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6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16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设计,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标内容,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准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课标内容】2.3 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2.4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教材简析】《夏天里的成长》是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简洁朴素、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在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的自然现象。开篇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引领全文,结尾点明中心,收束全文。启迪我们:“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文中列举了许多夏天里成长的事物,这些都是围绕着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展开的。 【学情分析】本文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熟悉的事物在夏天里是如何生长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读来亲切有趣,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对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所蕴含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课堂上努力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近文本,在感受夏天里万物都在迅速生长的基础上,进而感悟到青少年时期的重要性,要珍惜美好时光,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使自己健康地、有力量地成长。【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文章的中心意思,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 3.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懂得人一定要珍惜时间,也要用力成长的道理。 【教学重点】 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的表达特点,明白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法:预习导学,寻疑引入;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品读感悟,人文交融;读写结合,升华情感;课外延读,拓展运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课文,通过反复阅读,自由表达,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植物生长的图片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小热身:师:孩子们,做好上课的准备了吗?为了能更投入的走进课堂,我们先来一个小热身,好不好?(屏幕出示)记忆大比拼(一分钟速记)骄阳似火 烈日当空 暑气逼人 绿树成荫 蝉声阵阵 夏山如碧 椅席炙手 酷暑难耐 春生夏长速看速记,(消失)你能说出几个?比比谁说的多!再读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有关的课文——《夏天里的成长》。(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设计理念:以游戏的形式——记忆大比拼热身,既能抓住学生的眼、心,快速拉进课堂,又能积累词汇,初步了解夏季万物的特点,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一、预习导学,寻疑引入过渡:课前我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进入预习达标“过三关”: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课件出示)你在棚架上看瓜藤,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2.在预习课文后,我有几点收获想与大家分享: 3.初读课文后我有几点疑惑想在课堂上与同学探究:4.大家的疑问都有探究价值,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走进课文,相信你一定能把它变成感叹号!【设计理念:“预习达标过三关”中的第一关,把生字新词放到句子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增加识字途径,提高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在分享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在预习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动脑思考,这样他们才能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二、自主阅读,主动探究1.浏览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交流后课件出示)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2.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是把握了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话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找中心句呢?常见的方法有哪些呢?(交流——梳理——总结) (1)从题目去找。(2)从总起句去找。(3)从结尾去找。(4)从反复句中去找。(5)从议论句中去找。(6)从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中去找。3.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请默读课文在文中圈出来。 过渡:我们发现作者在文中写了许多事物的成长,但是要想写出“万物”是不可能的,因此作者选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现在请大家仔细看一看,如果要把大家这么多事物分个类,那么可以分成几大类呢? (课件出示)明确: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设计理念:走进文本,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循着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在交流中明确找中心句的方法;然后全圈画出围绕中心句描写的事物,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而明确文章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路、马路等几方面描写的,力求达到“要逐步教育学生具有独立阅读本领。”】 三、品读课文,感受“成长” 过渡:夏天就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万物迅速生长着,唯恐辜负了这个好时节。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读,好好感知吧!(一)感知动、植物的 “成长”。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标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交流。 2.思考与交流:这些生物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文中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1)学生交流后明确: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这句话概括了万物在夏天里的成长的共同特点:(课件出示)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这句话中,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好?写出了夏天里成长的什么特点? (“飞快”“跳跃”“活生生”,这些描写很有画面感和动态感。其实,生物的成长在你观察的时候是看不出来的,仿佛没有什么变化,但放到整个夏季的、延续的过程中来看时,就是飞快的了。)(3)指导朗读:“飞快的”“跳跃的”“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读出节奏感,。 3.引导学生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夏天里动植物成长迅速的特点。 (1)学生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 (2)(课件出示)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昨天”“今天”“明天”三个词语连用,让我们进一步体会了夏天里动植物生长迅速的特点。这里有种虚指的意味,是为了强调生长之快。)用“昨天……今天……明天”仿写句子。