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02课丁香结课时练(提升篇)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6008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02课丁香结课时练(提升篇)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6008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02课丁香结课时练(提升篇)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46008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丁香结精品练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看满城丁香,须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B.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D.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2.下列对《丁香结》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这段话主要写了丁香花的颜色、气味。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它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
B.“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紫色的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画,表现了雨中的丁香色彩仿佛流动一般,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给人极美的感受。
C.“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句中“积雪”是说春天来了,雪还没有融化。“积雪”不仅言其白,而且言其多而纯净、轻柔。
D.“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句中“照耀”一词既写出了花白如雪如月,似有光辉晕出;有写出花与人的联系之深,将花对作者心灵的鼓舞与慰藉,人对花的依赖巧妙地表达出来。
3.下列诗句中“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C.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醉花间》
D.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二、填空题
4.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参差(cā cī)_______ 芭蕉(bā pā)_____ 妩媚(wú wǔ)______
花蕾(léi lěi)___ 笨拙(zhuō chuō)_____ 单薄(bó bá)______
5.根据拼音写词语。
院里的丁香树枝头zhuì mǎn( )了 huā lěi( )。花开了,一股 yōu xiāng( )扑鼻而来。有时fú àn( )工作久了,眼前会有些mó hu( )。此时,望一眼窗外的丁香花,顿时神清气爽,先前的一丝chóu yuàn( )也消散了。
6.读一读,在括号里填上由“幽”组成的词语。
①还有淡淡的( )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②夕阳斜照,周围悄无声息,这条( )的山谷里的小动物们准备活动了。
③每当桂花盛开的季节,妈妈总是要采很多的桂花放在卧室里,顿时满屋都飘着桂花的( )。
④那盏小橘灯发出淡橘色的( )的光。
7.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
2.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白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 )
3.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
4.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
8.丁香似乎总与愁怨相连,许多文人都喜欢借助植物抒发情感或表达对某种品格的追求,你知道下面这些植物藏着人们怎样的情感或品格追求吗?
柳——( ) 竹——( ) 莲——( )
三、语言表达
9.课文《丁香结》第1~3自然段从颜色、香味、形状三个方面着力描摹丁香花,写出了丁香花的美丽。请你也观察一种花,从这些方面来写一写它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丁香结》节选
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和微雨连在一起。
②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③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担负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0.选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内容。
11.古人用“丁香结”比喻______________;古人还喜欢用“柳枝”比喻_____________,用“冰雪”比喻____________。
12.读选段中画“”的句子,想一想“渗过来”能否换成“透过来”,谈谈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句子:“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我能行。
紫藤萝瀑布(节选)
宗 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14.选择合适的字填入文中括号内,将句子补充完整。(填序号)
A.挤 B.接 C.挨 D.推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 )着一串,一朵( )着一朵,彼此( )着( )着,好不活泼热闹!
15.“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紫藤萝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6.从文中找出三个能表现紫藤萝开得“热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注意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
B项,引语为诗句,中间不需要用顿号,且两个句子分别用引号引起,前面不需要冒号。据此可以得到答案。
2.C[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丁香结》一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文中的重要句子。阅读个选项可知,ABD三项说法均正确。C选项中“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这句话将洁白耀眼的丁香称作“檐前积雪”,写意式的描写,突出了丁香花的颜色之白。由此可知,该选项说法错误。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于诗歌情感的把控能力。
首先需要对整篇文章大致内容进行回忆,分析诗句的情感,结合自身理解,对选项进行排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意思是: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出自冯延巳的《醉花间》,意思是:秋天到了,树上落满了清霜,繁花落尽,只剩下空空的树枝,我的心中充满了哀愁。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出自李璟《摊破浣溪沙》,意思是: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儿的一点儿消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可是一团团结成的愁怨?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出自陆龟蒙《丁香》意思是:如若谁能够发现并且解开丁香心中的那个结,他必然放纵地释放自己的情怀、自己的才能,飘香万里。
