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植被与环境》教学设计
课题 | 植被与环境 | 教材版本 | 2019年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 | 课时 | 1课时 | ||||
授课教师 |
| 授课对象 | 高一年级学生 | 日期 |
| ||||
课标要求 |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
教学内容 | 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为后面分析不同类型植被的特征及其与环境适应性打下基础。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层次:1.阐明植被的概念,理解植被的地域性、群体性和整体性。2.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从土壤、水分、地形、气候等环境要素出发,分析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以及植被对环境的影响。3.阐释植被的垂直结构以及成因,理解天然植被的环境适应性。4.渗透保护天然植被和因地制宜营造天然植被的思想。 | ||||||||
教学目标 | 1.通过实地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 2.认识植被演替的过程,了解植被的形成、植被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明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4.通过视频或者图文资料展示的真实情境,体会珍惜爱护天然植被、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重要性。 | ||||||||
教学 重点难点 | 重点陈述 | 说明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
难点陈述 | 天然植被对环境的适应性 | ||||||||
教学方法 | 文本分析,对比分析,抽象概括,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 ||||||||
教学思路 | |||||||||
教学流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情境感知 | 感知植被 | 播放《5亿人在手机上种树》的视频 设问:1、在哪种树? 2、种的什么树? 3、为什么种的主要是梭梭树,而不是其他的树? | 学生观看视频,获取视频中的关键信息 | 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做好学习的心理准备。 | |||||
自主学习 | 概念与分类 | 设问:什么是植被?结合书本,可以如何分类? | 学生快速阅读书本,找出答案,举手抢答。 |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获取关键信息的自学能力。 | |||||
读图判断 |
概念与分类
|
设问:图中景观是否属于植被?如果是植被,那属于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植被?
3. 那植被和环境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索植被的演替过程。 | 结合概念和分类,读图判断图中景观是否属于植被。明确从地域性、群体性和整体性三个要点来判读是否属于植被 |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的眼睛。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 |||||
案例分析 合作探究
| 土壤、水分与植被 | 1.材料展示: 在赤道南边,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有一个“巽他海峡”,海峡的中部分布着“喀拉喀托群岛”其中最大的岛屿喀拉喀托岛(K岛)于1883年爆发火山。之后,该岛地面被厚厚的火山灰和熔岩覆盖着。 一个多月以后,有学家发现山谷里只剩下了被烧得漆黑的树木,这是一片死亡的世界。3 年后,这里有了数目繁多的植被,包括12种开花植物,十一种蕨类植物和二种苔藓。14年后,该岛屿南部海滩出现了马鞍藤植物群落,内陆地带可以看到甜根子草,白茅等草本植物,开花植物37种以上。33 年后,各种树木在海岸边形成了低矮的树林,内陆有草原,开花植物115种以上。90多年后,绿色遍布岛屿,岛的东海岸长出了30米高的木麻黄树林,这里还有藤本植物、匍匐植物以及绿油油的青草,开花植物151种以上。 2.设置探究活动的任务: a.绘制表格或者示意图,并概括该岛植被演替的过程。 b.小组讨论:火山喷发后该岛植被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3.引导学生归纳该岛植被演替的过程,总结植被与环境要素中的土壤和水分的相互关系。 | 1.阅读材料,绘制表格或者示意图,并概括植被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苔藓和蕨类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小组合作探究植被与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点评和完善。 3.植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土壤和水分为植被的生长提供必要条件,植被可以改造水土条件。 | 1.创设情境,增强感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绘制成表格或者示意图,让学生展示自己认识地理现象的过程,利于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植被的演替”涉及到植被与土壤、水分等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关于其原因的探究,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素养的培育。基于植被的原生演替需要漫长时光,渗透人地协调观念。 | |||||
地形与植被 | 1.材料展示:每年的12月到次年4月,是喀拉喀托岛雨量较多的雨季。每逢雨季,岛上堆积的厚厚的火山灰就会被暴雨冲刷,雨水流经的地表逐渐被侵蚀,岛的各处形成了深达数米至数十米的沟壑,沟壑和沟壑之间形成了小小的山脊。一开始,各种各样的树渐渐在沟底长了出来,而山脊上的土壤则只能长出甜根子草一类的草本植物和肾蕨等蕨类植物。 火山喷发36年后(1919年),人们发现在岛屿海拔400米以下的地方,从沟里长出一种叫华多摩的树来,他们逐渐长大,形成了覆盖沟壑和小山脊的树林;海拔400米以上,地表被一种浆果苣苔属的低矮植物所覆盖;而山顶上长出的植物里则混有甜根子草和肾蕨。 2.设置小组讨论的问题:沟壑和小山脊,山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为何会形成不同类型的植被? 3. 教师适时指导和点评,举珠穆朗玛峰的例子说明不同海拔高度,由于水热组合不同,进而影响植被的类型。引导学生归纳地形通过影响水分、热量以及土壤来影响植被。 | 1.阅读文本资料,获取信息和解读信息 2.提出、讨论并修正观点,小组代表发言 3.归纳:地形通过影响水分、热量以及土壤条件来影响植被的生长。
