入NaOH溶液
C.加热分解 D.制成溶液后通入CO2
16.“侯氏制碱法”的主要过程如下图(部分物质已略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体X为 B.操作b为过滤
C.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 D.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溶液中大量减少
17.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将Na保存在煤油中
B.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NaHCO3放出CO2多
C.金属钠和氧气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是碱性氧化物
18.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加热可除去NaHCO3固体中少量的Na2CO3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C.用NaOH溶液鉴别BaCl2溶液和MgCl2溶液
D.焰色试验时,金属丝用硫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其他样品灼烧
19.如图中,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上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①②③④
B.E与C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加热5.00 g D和E的固体混合物,使E完全分解,固体混合物的质量减少了0.31 g,则原混合物中D的质量为4.16 g
D.将x mol B和y mol E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250℃,让其充分反应,当剩余固体为、NaOH,排出气体为、时,x/y的值可能是0.5
20.下列有关焰色试验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观察焰色时均要透过蓝色钴玻璃,以便排除钠元素的黄光的干扰
B.取一根洁净的细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火焰颜色相同,再蘸取少量溶液,进行焰色试验
C.铂丝在做完氯化钠溶液的焰色试验后,用稀硫酸洗净,再蘸取少量的溶液,重复以上实验
D.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到黄色火焰,则该溶液中一定有,没有
二、填空题
21.碳酸氢钠(NaHCO3)
(1)碳酸氢钠是白色固体,俗称_______,常温下溶解度_______碳酸钠,水溶液呈_______;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
(2)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①与盐酸反应:_______
②热稳定性:_______
③与NaOH 反应:_______
22.碳酸钠(Na2CO3)
(1)碳酸钠是白色固体,俗称_______,_______于水;电离方程式_______。
(2)实验探究-Na2CO3的性质
实验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将澄清石灰水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_______
_______
将氯化钙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中
_______
_______
测碳酸钠溶液pH
pH_______7
碳酸钠溶液呈_______
将沾有油污的铜片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
_______
碳酸钠溶液具有_______能力
(3)Na2CO3溶液与酸的反应
①与足量盐酸反应:_______
②通入足量CO2:_______
23.侯氏制碱法
(1)主要反应:_______、_______。
(2)制备过程和原理
①NH3通入到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水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CO2。这样先形成了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以后,可以增大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
②因为NaHCO3的溶解度_______NH4Cl的溶解度,所以是_______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③在制碱工业上,所用原料CO2和NH3是由合成氨厂提供的,所以工业生产上常将侯氏制碱和合成氨联合在一起,称为“联合制碱法”。“联合制碱法”还能得到NaHCO3和NH4Cl等副产品。
24.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的轨道舱内安装盛有Na2O2颗粒的装置,为宇航员供氧。回答下列问题:
(1)Na2O2的制取。将金属钠加热至熔化,通入一定量已除去CO2的干燥空气,加热并维持温度在180~200℃之间,钠被氧化成Na2O,进而增加空气流量,迅速升温至300~400℃,制得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
(2)Na2O2的供氧。过氧化钠能与人体呼出的酸性氧化物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组成的探究。Na2O2使用后会失去供氧能力(又称失效供氧剂),某“失效供氧剂”的化学组成可能是Na2CO3或NaHCO3或两者的混合物。为探究“失效供氧剂”的化学组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适量“失效供氧剂”于试管中,加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②称取19.0g“失效供氧剂”加入足量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再用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8.8g,该“失效供氧剂”的化学组成为_______(只填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
1.D【详解】A.烧碱是NaOH,A错误;
B.生石灰是CaO,B错误;
C.纯碱是Na2CO3,C错误;
D.碱石灰是CaO、NaOH的混合物,D正确;
故选D。
2.C【详解】A.反应方程式为+Ca(OH)2 = CaCO3↓+2NaOH,Ca(OH)2 +2NaHCO3 =CaCO3↓+Na2CO3+2H2O,两者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A错误;
B.加入等浓度的稀盐酸时,溶液反应更剧烈,B错误;
C.与反应生成CaCO3白色沉淀,NaHCO3与CaCl2不反应,C正确;
D.逐滴加入盐酸时,NaHCO3溶液立即产生气泡,Na2CO3溶液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气泡产生,D错误;
故答案选C。
3.D【详解】A.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鉴别,A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碳酸氢钠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可以鉴别,B不符合题意;
C.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无气体产生,当盐酸量较多时,产生气体,向碳酸氢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立即产生气体,现象不同,可以鉴别,C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无法鉴别,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C【详解】A.纯碱为碳酸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错误;
B.二氧化碳能够与饱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氯化氢,B错误;
