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植被(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8907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植被(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8907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植被(练习)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8907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植被(练习)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890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5.1植被(练习)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38907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 4.2地貌的观察(练习) 试卷 1 次下载
- 5.1植被(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5.2土壤(课件) 课件 2 次下载
- 5.2土壤(练习) 试卷 3 次下载
- 6.1气象灾害(练习) 试卷 4 次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优秀随堂练习题
展开5.1 植被(练习)
一、单选题
云南省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被誉为“植物王国”。在全国3万种高等植汤中,云南省占60%以上,列入国家一、二、三级重点保护和发展的树种有150多种。从滇西北独特险峻的雪山冰川、高寒森林,到滇西、滇西南的热带雨林,再到滇东、滇东南的喀斯特地貌。莽莽的原始森林、珍贵的湿地资源、丰富多样的物种,构成了云南独特多彩的自然生态体系。据此完成1-3题。
1.云南省被誉为“植物王国”的原因有
①地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
②引进栽培的外国植物种类比重很大
③山区面积大,山地垂直差异明显
④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滇西、滇西南森林比滇西北森林
A.生长环境更原生态 B.环境效应更微弱
C.生态系统更简单 D.物种资源更丰富
3.下列有利于促进云南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①积极发展森林资源非消耗型产业②大范围砍伐森林,提高经济效益
③全面发展壮大经济林木产业④建立和完善森林保护管理长效机制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答案】1.A 2.D 3.B
【解析】1.结合材料分析,云南省纬度低,地跨热带、亚热带气候区,水热条件丰富,地表植被覆盖率较高,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较好,①④正确;“从滇西北独特险峻的雪山冰川、高寒森林,到滇西、滇西南的热带雨林,再到滇东、滇东南的喀斯特地貌”,体现了云南山区面积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自然环境差异大,③正确;以原生态的植被种类为主,引进栽培的外国植物种类不多,②错误。故选A。
2.滇西北位于青藏高原,纬度较高,海拔高,自然环境比较恶劣,人类活动干扰少,生态系统更简单,更原始,环境效应更微弱,A、B、C错误;滇西、滇西南位于横断山区,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山地垂直分异明显,物种资源更为丰富。故选D。
3.促进云南省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应当以保护为主,积极发展森林资源非消耗型产业,如旅游业;建立和完善森林保护管理长效机制,①④正确,②③错误。故选B。
红砂是柽柳科红砂属小灌木,具有较强的集沙力和极强的耐旱、耐碱性。下图示意甘肃某地不同坡向不同分级的红砂分布情况。根据株高、冠幅分级,IV级株高最高、冠幅最大,I级株高最矮,冠幅最小。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据此完成4-5题。
4.与I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
A.树龄相对较低 B.所占比重高 C.西坡个体数多 D.集沙能力强
5.该地西北坡物种种类较多主要是因为
A.光照更强 B.水分适宜 C.积温更高 D.土壤肥沃
【答案】4.D 5.B
【解析】4.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因此IV级红砂比I级红砂树龄老,A错;与I级红砂相比,IV级红砂在图中所给的所有坡向当中数量都较少,所占比重低,BC错;级别越高,株高越高、冠幅越大,根系越发达,集沙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D。
5.该地为西北干旱区,水分是制约多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西北坡为阴坡,光照较弱,积温更低,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故有更多的物种能够生存,并不是西北地区土壤更为肥沃,ACD错,B正确,故选B。
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具有南北过渡的地理-生态属性,因此常被作为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在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秦巴山区形成了复杂多样且具有过渡性质的山地垂直带。某研究小组在对该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部分山地的垂直带谱(如下图)。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
A.米仓山、三峡大老岭、草链岭、太白山
B.太白山、草链岭、三峡大老岭、米仓山
C.草链岭、太白山、米仓山、三峡大老岭
D.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
7.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基本相同 B.坡面环境差异小
C.坡度差异不大 D.坡面相互影响小
【答案】6.D 7.B
【解析】6.一般山体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看海拔;水平自然带的分布看基带。不同山体比较所处纬度高地低应看基带。通过分析:各山体垂直自然带按垂直带谱分异规律分布正常,确定基带不是非地带性分异。排除了基带的非地带性分异,就可以据基带的自然带判断出纬度高低了。秦岭--大巴山山区由一系列东西走向、南北排列的山地组成,地形较复杂,图中基面海拔相差不大,基面海拔对自然带基带影响不大,南北向热量影响较大。三峡大老岭与米仓山相比,米仓山有南北坡的差异,而三峡大老岭则没有南北坡之分,这就说明,三峡大老岭南北坡一样,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进而判断三峡大老岭在最南面,因此米仓山在三峡大老岭北侧。太白山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含常绿成分),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链岭南北坡基带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草链岭在太白山北侧。据以上分析可知,山地按照自南向北顺序排列的是三峡大老岭、米仓山、太白山、草链岭。D正确,故选D。
7.南北坡海拔基本相同,但不同高度水热不同自然带不一定相同,A错误。太白山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均位于山顶。山顶体积、面积较小,不同坡向的的水分、热量相互交换较强,水热条件基本一致,两坡在山顶处坡面环境差异小,水热条件差别小,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小,B正确,D错误。山顶处坡度差异不大,对南北坡高山灌丛草甸带分布差异影响小,C错误。故选B。
“银杏黄时秋意浓”,每至暮秋,银杏树便“尽换黄金甲”,当秋风袭来,遍地碎金,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色吸引大量游人前去观赏。下图为我国主要银杏观赏地分布及某地银杏大道景观,据此完成8-9题。
8.湖州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
9.与浙江湖州相比,辽宁丹东的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其原因是
A.丹东纬度高,气温低,银杏叶黄得早 B.湖州离海近,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
C.丹东受冬季风影响大,银杏叶掉落快 D.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
【答案】8.A 9.C
【解析】8.由图可知,湖州位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故地带性植被为常绿阔叶林,A正确;针阔混交林多位于东北山地地区,排除B;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与华北同纬度地区,排除C;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寒温带的黑龙江北部地区,排除D。故选A。