| 材料展示了该岛小尺度不同地形中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植被。不同地形,水分、热量或者土壤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被的生长。该环节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 | ||||||
气候与植被 |
2.设问:对比图中植被,推测当地的植被与上图中的哪一幅图相似?依据是什么? 3.提供热带雨林气候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归纳总结: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其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 1.观察图片,对比两图中植被的特征。 2.思考该岛植被特征主要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归纳:从大尺度上来看,一地的植被主要是由当地气候决定的。
| 在景观图片的观察中渗透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方法,为“识别植被的类型”提供一个示范。把热带雨林植被的特征与热带雨林气候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理解天然植被的环境适应性。 | ||||||
植被的垂直结构 |
a.图中成熟森林中的植被自上而下可以分成几层? b.这种垂直结构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植被的垂直分层是通过争夺光照实现。一般来说,气温越高,降水越多,植被垂直结构越丰富。 |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 将上一环节实际生活中天然植被的垂直结构景观图与教材中的示意图相对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能力以及阐释地理问题的能力。用地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利于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
抽象概括 | 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
归纳总结:植被既要适应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 聆听老师讲解,并适当补充笔记。 | 对重点教学内容及时梳理,提升学习效率。 | |||||
反思观察 | 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 1.资料展示:塞罕坝地区天然植被被毁的过程。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历史上,塞罕坝地区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清朝康熙年间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成为皇家狩猎之地。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木兰围场开围放垦,树木被大肆砍伐,加之山火不断,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原始森林几乎荡然无存。 2.设问:绘制示意图分析塞罕坝天然植被被毁可能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3.引导学生从植被破坏对水源、地貌、土壤、气候等环境要素等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行分析,归纳植被对环境的作用(生态功能)。 4.强调保护天然植被的重要性。 | 1.阅读图文资料,思考问题; 2.通过完成填空题说明植被破坏对各环境要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2.理解植被的生态功能,了解保护天然植被的重要性。 | 在活动中渗透保护天然植被和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思想,凸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 |||||
共同构建 | 课堂小结: | 1.请同学们绘制知识的逻辑结构图来解释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强调植被既要适应自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造自然。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在适宜生长的地方,并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 1.绘制知识的逻辑结构图,反思自己对知识是否理解,及时补充笔记。 2.将新知识补充到已有的知识网络中。 | 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 |||||
学以致用 | 植被对环境具有天然的适应性 |
3, 再次强调:天然植被“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我们要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 | 1.观察图片,描述梭梭树的叶子和根系的特征 2.思考植被是如何适应沙漠的环境的? 3.体会天然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 | 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和原理来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可以检验学生对相关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通过解释真实情境中的地理问题渗透保护天然植被和因地制宜营造人工植被的思想,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念。 | |||||
板书设计 | |||||||||
作业设计 | 课后活动:通过调查,了解校园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 ||||||||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生回答,教师讲解,学生活动,材料补充,教师总结,师生合作探究,引发思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共6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植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