C.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Na2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加入适量NaOH除去,C正确;
D.过氧化钠做供氧剂是2Na2O2+2H2O=4NaOH+O2和2Na2O2+2CO2=O2+2Na2CO3,与过氧化钠的颜色无关;D错误;
故选C。
5.D【详解】A.Na与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具支试管中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红墨水左侧液面下降,右侧液面上升,红墨水产生液面差,能够达到验证Na和水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目的,A不符合题意;
B.Na2O2与H2O反应产生的O2有助燃性,可以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能够达到检验Na2O2与H2O反应有O2生成的实验目的,B不符合题意;
C.钠的焰色为黄色,用铁丝做纯碱的焰色反应,能达到实验目的,C不符合题意;
D.玻璃导热性比较差,外管温度高,内管温度低,应该将Na2CO3放在外管,将不稳定的NaHCO3放在温度较低的内管进行实验,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D符合题意;
故选D。
6.D【详解】A.NaHCO3溶液中溶解有CO2气体,当加热时,CO2气体逸出,使溶液中CO2的含量降低,A正确;
B.48.2℃后,溶液中CO2气体的含量随温度升高逐渐升高,说明发生分解生成了CO2气体,B正确;
C.由于饱和NaHCO3溶液受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CO2,故可用该方法制取少量CO2气体,C正确;
D.由题图可知饱和NaHCO3溶液加热至48.2℃时开始生成气体,不能得出NaHCO3固体的分解温度为48.2℃的结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D。
7.C【详解】A.在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可得到NaHCO3沉淀,说明Na2CO3比NaHCO3易溶于水,故A错误;
B.NaHCO3不稳定,加热易分解:2NaHCO3Na2CO3+CO2↑+H2O,碳酸钠较稳定,一般条件下加入不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故B错误;
C.分别滴加HCl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O+2H+=CO2↑+H2O,HCOH+=H2O+CO2↑,则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快慢:NaHCO3>Na2CO3,故C正确;
D.Na2CO3能够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加热能够分解生成碳酸钠,二者能够相互转化,故D错误;
故选C。
8.A【详解】A.假设二者质量都是106 g,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 mol、 mol,则二者分别与HCl反应,反应产生的CO2气体,NaHCO3比Na2CO3的多,A正确;
B.向等质量的两种盐中分别滴加盐酸,根据离子方程式:+2H+=CO2↑+H2O,+H+=H2O+CO2↑可知:Na2CO3消耗的盐酸多,B错误;
C.NaHCO3与Ba(OH)2发生反应:2NaHCO3+Ba(OH)2=BaCO3↓+Na2CO3+2H2O;Na2CO3与Ba(OH)2发生反应:Na2CO3+Ba(OH)2=BaCO3↓+2NaOH,可见二者都能与Ba(OH)2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错误;
D.Na2CO3和NaHCO3都能与酸反应产生CO2气体,Na2CO3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D错误;
故选A。
9.C【分析】验证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应该把碳酸钠放置在大试管、碳酸氢钠放置在小试管,观察到A中石灰水不变浑浊、B中变浑浊,说明碳酸钠热稳定性大于碳酸氢钠;
【详解】A.由分析可知,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A正确;
B.整个实验过程中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都不变浑浊,B正确;
C.加热后大试管中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可观察到A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错误;
D.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粉末变蓝色说明生成水,D正确;
故选C。
10.D【详解】A.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且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会成为新的杂质,A错误;
B.碳酸钠与适量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钠,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B错误;
C.碳酸钠受热稳定不分解,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将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是碳酸钠固体,C错误;
D.通入足量的CO2气体,二氧化碳和碳酸钠、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和二氧化碳不反应,D正确;
答案选D。
11.D【详解】A.无论是否含有碳酸钠,加热时,碳酸氢钠分解都产生气体,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选项A错误;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盐酸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选项B错误;
C.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于水中,滴加澄清石灰水,都产生碳酸钙沉淀,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碳酸钠,选项C错误;
D.溶于水中,滴加少量溶液,只有碳酸钠产生沉淀,如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含有碳酸钠,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2.B【详解】第一份中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第二份中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再加入盐酸,发生Na2CO3+2HCl=2NaCl+H2O+CO2↑,两份粉末中发生反应最终都生成氯化钠,令碳酸氢钠的物质的量为1mol,由钠元素守恒可知n(NaHCO3)=n(NaCl)=1mol,根据氯元素守恒可知n(NaCl)=n(HCl)=1mol,故反应后两份粉末中实际消耗的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1mol=1:1,质量之比是1:1。
故选B。
13.D【详解】A.Na2CO3和NaHCO3均可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bg固体是碳酸钙,利用守恒法可列出关于ag和bg的两个等式,进而确定试样的组成,A项正确;
B.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通过加热分解质量减少bg,可确定试样中的质量,结合ag混合物,可计算试样组成,B项正确;
C.Na2CO3和NaHCO3均可与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所以bg固体是氯化钠,利用守恒法可列出关于ag和bg的两个等式,进而确定试样的组成,C项正确;
D.碳酸钠、碳酸氢钠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增加的质量为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但是两者具体的质量未知,无法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D项错误;
