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课文ppt课件
展开1.西周至战国:从世卿世禄制到选贤任能
2.秦汉至魏晋:“以吏为师”、察举制、九品中正制
3.隋唐至两宋: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
4.元明清:科举制的继续发展
“官人,国之急也”“天下治,必贤人”
一、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
“文王子孙,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诗经》
特点:官位世袭、贵族垄断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战国策·燕策二》
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史记·商君列传》
思考:概括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
荐举(他荐)鲍叔牙举荐管仲
始皇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宋· 苏轼 《论养士》
思考:秦朝实行什么选官制度?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结交)故也,士奚由进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史大夫昌下(下达)相国,相国酂侯(萧何的爵号)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到)相国府,而弗言,觉免(被发现后免官)。——《汉书高帝纪》 思考:依据材料,概括汉朝的选官标准和途径。
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不足)。——《汉书·文帝纪》
作用:察举制开创了我国选官制度的新途径,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考察标准多元,有利于各方面人才脱颖而出,扩大统治基础。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抱朴子。审举》
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 ——《晋书卫瓘传》
作用:改变了察举制由地方举荐人才的方法,将选官权力收回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史料阅读】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 ,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行》 思考:概括作者对九品中正制的评价。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选举》 今则不然,大小之官, 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隋书·刘炫传》
宋太祖下诏:“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阻隔)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宋太宗时,“国 家开贡举之门,广搜罗之路”, 允许工商业者及“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工商之子亦登仕进之途”。 ——摘自唐凯麟主编《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 思考:简述北宋初年完善科举制的具体措施。
“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以程文去留”
打破门第限制,扩大选官范围
官员选拔更加公平、公正
自国家混一以来,凡言科举者,闻者莫不笑其迂阔以为不急之务。 ——《西岩集》卷一二《议科举》
命题范围狭窄,,士子揣摩试题,读时文选本,模拟仿作,而束书不观,不务新知。——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
导与练p35【深化拓展】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阶段特征及发展变化1.阶段特征:以隋唐为界,分为两大阶段:先秦至隋唐前,以血缘关系、门第族望为主要依据,其方式有世袭和任命两种;隋唐至明清以才学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官员,由皇帝任命。 2.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是加强统治、强化皇权的重要手段。其发展趋势如下: (1)选官标准:由血缘、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3. 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二、中国古代官员的管理
指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官吏在一定任期内施政的效果进行考察。
指封建国家对政府官员的监督、考察及检举。
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尚书.夏书胤征》
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
文物简介江苏尹湾汉墓出土木牍24方,简133枚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约王莽时期《集簿》用草体书于木牍正反面,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
(1)考核时间:每年年终(2)考核对象:地方行政长官(3)考核标准:土地人口、财政收入、治安情况(4)考核官员:御史(3)考核结果:作为官员赏罚的依据
汉武帝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秩六百石。职责是定期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监察地方郡守、尉、诸侯相等二千石官和强宗豪右,六条以外不问。六条包括:强宗豪右田宅逾越制度,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不遵守典制,以权谋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不恤疑案,教唆杀人二千石包庇罪犯,勾结豪强,收受贿赂,损害国家法令。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思考:刺史地位如何?侧重于监察哪些方面的内容?
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曹魏、西晋、北朝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但大都流于形式。
(二)魏晋南北朝——考核法规流于形式。
《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此之外,还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二十七最’ 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具体要求。 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簿”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俸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思考:唐代官员者考核有何特点?
沿用魏晋监察机构独立的做法
御史随事纠弹。——《唐六典》卷十三(御史台)所欲弹事,不须先进状.——《唐会要》卷六十一
始,至忠(萧至忠)为御史,而李承嘉为大夫,尝让诸御史曰:“弹事有不咨大夫,可乎? ”众不敢对,至忠独曰:“御史,天子耳目也,其所请奏当专达,若大夫许而后论,即劾大夫者,又谁白哉?”承嘉惭。——《新唐书》
相对独立,上下相维,权力制衡
地方:十道监察区,监察官巡回监察
自上而下垂直监察,形成严密的监察网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旧唐书·韦思谦传》
宋代中央沿袭唐制,并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任御史之职。按规定,御史有“闻风弹人”之权,每月必须向上奏事一次,称“月课”;上任后百日必须弹人,否则就要罢黜为外官或受罚俸处分,名为“辱台钱”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思考:与前代相比,宋朝监察制度有何发展?
明确御史人选的资格限制
台谏所以纠绳执政之不法。 ——《宋会要》
御史拥有(谏官)议事权谏官拥有(御史)监察权
养猫所以去鼠。 ——苏轼《上神宗皇帝书》
划分路作为监察区,设四监司、通判
元代监察制度以三台为主干,以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为网结,颇为严密。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机构严密,中央与地方在监察机构上浑然一体
P33【学习拓展】思考:张居正的诉求是什么?
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备课ppt课件,共1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说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官员的管理,隋唐时期,两宋时期,进一步发展完善,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汉朝察举制,①积功劳,②征辟制,科举制,1背景,①九品中正制的弊端,科举制唐,科举制宋,锁院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