9.辽宁丹东纬度高,低温来的早,银杏叶黄得早,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早,而不是较短,排除A;湖州纬度低,气温高,银杏叶黄得晚,观赏期较晚,排除B;丹东位于东北地区,距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近,受冬季风影响大,降温快且空气湿度快速降低,银杏叶掉落快,使银杏最佳观赏期较短,C正确;湖州秋季阴雨天气多,银杏叶掉落慢,观赏期较长,排除D。故选C。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11.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自然灾害减少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土壤肥力下降
【答案】10.B 11.D
【解析】10.图中显示,橡胶林的蒸发量为1037mm,而原始生态林蒸发量为969mm,A错误。图中显示,橡胶林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B正确。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由于橡胶林降水较少,蒸发更多,所以径流总量减少,C错误。图中显示,与原始生态林相比,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使得气候更干燥,D错误。
11.根据上题分析判断,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下渗量减少,则涵养水源能力变差,A错误。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B错误。破坏原始生态环境,由混交林变成单一树种的橡胶林,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错误。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D正确。
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米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是
A.土层过薄,树木难生长 B.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
C.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 D.山坡陡峻,水源难保持
13.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在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2月
【答案】12.A 13.A
【解析】12.由图文信息“草堆干枯,转为褐色”可知,这些小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为喀斯特地貌,表面土层过薄,树木难以长,A对;由材料可知,这里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且小山高度不超过120米,热量条件好,B错;由图文信息可知,这里森林茂密,且不存在石漠化现象,C错;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这里的山坡较为平缓,D错。故选A。
13.由材料可知,这里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雨季约在每5~10月期间。对于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来临之前为热季,在每年热季,当地草木干枯,“巧克力山”的草堆呈现褐色,所以能够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的旅游时间应在雨季来临前,结合选项可知3~5月较为合适,故选A。
某科学考察队某年1—2月沿下图所示线路进行徒步考察。据此回答14-15题。
14.考察途中,人们不可能看到的自然景观是
①亚寒带针叶林 ②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③温带草原 ④热带雨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图中盛行风及洋流的画法正确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答案】14.D 15.D
【解析】14.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图示线路位于20°S~40°S之间,不可能出现亚寒带,人们不可能看到亚寒带针叶林,针叶林可在山地地区看到,①符合题意;图中线路穿过了30~40°S大陆西岸,说明到达了地中海气候区,因此能够看到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②不符合题意;图示线路经过了温带内陆地区,西风的背风坡,因此能够看到温带草原,③不符合题意;图示线路位于20°S~40°S之间,不可出现热带雨林,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1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可知,甲处应秘鲁寒流,应向北流动,而图中甲洋流向南流动,甲画法错误;乙处应巴西暖流,向南流,与图中相符,乙画法正确;材料信息表明,科学考察队考查时间为1~2月,1~2月南半球为夏季,丙位于30~40°S的大陆西岸,应属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风不明显,丙画法错误;此时图示区域大陆为夏季,东岸形成类似夏季风的东南风,图中丁处为东南风,丁画法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符合题意,排除A、B、C。
二、综合题
16.读世界森林植被分布示意图,探究下列问题。
(1)概括图中亚寒带针叶林的分布特征。
(2)指出热带雨林的三大分布地区。
(3)指出甲、乙两地植被的显著区别。
(4)与常绿阔叶林相比,热带雨林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答案】(1)北半球中高纬度;横贯大陆东西,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带状东西延伸。
(2)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
(3)甲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冬季落叶;乙地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冬季树木常青。
(4)垂直结构复杂,树木高大茂盛;具有附生植物,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植物种类多。
【解析】(1)根据图示和针叶林的分布进行描述即可: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陆中、高纬度地区,约在北纬50°~70°之间,如亚欧大陆北部和北美大陆的北部,呈带状东西延伸。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东南亚地区、刚果河流域和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区,亚马孙河流域集中分布着地球上大约一半的热带雨林。
(3)由图可知,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常绿、冬季由于气温低,树木落叶;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树木终年长青。
(4)热带雨林地区为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水热条件的差异,导致两种植被出现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树干的高度和群落结构及附生植物与藤本植物等方面;具体而言,热带雨林高大茂盛、群落结构复杂;多附生植物和藤本植物。
17.读“世界森林资源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主要分布______洲和_______洲。
(2)图中D代表的森林类型是_________,其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___。
(3)B森林类型在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在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
(4)目前,世界上破坏最严重的森林类型为___________。
【答案】(1)亚寒带针叶林 亚 北美
(2)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 巴西
(3)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4)热带雨林
【解析】(1)从图中A的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侧,北美大陆等纬度较高的区域,其森林类型应该是亚寒带针叶林。
(2)从图中D的分布来看主要在非洲、南美洲等的低纬度地区,其森林类型应该是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应该是巴西。
(3)从图中可以看到B分布在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应该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其亚洲东部的气候类型应该是温带季风气候,在欧洲西部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4)目前,世界上破坏最严重的森林类型为热带雨林。
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节 植被精品达标测试,共8页。
高中地理第一节 植被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植被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植被与环境,森林,草原与荒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一节 植被课时训练,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