答案选D。
14.B【详解】A.在装置Ⅰ中利用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可制取CO2,选项A正确;
B.除去CO2中的少量HCl必须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Ⅱ中Na2CO3溶液可与二氧化碳反应,选项B错误;
C.装置Ⅲ中冰水浴使温度降低,有利于析出NaHCO3固体,选项C正确;
D.通过过滤利用装置Ⅳ可获得少量NaHCO3固体,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5.C【详解】A.二者都与盐酸反应,不能用于除杂,故A错误;
B.加入氢氧化钠发生HCO+OH-=H2O+CO,可除杂,但还需要从溶液中得到Na2CO3固体,操作较麻烦,故B错误;
C.Na2CO3稳定,受热不分解,而NaHCO3不稳定,受热分解产生Na2CO3、H2O、CO2,分解产生的H2O、CO2挥发逸出,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是最佳方法,故C正确;
D.碳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能用于除杂,故D错误;
故选:C。
16.C【分析】侯氏制碱法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NH3,在通入CO2,发生反应为:NaCl+H2O+NH3+CO2=NaHCO3↓+NH4Cl,得到悬浊液a,过滤得到滤渣主要成分为NaHCO3,滤液的主要成分是NH4Cl,对滤渣进行高温煅烧得到Na2CO3、H2O和CO2,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气体X为CO2,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操作b为过滤,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悬浊液a中的不溶物主要是NHCO3,C错误;
D.由分析可知,氨盐水中通入气体X后,析出NaHCO3晶体,则溶液中Na+大量减少,D正确;
故答案为:C。
17.D【详解】A.钠易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反应且钠的密度比煤油大,实验室常将Na保存在煤油中,故A正确;
B.NaHCO3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Na2CO3,相同质量的Na2CO3和NaH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NaHCO3放出CO2多,故不选B;
C.钠与氧气反应,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故不选C;
D.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还有氧气,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选D;
选D。
18.C【详解】A.NaHCO3固体受热易分解,Na2CO3受热不分解,故不能用加热的方法除去NaHCO3固体中少量的Na2CO3,A错误;
B.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均可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B错误;
C.MgCl2溶液与NaOH反应生成白色沉淀,BaCl2溶液与NaOH溶液不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C正确;
D.硫酸可以溶解氧化物等杂质,但难挥发,因此焰色试验时,金属丝用盐酸清洗并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再蘸取其他样品灼烧,D错误;
答案选C。
19.D【分析】A为一种常见的单质,B、C、D、E是含有A元素的常见化合物,它们的焰色试验均为黄色,则为钠的单质或钠的化合物,所以A为,结合转化关系可知,B为,C为NaOH,D为,E为,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反应中①为钠的燃烧,②为Na与水反应,③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④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项正确;
B.E为,C为NaOH,两者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
C.利用差量法计算:,计算得到原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x=0.84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5.00g-0.84g=4.16g,C项正确;
D.依题意可知,残余的固体为Na2CO3和NaOH,生成的气体为O2和H2O(g),则有总反应式为yNaHCO3+xNa2O2=yNa2CO3+(2x-y)NaOH+(y-x)H2O+O2,所以 2x-y>0,y-x>0,分别得,,故的取值范围为,D项错误;
答案选D。
20.B【详解】A.在观测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其他元素不需要,A错误;
B.取一根洁净的细铂丝,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B正确;
C.做焰色试验结束后铂丝要用稀盐酸洗涤,不能用稀硫酸洗涤,C错误;
D.黄光能掩盖紫光,该实验只能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确定钾离子的存在,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D错误;
答案选B。
21.(1) 小苏打 小于 碱性 NaHCO3=Na++HCO
(2) NaHCO3+HCl=NaCl+CO2↑+H2O 2NaHCO3Na2CO3+CO2↑+H2O NaHCO3+NaOH=Na2CO3+H2O
【解析】略
22.(1) 纯碱或苏打 易溶 Na2CO3=2Na++CO
(2) 产生白色沉淀 Ca(OH)2+Na2CO3=CaCO3↓+2NaOH 产生白色沉淀 CaCl2+Na2CO3=CaCO3↓+2NaCl > 碱性 铜片表面变光亮,油污消失 去污
(3) Na2CO3+2HCl=2NaCl+CO2↑+H2O Na2CO3+CO2+H2O=2NaHCO3
【解析】略
23.(1)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2) 小于 NaHCO3
【解析】略
24.(1)1:2
(2) 2Na2O2+2CO2=2Na2CO3+O2 Na2O2
(3) 2NaHCO3Na2CO3+CO2↑十H2O Na2CO3和NaHCO3
【解析】(1)过氧化钠由构成,过氧化钠中的阴阳离子个数之比为1:2;
(2)人体呼出的酸性氧化物是二氧化碳,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Na2O2中氧元素化合价由-1降低为-2、由-1升高为0,所以该反应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3)①取适量“失效供氧剂”于试管中,加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是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CO2↑十H2O;②称取19.0g“失效供氧剂”加入足量稀硫酸,将生成的气体用浓硫酸干燥后,再用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8.8g,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8.8g,根据Na2CO3~CO2,若二氧化碳全部是碳酸钠生成的,则碳酸钠质量为21.2g,根据NaHCO3~CO2,若二氧化碳全部是碳酸氢钠反应得来,则碳酸氢钠质量为16.8g,样品的质量为19.0g,可知该“失效供氧剂”的化学组成为Na2CO3和NaHCO3。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章 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正确的是,将26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化学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课时训练,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