(3)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植物生长得很快,你还能找出哪些这样的词语呢?4. (课件出示:第二段课文改成诗歌的形式)合作朗读:教师读第一句中心句,后面描述不同生物生长的句子由不同的学生来读,要读出生长迅速的感觉。5. 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段写得这么形象呢?(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来写。)(二)感受非生物的“成长”。 过渡:在夏天里,瓜藤、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在成长。那么还有什么也在夏天里成长呢?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其他学生仔细听,做标记。 2.(课件出示)“因为……所以……”,引导学生用此句式描述该段中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 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了。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3.质疑:为什么没有生命的铁轨和马路也会长呢? 4.小组交流汇报,质疑探讨。 预设:如果学生不理解,教师可做简单的讲解。夏天温度高,铁轨受热会膨胀,所以会把缝隙填满;柏油马路是由黑色的沥青铺成的,沥青吸热能力强,如果沥青层比较厚,到夏天沥青马路表面的温度会高出气温十几度,路面就会发软,看上去路面好像变高了。 5.指导学生理解俗语“不热不长,不热不大”。(课件出示)以两个同学交流的形式引出俗语。(引用俗语,概括说明了夏天因为温度升高,万物都在生长,多在长大。) 预设:教师出示另一句民间谚语“该冷不冷,五谷不丰;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也是如此,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庄稼就长得很快;如果气温不够,节气不到,庄稼就成熟得较慢。 6.朗读指导:朗读时语调要欢快,读出万物飞快变化的感觉。 (三)体悟人的“成长”。 过渡:同学们,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马路在夏天里都在长大,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长大。人在夏天里的成长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学生们的身体、年龄都在成长。)2.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课件出示) 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学生缺乏农作物方面的知识,教师可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两句谚语中蕴含的农作物生长的知识。)3.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课件出示)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预设质疑:(1)这里的“热天”仅仅指的是夏天吗? (2)这里的“长”只是指身体的长、在学校年级的变化吗? (讨论交流)(明确:“热天”不仅仅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和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就相当于人生中的夏季,这个时候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精神上的成长。)(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畅谈感受)小结:孩子们,你们正处在人生的夏季,一定要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不能错过获得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否则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4.让我们谨记古人警语:(课件出示)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偶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设计理念:在品读感悟这一环节中,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通过引导学生个性读、变换形式读、加关联词语读等形式,再辅以图文结合、动态画面欣赏等,使学生在阅读时依托语言文字的形象,加入自我的经验认识和想象,唤起活生生的形象,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用心触摸文字,抓住关键词句,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要围绕中心句,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四、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过渡: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多姿多彩:拔节的竹子,丰满的青山,宽深的河水,它们都赶夏天,用力地长,你留意过吗?(课件出示夏天其他生物生长的图片)1.夏天,你周围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 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写一写你眼中的“夏天里的成长”吧!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指导。3.练笔交流,互评补充。4.小结: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夏天里有力量地生长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自己人生当中的夏天里同样有力量地生长,等到了秋天才会有好的收成!【设计理念: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是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也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跳出文本,课件出示夏天其他生物生长的图片,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知,细心捕捉,抓住事物的特点仿写片段,既学以致用,也使本单元的训练目标初步达成!】五、课外延读,拓展运用1.阅读、分享、积累关于农作物生长的农谚,了解相关知识。2. 明确文章的主要写法。(全文围绕着中心句描述了植物、动物、非生物和人在夏天里的成长,脉络非常清晰。作者选取的事物非常有代表性,写出了它们成长的特点。)(相机板书)仿照课文,围绕中心,多方面选取材料,写写《秋天里的变化》。【设计理念:引领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阅读、分享、积累关于农作物生长的农谚,这样较好地实现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拓宽了学生的阅读面。课后的练笔,从课堂上的片段训练走向篇章的布局谋篇,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形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板书设计】15夏天里的成长总 中心句 围绕中心 分 万物生长 选准材料 悟 珍惜时间 抓住特点 积极进取 运用修辞 【备课反思】这节课我仍运用的是小学语文课堂“五环节”教学法,现将我的教学流程及点滴感悟梳理如下: 走进课堂,从“课前小热身”到“预习达标过三关”,一开始就想紧紧吸住学生的眼,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文本,我首先从中心句入手,层层递进,辐射全篇。学生在文中找句子、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尽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积极思维的可能。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词语的品析,句式的推敲,情感的体会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就是因为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文时也要抓住有代表性的事物的特点去写的概念。达到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目的,力求落实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品词析句中,以读为本,辅以精心制作的课件,栩栩如生的动植物生长镜头,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能引导学生亲近文本,走近文本,亲自感受夏天里万物都在生长。在此基础上,搭建交流平台,读懂“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的用力地长。”以此教育学生人也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能力、经验的增长,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让学生在体验、感受后,情感得到升华和拓展。板书设计清晰地呈现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凸显了文章的中心,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同时归纳文章写法时,强调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抓住中心,梳理文脉,尝试迁移,学习选材,仿照课文,试写片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