ABC三项都是借丁香结来抒发自己的愁思,而D选项是借丁香结来释放自己的情怀与才能。
4. cī bā wǔ lěi zhuō b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5. 缀满 花蕾 幽香 伏案 模糊 愁怨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缀”“蕾”“愁”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6. 幽雅 幽静 幽香 幽暗
【解析】
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词语的理解与搭配能力。
幽雅:(形)清静而风景优美。
幽静:(形)幽雅清静。[来源:学+科+网]
幽香:淡雅的香味。
幽暗:(形)昏暗。
7. 比喻 夸张 比喻、拟人 反问
【解析】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学生需对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一定理解,可根据语句中的关键词进行判断是哪一种修辞手法,学生平时要多阅读,才能迅速判断出修辞手法。
1.比喻指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句中将“花苞”比作“盘花扣”,形象写出花苞美丽的特点。
2.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句中夸张地写出丁香花的香气之重。
3.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句中用比喻,将”小花”比作“星星”,更加生动形象体现出花多;“窥”、“惹”、“探”则是人的行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4.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句中用反问表达的意思是“不然,太平淡无味了”。
8. 惜别(与“留”音近) 正直(空心、挺直) 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注意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根据题干的内容写出相应的内容即可。
“柳”1、人们送柳条表达的情感:古人赠柳。一是柳树易生速长,用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折柳赠别之俗始于汉朝。2、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竹”通过竹的高挺有节,来赞美人高风亮节的品德;利用竹的经暑抗寒的自然属性,表现人坚韧的品格;通过竹心空来表达人谦虚的品德;用成年竹的高大,表现气冲云霄的志气;用其生长快表现新竹的勃勃生机和昂扬的气概;因其不避贫壤来表现其适应力和生命的顽强;湘妃竹的意象还象征着爱情和怀念等。
“莲”寄予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表现出作者鄙弃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心理和自己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9.一阵清香随风袭来。循着香味走过去,我看到了雪白的梨花在风中绽放,一片片椭圆形的花瓣,绕着花蕊,迎风而笑。花朵你拥我簇,一团团,繁华却不显妩媚。花团之间,是一个个嫩黄的叶芽,这叶芽紧紧地蜷着身子,小心翼翼地冒出芽尖,生怕打扰了身边花儿的自由绽放。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达,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选择一种要描写的花,注意对花的仔细观察。写出花的颜色、香味和形状。加入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颜色和形状的描写时可以加入一些叠词,注意好词好句的运用。
10. 微雨中的丁香花 “丁香结”说法的由来 对丁香结新的思考
11. “丁香结”比喻解不开的愁怨 “柳枝”比喻依依惜别之情 “冰雪”比喻忠贞、高尚的品格
12.不能换,因为“渗”表示慢慢地透过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紫色与莹白交融的情境。
1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谈到豁达的人生态度,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要正视生活遇到的不顺心事,把它看作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解析】
10.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通读语段可知,文章第一段写了微雨中的丁香花,第二段写了“丁香结”说法的由来,第三段写了对丁香结新的思考。
11.本题考查古人对修辞的运用。
《丁香结》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作者以丁香结象征生活中解不开的愁怨,表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
根据平时的积累和课文内容,可知古人用“丁香结”比喻解不开的愁怨;古人还喜欢用“柳枝”比喻依依惜别之情,用“冰雪”比喻忠贞、高尚的品格。
12.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文中画横线句子“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中的“渗过来”不能换成“透过来”,因为“渗”表示慢慢地透过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丁香紫色与莹白交融的情境。
13.本题考查对语段内容的理解。
对文中“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结合生活实际可这样理解:生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必须要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遇到的不顺心,把它看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人生才有滋味。
14. C B D A
15. 比喻 繁密茂盛 生机盎然
16.花朵儿一串……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解析】
14.本题考查选字填空。
学生首先要知道字义,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挤:地方相对地小而人或物等相对地多。
接:靠近;接触。
挨:靠近;紧接着。
推:向外用力使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顺着用力的方向移动。
15.本题考查赏析修辞手法。
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藤萝”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繁密茂盛和生机盎然的特点。
16.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从“花朵儿一串……好不活泼热闹!”“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可知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2 丁香结同步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看拼音写词语,辨字组词,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一单元2 丁香结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单元2 丁香结综合训练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丁香结,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丁香结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 丁香结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丁香结,山上的树木参差别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633f99c0b075e38f5ace03cbecdd91fb.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